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沭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6月调研考试试题岳麓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78750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沭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6月调研考试试题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临沭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6月调研考试试题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临沭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6月调研考试试题岳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临沭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6月调研考试试题岳麓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临沭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6月调研考试试题岳麓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沭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6月调研考试试题岳麓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沭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6月调研考试试题岳麓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沭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6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出我国古代( )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 B C D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其内容形象地反映了 ( ) A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3、在中国古代,“易

2、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A小农经济 B. 佃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 商品经济4、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指出当时经济突出特点是(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 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5、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

3、国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是首要问题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A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是首要问题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5.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 A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是首要问题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6、“市西坊西食面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吾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御街铺店,自三更开行上市,至晓方罢市。”上述历史现象最早出现于(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南宋7位于山东聊

4、城的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唱戏酬神的活动场所,为商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根据所学判断山陕会馆最早建于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8、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 B腐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9、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名 A坊墙倒塌以后 B汴河两岸 C长安城的落日 D宋代东京城的辉

5、煌10、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图一 棉花收购图 图二清朝北京前门商业繁荣 图三 明代工商业城市分布A农产品商品化 B清朝前期城市繁华 C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兴起较多工商业城市D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11、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海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 )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人文思想 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D使土著人皈依天主教12、大明混一图绘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地图上南部非洲好望角,海岸

6、线条精美,形制一目了然。在欧洲,第一个发现好望角的航海家是( )A、麦哲伦 B、迪亚士 C、哥伦布 D、达伽马13、西方人普遍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在西方人看来,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作用是确立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传播天主教 掠夺金银财富 推动商品输出A、 B、 C、 D、14、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各民族的发展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的重要阶段,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B东方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C东西方之间的政治经济交流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其他国家15、右图是美国黑人作家亚历

7、克斯哈里的著作根的书影。书中讲到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下列历史事件能直接说明上述事情确有发生的是( ) A.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 B.黑奴贸易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16、右图是1770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英国工业革命 D.早期殖民掠夺17、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这样的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 B交通工具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通讯工具不同 18、全球通史中

8、写道:“l7世纪和l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l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19、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20、17世纪世界头号贸易强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欧洲国家是: A. 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荷兰 D. 英国21、鸦片战争爆发

9、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我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有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是,通过战争使英国( ) A对华贸易合法化 B扭转了对华贸易逆差 C打开与中国进行商品贸易的大门 D获得了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2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 )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分配上克服“大锅饭”和平均主义 有利于解放生产 力 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A B C D23、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 A洋务运动打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

10、方式引入中国 D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外交机构24、郑观应曾批评洋务运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是指( ) 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25、某市历史教研网设计了一个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及物质变化的网页链接,其中包括服饰、社会习俗、饮食居住、礼仪、大众传媒,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 A. 交通通讯 B.基因工程 C.菜篮子工程 D.安居工程26、以下企业中性质完全不同于其他三者的一个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开平煤矿 D上海发昌机器厂27、19世纪

11、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在日本人的保护下;上海均昌盛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上悬挂着英国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民族资产阶级先天软弱和不足 B中外企业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C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外国支持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8、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哪些特点()轻工业部门为主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受到反动政府的限制和阻挠 与外国资本处于竞争状态 时快时缓,具有较大起伏 A B C D29 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

12、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30.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蹬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危险、困难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 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B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C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D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31.列宁在1922年纪念十月革命五周年的大会上曾指出:“要挽救俄国,单靠农 业的丰收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的

13、情况良好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重工业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农业集体化运动32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认为( ) A苏联模式比新经济政策退步了 B中国比苏联先搞清楚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C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有益探索 D中国必须长期实行新经济政策这种模式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