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高中历史 开学第一课.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78536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高中历史 开学第一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高中历史 开学第一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高中历史 开学第一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高中历史 开学第一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高中历史 开学第一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高中历史 开学第一课.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启智慧的大门,步入知识的殿堂开学第一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的基本内涵,认识历史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什么是历史?”、“为什么学习历史?”以及“怎样学习历史?”这些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学习到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历史学习方法,如历史比较法、阶级属性分析法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鲜活生动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学难点:本课是学生的第一节历史课,难点在于引起学生对历史的重视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克服传统的说

2、教式教学。教学过程设计一、自我介绍(略)二、什么是历史?我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高中历史课,这是我们的第一节历史课,在这节课里我们不上新课内容,而是来一起再一起认识历史这一学科。对于“历史”这一词语我们并不陌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它的出现频率还挺高,比如“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剧”等等。现在同学们就来尝试给“历史”下一个定义。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学生众说纷纭:历史就是发生在过去的名人、大事;历史就是过去的政治活动和经验总结,等等。那么,现在电视上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贞观长歌反映的是历史吗?发生在我们家里、个人身边的事也是历史吗?现代汉语词典对“历史”给了4种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3、,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如地球的历史,人类的历史。过去的事实,如这件事早已成为历史。过去事实的记载,如中国的二十四史。指历史学,即我们从初中就学的这门科学。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对“历史学”的解释是: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与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历史的定义是多样的,正如刚才同学们说到的,历史泛指一切发生过的事和存在过的人和物。历史包括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部分,我们通常侧重于后者。所以我们可以给历史一个简短的定义:人类社会的历程。人类对自己足迹的记录和对记录的研究就形

4、成了我们现在的历史学,也就是历史科学。历史科学的特点是什么呢?它的特点是不仅追求历史的真实性,更注重对历史的总结和归纳,探索历史的规律,从而达到指导我们的现实行动的目的。我们现在学习的历史学科就是关于历史科学的一门学科。下面说说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的区别:初中:是什么(时间、事件、人物等);高中:为什么(原因)、怎么样(影响、评价)、横向纵向关联等。因此,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我们的重点是历史的本质及其意义,当然历史的事件我们也要牢记,这是学好历史的关键,是出发点,是基础,是根本!三、为什么学历史?下面,作为高中第一堂课,我要强调一下学习历史的意义。每一门学科的老师都会跟你们说自己这门课是重要的。如

5、果我是说历史是最重要的一门课,那样我就是太自我中心了,要知道,自我中心是一种属于童年的幼稚的思维方式。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高中历史的重要性跟初中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可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鄙视历史了。1、应试教育中的地位:首先,从应试教育的角度看,高中阶段面临着会考和高考这两关。其中,会考各门功课都要考,按成绩分出ABCE各档,这个成绩如何与高考选拔挂钩具体的还没有下文,但到时候总会有个说法这是肯定的。到时候数数你有几个A几个B,拦出一条杠杠来,作为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门槛,或者成为录取某类学校的主要依据,这些都说不准。所以,在各门学科之间,不能厚此薄彼,能学好的不要因为学习态度问题给耽搁了。根据我的体

6、会,这里要提醒一句,有的同学开始时跟过去一样瞧不起历史,可是等他到高二文理分科时,这时才想起历史貌似一根救命稻草,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来不及了。总之,要未雨绸缪,要有备无患。这就像找对象,历史这个小姑娘本来是暗暗喜欢你的,可是你先前鄙视她,正眼都不愿瞧她一眼,她在角落头里暗自流泪,你也很漠然地不同情她,到时候当你一味追求的目标都落空了,再来找到她,你想她会没什么意见吗?2、素质教育中的意义:那么,历史学科具有怎样的魅力呢?这是一个素质教育的问题,让我们看看高中历史教育对我们素质的提高有什么意义。(1)打开国际视野。在全球化的时代,要有国际的视野。以当今全球文明分布而言,粗略地说有欧美的基督教世界、

7、中东的伊斯兰教世界和远东的儒家世界这三大文明圈。譬如在中国的节日中,圣诞节终究不能取代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在我们心中的情结。如此,在经济全球化的鼓舞下,这个“地球村”里的文明冲突与融合的力度都在空前地膨胀。文明与文明之间,存在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漠视这个差异就可能带来傲慢与偏见。其中,文明与野蛮是有相对性的,各种禁忌也五花八门。因此,在这样的时代里,需要通过了解一些古今中外的历史,来促进文明相互的对话进而促进和谐世界的形成。如:文明与野蛮这本名著里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西方人的观念中对着人吐痰是一种侮辱人格的不文明行为,但是在太平洋土人那里这恰恰是一件神圣的事情

