陕西省麟游县中学11—12学年度高三生物第六次检测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80078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麟游县中学11—12学年度高三生物第六次检测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陕西省麟游县中学11—12学年度高三生物第六次检测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陕西省麟游县中学11—12学年度高三生物第六次检测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陕西省麟游县中学11—12学年度高三生物第六次检测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陕西省麟游县中学11—12学年度高三生物第六次检测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麟游县中学11—12学年度高三生物第六次检测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麟游县中学11—12学年度高三生物第六次检测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麟游县中学11-12学年度高三第六次检测试题(生物) 说明: 1、本试卷是由第一题选择题(共两页)和第二题简答题(共一页)组成。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第一题的答案全部填写在第二题前面的表格对应位置,否则不给分。 3、班级、姓名、考号写在指定位置,否则扣分。 一、选择题(302=60分)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液 D、膀胱腔内的尿液2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A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

2、高血糖素分泌减少3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切除下丘脑的动物丧失血糖调节能力B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下丘脑C机体对刺激作出迅速反应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D先天性行为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无直接联系4.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5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A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B生长激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含量均不变 D 血糖含量升高6.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淋巴 ( )A、血浆组

3、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组织液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C、组织液血浆淋巴组织液靶细胞 D、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7如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a产生的某种物质可影响动物的性行为Ba与c两者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可表现为协同作用Cc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而且有分泌功能Da、b、c中,c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影响最小8抗洪战士抢险抗洪长时间不吃饭、不休息,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况正确一组是 ()A甲状腺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减少B肾上腺素和醛固酮均减少C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增多D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9上图中能

4、表示正常人在高温潮湿环境中长时间工作而导致中暑的是( )()10右图是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手术后,短期内血液中的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变化正确的是(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激素含量) ()11在体液调节中,激素从内分泌腺产生之后,通过体液的传送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细胞,下面激素与靶细胞的关系,不正确的是()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垂体细胞B促性腺激素与精巢细胞C胰高血糖素与骨骼肌细胞D孕激素与子宫内膜细胞12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AIDS 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HIV 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 B 淋巴细胞

5、HIV 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 HIV 复制能力较弱感染 HIV 的人称为 AIDS 患者,应尽快治疗目前还没有根治 AIDS 的特效药ABC D13肺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作用()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c体液免疫 d细胞免疫Aac BadCbc Dbd14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15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脊髓A BC D16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6、)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17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左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其损伤的部位可能是 ()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A BC D18聋哑演员要准确理解指导老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依靠的中枢是 ()躯体运动中枢 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 语言中枢A BC D19下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

7、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于细胞核中D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a为效应T细胞,b为靶细胞,c代表抗体20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21 “离子通道”是局部电流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蝎毒中的神经毒素能够将该通道阻塞,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或传递障碍。下列哪项是神经毒素作用的结果 ( )A促进突触前膜神

8、经递质的释放 B抑制突触后膜兴奋的产生C使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D迅速分解神经递质22科萨奇病毒CAV-16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AV-16侵入人体后,主要存在于体液中BT细胞经CAV-16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D患儿感染CAV-16后,需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23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24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

9、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免疫球蛋白与单细胞病菌结合,抑制该病菌繁殖的过程属细胞免疫造血干细胞胸腺abd记忆细胞c记忆细胞B淋巴细胞只有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C当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等疾病D一种抗原只能与一种抗体或浆B细胞结合25右图表示淋巴细胞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C、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26突触小体不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 ( )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B突触小

10、泡与细胞膜的融合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27.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28.在人体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或传递不可能由 ( )A、轴突树突细胞体 B、轴突细胞体树突C、树突细胞体轴突 D、细胞体树突轴突29.下列各组分泌腺所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 ( )A、唾液腺、垂体、肠腺 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C、睾丸、汗腺、皮脂腺 D、卵巢、胃腺、肝脏30.当人

11、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量以及体内酶的活性的变化依次是 (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减少麟游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六次检测生物试题答题页 一、选择题(302=60分)班级: 姓名: 考号: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简答题(40分)31(10分)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1)图甲中的N是_,其神经末梢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为_。(2)图乙的2表示_,物质3对突触后膜的作用效果是_。(3)请在乙图的方框中用箭头画出传递的方向,并简述理由是_ _。32(10分)胰岛分泌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下图为胰液分泌调节的示意图(部分)。请据图回答:【每空2分】(1)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咀嚼食物引起胰液分泌的神经反射为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