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和病毒的区别什么是病毒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36879689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6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疫苗和病毒的区别什么是病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疫苗和病毒的区别什么是病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疫苗和病毒的区别什么是病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疫苗和病毒的区别什么是病毒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疫苗和病毒的区别什么是病毒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疫苗和病毒的区别什么是病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疫苗和病毒的区别什么是病毒(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疫苗和病毒的区别,什么是病毒 2016-06-17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赵南松 一、什么是疫苗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 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 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 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 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 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 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疫苗一般分为两类: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预防性疫苗主要用于疾病的 预防,接受者为健康个体或新生

2、儿;治疗性疫苗主要用于患病的个体,接受者为 患者。 根据传统和习惯又可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抗毒素、亚单位疫苗(含 多肽疫苗)、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 减毒活疫苗(liveattenuated vaccine) 这一类的病毒疫苗多具有超过 90%的效力,其保护作用通常延续多年。它 的突出优势是病原体在宿主复制产生一个抗原刺激,抗原数量、性质和位置均与 天然感染相似,所以免疫原性一般很强,甚至不需要加强免疫。这种突出的优势 同时也存在潜在的危险性:在免疫力差的部分个体可引发感染;突变可能恢复毒 力。 后者随着病原毒力的分子基础的认识可更合理地进行减毒,可能使其减毒更 为确实并不能恢复毒力。

3、灭活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 与减毒活疫苗相比灭活疫苗采用的是非复制性抗原(死疫苗),因此,其安全 性好,但免疫原性也变弱,往往必须加强免疫。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病原 体经灭活后均可以成为高效疫苗:其中一些疫苗是高效的,如索尔克注射用脊髓 灰质炎疫苗(IPV)或甲肝疫苗;其它则是一些低效、短持续期的疫苗,如灭活后可 注射的霍乱疫苗,几乎已被放弃;还有一些部分灭活疫苗的效力低,需要提高其 保护率和免疫的持续期,如传统的灭活流感和伤寒疫苗。这些低效疫苗大多数将 被新型疫苗代替。 类毒素疫苗 当疾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由于强力外毒素或肠毒素引起时, 类毒素疫苗具有 很大的意义,

4、如破伤风和白喉的疫苗。一般来说,肠毒素的类毒素很少成功。然 而肠毒素型大肠杆菌的热稳定性肠毒素(LT)经遗传改造的去毒变构体,有希望成 为有效的旅行者腹泻疫苗。霍乱毒素(CT)对应的突变可能成为更为重要的疫苗。 这两种毒素的变异体甚至可以诱导很好的粘膜免疫, 也是有希望的粘膜免疫佐剂。 当前使用的类毒素疫苗多是采用传统技术制造。 这些疫苗如白喉和破伤风疫 苗含有很多不纯成分, 而且将毒素变为类毒素的甲醛处理过程也导致与来自培养 基的牛源多肽交联,从而最后产生不必要的抗原。因此,研究一个突变、非毒性 纯分子作为一种新疫苗可以提高这些疫苗的质量和效力,如将白喉毒素 52 位谷 氨酸替换成甘氨酸,可

5、导致毒性丢失,且可与白喉毒素交叉反应。 亚单位疫苗与多肽疫苗 DNA 重组技术使得获取大量纯抗原分子成为可能。这与以病原体为原料制 备的疫苗相比在技术上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使得质量更易控制,价格也更高。从 效果来看,有些亚单位疫苗,如非细胞百日咳、HBsAg 等,在低剂量就具有高 免疫原性;而另外一些疫苗的免疫力则较低,要求比铝盐更强的佐剂。 肽疫苗通常由化学合成技术制造。其优点是成分更加简单,质量更易控制。 但随着免疫原分子量和结构复杂性的降低,免疫原性也显著降低。因此,这些疫 苗一般需要特殊的结构设计、特殊的递送系统或佐剂。 载体疫苗 载体疫苗将抗原基因通过无害的微生物这种载体进入体内诱导免

6、疫应答。 它 的特点是组合了减毒活疫苗强有力的免疫原性和亚单位疫苗的准确度两个优势。 这种活载体疫苗的一个显著好处是可以有效在体内诱导细胞免疫, 这在目前诱导 细胞免疫方法还不够好、 细胞免疫在一些疾病又特别重要的背景下显得很有前景。 在试验中使用的重要载体有牛痘病毒的变体、脊髓灰质炎病毒、禽痘病毒、腺病 毒、疱疹病毒、沙门菌、志贺菌等。也可以同时构建一个或多个细胞因子基因, 这样可增强免疫反应或者改变免疫反应方向。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也称之为 DNA 疫苗或裸 DNA 疫苗。它与活疫苗的关键不同之处 是编码抗原的 DNA 不会在人或动物体内复制。核酸疫苗应包含一个能在哺乳细 胞高效表达的强启

