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尘埃****22 文档编号:136879700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化学2020.2本试卷包括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I127第卷(选择题共40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习近平强调“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长期战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石油、天然气和太阳能均属于可再生资源B. 燃煤产生的CO2向空气中排放会形成酸雨C. 石油和煤应更多地用于生产基本化工原料D. 使用催化剂可提高石油燃烧所产生的热量2. 反应3Cl28NH3=6NH4ClN2常用来检验输送氯

2、气的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ClB. N2的结构式:N=NC. Cl的结构示意图:D. NH4Cl的电子式:NH3.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乙烯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果实的催熟剂B.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于干燥CO2C. 氧化铝熔点很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D. 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张漂白4. 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0.1 molL1 K2S溶液:Ba2、Al3、MnO、SOB. 0.1 molL1 FeCl3溶液:Na、Ca2、Cl、SCNC. 0.1 molL1 H

3、2SO4溶液:K、Cu2、HCO、NOD. 1012的溶液:Na、NH、Cl、SO5.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SO2B. 用装置甲制取乙酸乙酯C. 用广范pH试纸测得0.10 molL1NH4Cl溶液的pH5.2D. 将4.0 g NaOH固体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配制1.000 molL1 NaOH溶液6.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 常温下,Ag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B. Cu能从FeCl3溶液中置换出FeC. 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生成SiF4D. CO2通入饱和食盐水中生成NaHCO37. 下列指定反

4、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H=AlOH2B. 硫酸氢铵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NHOH=NH3H2OH2OC. 用氨水溶解氯化银沉淀:Ag2NH3H2O=Ag(NH3)22H2OD. 酸性碘化钾溶液中滴加适量双氧水:2I2HH2O2=I22H2O 8. X、Y、Z和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一种核素可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X与Y同周期且相邻,四种元素中只有Z为金属元素,W的单质为黄绿色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r(Z)r(W)r(Y)r(X)B. X的氢化物中可能存在非极性共价键C. Z和W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D

5、. W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强9.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 NaCl(aq)Cl2(g)FeCl2(s)B. Al2O3(s)NaAlO2(aq)Al(OH)3(s)C. S(s)SO3(g)H2SO4(aq)D. CuO(s)Cu(OH)2(s)Cu2O(s)10. 微生物燃料电池可用于净化含铬废水,其工作原理示意如右图所示。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M极是电池的负极B. CH3OH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 N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D. 若0.1 mol Cr2O参加反应,则有0.8 mol H从交换膜左侧向右侧迁移不定项选择题:本

6、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1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保持温度不变,向稀氨水中缓慢通入CO2,溶液中的值增大B. 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和正极的质量均增大C. 一定温度下,反应CO(g)3H2(g)=CH4(g)H2O(g)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HCH3COOD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蔗糖未水解14. 已知:常温下邻苯二甲酸H2A的

7、Ka11.1103,Ka23.9106。用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KHA)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忽略混合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其中N点为反应终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点离子浓度:c(K)c(HA)c(H2A)c(A2)B. N点溶液中存在:c(Na)c(K)2c(A2)2c(HA)C. P点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K)c(OH)c(A2)D. 从M到P之间的任一点均存在:c(Na)c(K)c(H)c(A2)c(HA)c(OH)15. 在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S气体,平衡时三种组分的物质的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8、是()A. 反应2H2S(g)S2(g)2H2(g)的H0B. X点和Y点的压强之比是C. T1时,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 mol H2S,平衡时H2S的转化率大于50%D. T2时,向Y点容器中再充入 mol H2S和 mol H2,重新达平衡前v正v逆第卷(非选择题共80分)16. (12分)以钛白酸废液(主要含有TiO2、Fe2、Ca2、SO等)为原料,获取磷酸钛(2TiO2P2O5H2O)和氧化铁黑(Fe3O4)的部分流程如下:(1) 反应中生成2TiO2P2O5H2O的离子方程式为_。工业生产中能提高该反应转化速率的合理措施有_(填字母)。a. 将H3PO4改为Na3PO4 b. 搅

9、拌反应液c. 适当加热反应液(2) 反应后过滤得到的磷酸钛滤渣经充分洗涤,洗涤液需与滤液合并的原因是_。(3) 若除钙后所得溶液中c(F)2.0103 molL1,则溶液中c(Ca2)_。已知:Ksp(CaF2)4.01011(4) 反应在80 条件下进行,反应过程中通入空气速率与产物中Fe3O4纯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过程中加入(NH4)2CO3后溶液的pH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过程中若通入空气速率过快,氧化铁黑产品中可能会混有的杂质为_。17. (15分)化合物F是合成富马西林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1) F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和_。(2) BC的反应类型为_。(

10、3) AB的反应中有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副产物X生成,写出X的结构简式:_。(4) 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 可发生水解反应得到M、N两种产物,M在一定条件下可氧化为N。 M、N具有相同碳原子数,且所有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5) 已知:写出以CH3OH和CHCH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18. (12分)高碘酸钠(NaIO4)是一种常用氧化剂。IO被I还原为I2或IO的转化率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1) 写出pH2时,IO被I还原的离子方程式:_。(2) 测定溶液中NaIO4浓度的实验步骤如下:准确量取2

11、5.00 mL待测液,加入NaHCO3溶液调节pH至大于8,加入足量KI晶体,以淀粉作指示剂,用0.050 0 moll1 Na3As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体积12.50 mL。已知: AsOI2OHAsOIH2O(未配平)。 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 若调节溶液pH8,则会导致测得的IO的浓度_(填“偏低”“偏高”或“不变”)。 计算溶液中NaIO4的物质的量浓度(写出计算过程)。19. (15分)实验室以海绵铜(主要成分为Cu和CuO)为原料制取CuCl的主要流程如下:已知: CuCl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和乙醇,可溶于氯离子浓度较大的溶液中。 CuCl有水存在时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在酸性条

12、件下较稳定。(1) “溶解”时选用约为0.5 molL1的硫酸,过程中无气体产生。若硫酸浓度过大,反应会产生NO、NO2等有害气体,NH4NO3的用量会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 “转化”步骤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加入的(NH4)2SO3需要适当过量的原因是_。(3) 氯化铵用量n(NH4Cl)/n(Cu2)与Cu2沉淀率的关系如右图所示。随着氯化铵用量的增多Cu2沉淀率增加,但当氯化铵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Cu2的沉淀率减少,其原因是_。(4) 检验CuCl沉淀是否洗涤完全的方法是_。(5) 若CuCl产品中混有少量CaSO4,设计提纯CuCl的实验方案:_。(实验中可选试剂:0.1 molL1盐酸、10 molL1盐酸、蒸馏水、无水乙醇)20. (14分)燃煤烟气中含有大量SO2和NO是大气主要污染物,需要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排放。(1) 尿素CO(NH2)2可用于SO2和NO的吸收。 已知:CO(NH2)2(aq)2H2O(l)=(NH4)2CO3(aq);H1a kJmol1(NH4)2CO3(aq)SO2(g)=(NH4)2SO3(aq)CO2(g);H2b kJmol12(NH4)2SO3(aq)O2(g)=2(NH4)2SO4(aq);H3 c kJmol1反应2CO(NH2)2(aq)4H2O(l)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