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随堂即时体验 苏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78615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方案】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随堂即时体验 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创新方案】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随堂即时体验 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创新方案】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随堂即时体验 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方案】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随堂即时体验 苏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方案】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随堂即时体验 苏教版必修3.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方案】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随堂即时体验 苏教版必修31下列关于物种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解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并不是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不同群落生物物种数目是不同的,丰富度也是不同的;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物种数目由于温度降低而减少,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丰富度越多的群落,物种越多,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其结构越复杂。答案:A2下列关于土壤动物丰富度的统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区域内不同种类的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是不

2、同的B不同地域内的同一种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C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种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是相同的D一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大型土壤动物较多解析: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环境条件会发生变化,所以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也会发生改变。答案:C3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解析:农作物的生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合理密植的目的是减少作物为争夺阳光 、水分、矿质营养等而发生的种内斗争;草与农作物属于不同的物种,除草

3、是为了防止产生种间竞争;虫和作物之间是捕食关系,属于种间关系。答案:C4下图甲所示是某森林植物的景观,图乙所示是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调查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上图乙)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 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2)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m2。(3)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株/m2。(4)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森林对

4、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结构。(5)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_;_。解析:(1)给该研究的课题命名,应根据统计结果(如图乙)反推出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关系,作为命名的依据。如该研究的课题可命名为“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这种研究方法是样方法。(2)分析图乙曲线的变化,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迅速增多最后保持稳定。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选取物种数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面积为S0 m2。(3)估算种群密度,取单位面积内各样方中物种数的平均值,即株/m2。(4)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强度。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因为森林具有复杂的垂直结构、故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5)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调查群落的结构应从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着手。垂直结构:动植物的分层,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等;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答案:(1)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关系的研究样方法(2)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稳定S0(3)(4)光照强度垂直(5)垂直结构:植物、动物的分层,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