7、动子元件例如人巨细胞病毒的中早期启动子;同时也需含有一 个合适的 mRNA 转录终止序列。肌内注射后,DNA 进入胞浆,然后到达肌细 胞核,但并不整合到基因组。作为基因枪方法的靶细胞,肌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均 没有高速的分裂增殖现象,他们与质粒也没有高度的同源,故同源重组可能性较 小。 与其它类疫苗相比,核酸疫苗具有潜在而巨大的优越性:DNA 疫苗是诱 导产生细胞毒性 T 细胞应答的为数不多的方法之一;可以克服蛋白亚基疫苗易 发生错误折叠和糖基化不完全的问题;稳定性好,大量的变异可能性很小,易 于质量监控;生产成本较低。理论上可以通过多种质粒的混合物或者构建复 杂的质粒来实现多价疫苗。理论上抗原合

8、成稳定性好将减少加强注射剂量,非 常少量(有时是毫微克级)的 DNA 就可以很好的活化细胞毒性 T 细胞。 理论上核酸疫苗也存在潜在的问题或者副作用。首先,虽然与宿主 DNA 同 源重组的可能性很小,但随机插入还是有可能的。虽然还没有这个问题的定量数 据, 但是否诱导癌变仍然是一个关注的问题。 其次, 在不同抗原或不同物种 DNA 疫苗效价的不同。应正确评价人用疫苗在模型动物的效应。其三,机体免疫调节 和效应机制有可能导致对抗原表达细胞的破坏,导致胞内抗原的释放,激活自身 免疫。其四,持续长时间的小剂量抗原的刺激可能导致免疫耐受,从而导致受者 对抗原的无反应性。但至今为止的实践中,尚未发现这些

9、潜在的副作用。 可食用的疫苗 此类疫苗的载体是采用可食用的植物如马铃薯、香蕉、番茄的细胞,通过食 用其果实或其它成分而启动保护性免疫反应。 植物细胞作为天然生物胶囊可将抗 原有效递送到粘膜下淋巴系统。这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有效启动粘膜免疫的形式。 因此,对于粘膜感染性疾病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二、什么是病毒 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RNA),必须在活细 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 具有遗传、 变异、进化的能力,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有高 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赖宿主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

10、能量,离开宿主细胞,它只是一个大化学分子,停止活动,可制成蛋白质结晶, 为一个非生命体,遇到宿主细胞它会通过吸附、进入、复制、装配、释放子代病 毒而显示典型的生命体特征, 所以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的一种原始的生命体。 病毒由两到三个成份组成:病毒都含有遗传物质(RNA 或 DNA,只由蛋白 质组成的朊病毒并不属于病毒); 所有的病毒也都有由蛋白质形成的衣壳, 用来包 裹和保护其中的遗传物质;此外,部分病毒在到达细胞表面时能够形成脂质的包 膜环绕在外。病毒的形态各异,从简单的螺旋形和正二十面体形到复合型结构。 病毒颗粒大约是细菌大小的百分之一。 形体极其微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因此病毒原叫

11、“过滤性病毒”, 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不同病毒的大小变动于 20450 纳米之间。最 大的为痘病毒科, 大小为(170260)(300450)纳米, 最小的为双联病毒科, 直径 1820 纳米。 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故又称“分子生物”; 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不是 DNA 就是 RNA 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 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 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 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长期保持其侵染活 力 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 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

12、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三、疫苗是不是病毒 疫苗有很多类型,可以是灭活的病毒,减毒的病毒,或者是病毒的某种组分 (亚单位疫苗),这些都在消除或者极大的减轻了病毒的致病能力的同时,诱使机 体产生保护性抗体。 注射疫苗的几种情况: 1.接触后没有感染病毒,不会产生抗体,这里不作讨论。 2.接触后感染病毒,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清除病毒,这时是有可能产生保 护性抗体的,而机体也会因此获得对该病毒的免疫力(免疫力能维持多久不同病 原体是不一样的)。 3.接触后感染病毒,属于隐性感染,不会引起症状。那么病毒会潜伏在特定 的宿主细胞内,不进行复制。此时机体往往也发现不了病毒,不会产生保护性

13、抗 体。 在疫苗诞生之前,人们对抗传染病的方式就是药物加自身免疫力,而且总会 有人免疫力够强,可以使机体轻松对抗病原体,但这毕竟是少数,为了使更多易 感人群获得保护,这才研发出了疫苗,使得我们可以远离很多传染病的威胁。 四、接种疫苗要注意什么 疫苗通常是在婴儿时期就进行接种的, 宝宝自身的情况跟疫苗接种后的反应 有紧密的关系, 一般来说, 宝宝生病的时候不建议接种疫苗, 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此外,还有哪些情况我们需要注意呢? 有以下情况的儿童一般应禁忌或暂缓接种疫苗: 1、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不宜接种,等待病愈后方可 进行接种; 2、体温超过 37.5,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小

14、儿不宜接种,应查明病因治 愈后再接种; 3、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接种; 4、神经系统包括脑、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小儿不宜接种; 5、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 6、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小儿不宜接种; 7、当孩子有腹泻时,尤其是每天大便次数超过 4 次的患儿,须待恢复两周 后,才可服用脊灰疫苗; 8、最近注射过多价免疫球蛋白的小儿,6 周内不应该接种麻疹疫苗; 9、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接种; 10、空腹饥饿时不宜预防接种。值得父母注意的是,在带宝宝接种疫苗时, 一定要将宝宝当时的身体情况详细反映给医生,最好携带相关病史资料,其中有 些父母自己难以判断是否适合接种的情况,一定要告诉医生,由医生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