8、,小孩出生后还得经过一个将这个小孩从“动物”到“人”的身份转换(类似西方“洗礼”)的仪式,这个仪式就是由德高望重的长者对着小孩的面门连吐三痰。可见,这个吐痰,是神圣的、文明的,只有有资格的人才有资格吐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2)培养民族精神。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世界是平的,但世界并不太平。尤其是如果大家注意了近期的国际新闻,可以发现我们中国周边的形势还比较险恶。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强国,总是抱着打压潜在竞争对手的心态,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它把全球战略的重心调整到了远东和西太平洋地区,目的就是要防范和围堵中国,把中国的军事影响力困死在所谓“第一岛链”之内。北起蒙古,东有日本和韩国,联络越南等东

9、南亚国家,再加上印度和借助于“反恐”战争把军事基地渗透到中亚这个中国的“后院”在这种形势下,需要振奋中国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在这个意义上,当今中国那些贪官污吏就是民族的败类、历史的罪人,他们作为中国的“精英”、“栋梁”却在涣散民族精神!通过历史教育,感受中国古代的“辉煌”,反思近代以来中国所遭受的屈辱以及我们的先辈为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而走过的百折不挠、前赴后继的艰难历程,可以增强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感;通过历史教育,感受世界历史时代脉动,反思近代以来科技革命的浪潮以及现代性转型的历史进程,可以哺育我们这一代人的现代意识和公民意识。所以,今天通过高中历史教育所要培养的民族精神,既有情感的

10、成分,也有理性的成分。这种民族精神,既不是德国希特勒时期那种狂热的祸害他人的国家主义,也不是义和团式的盲目排外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总之。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培养一代能以国际视野为前提、以实现国际正义与和平为目标、以维护民族正当利益为实质的中国人。(3)熏陶人文精神。简单地说,一部人类的历史就是人们求生存谋发展的历史。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实际上就是人性结构的展现及其在社会性层面上不断博弈的过程。这是我们阅读历史内容的基本的人文立场。四、如何学好历史:下面讲一下如何学好历史。1、学习态度要端正。首先是学习态度端正。上述那么多历史教育的意义,不是白说的。2、提高历史思维品质。这里,我要强调

11、的是第二层意思,就是要有好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培根说:“历史使人明智”。但是,历史也可以使人弱智,先前那种死记硬背即“背多分”的学习方法,就是一种可以使人越读越弱智的方法。那么,历史何以使人明智呢?关键在于有没有历史思维品质:在广阔的历史视野中进行综合性、宏观性、辩证性思考的思维方式。在这里,我们可以列举常人认知倾向中的三个陷阱:第一种是“自我中心”,这是儿童的思维方式。自己是圆心,围绕一圈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就知道这些人跟自己的关系,但是搞不清楚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每个人都是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哪一天你克服了这种思维方式你就是走向成熟了。然而,就大多数成年人而言,

12、这种自我中心的认知方式依然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如果说儿童时代是囿于生理的局限,那么成年时代则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自卫。每个人,爱己胜过爱别人,当遇到挫折时就会找许多客观原因为自己开脱,反之则往往把取得成功的功劳归集在自己的不凡。如此等等,所以“认识你自己”远比客观地认识别人和认识客观世界更难,因为这里面存在着心理因素的作怪。第二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被沉浸于眼前微观的东西,只“入其微”而不能“出其宏”。举个例子。写书的人,开写的时候心里是一个总体思路的,但是意思得一句话一句话地表达出来啊,这样他必须得布局一下,哪个先写哪个后写。但是作为读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每一页都弄得滚瓜烂熟,

13、就是没能概括到作者的总体思路上去,这样就无以把握作者思想的真髓。第三种是“线型思维”,见风就是雨,一根筋式的因果推理。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视野狭窄,而且思维僵化。刚才说了,历史思维品质的要义是一种打开历史视野基础上的综合性、宏观性、辩证性思维。这样,他思考问题,是在多维度的参照中权衡的,是在网络状的多重结构中考量的。历史学家之间的分歧表现对这个历史事实的结构类型及其运作机制的看法不同,而他们这种分析问题的品质则是一样的。所以,历史学得好,不在于夸夸其谈,而在于深思熟虑。当人家都在踊跃发言的时候,他可能还在一边沉思;而当他一旦发言的时候,就是金口玉言。所以,历史学得好的人,气质是跟常人不一样的,

14、他比较深沉,而由深沉走向深刻。事实上,单就高考导向而言,这几年上海市历史试卷中就在不断开发注重考查这种历史思维品质的题目类型。例如SOLO题、匹萨题。从这种题目的分值设置看,大致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史实的正确性。作为史论的史料支撑,其分值是偏低的。第二个层次是看你能把历史思维的触角能伸到哪个程度,在发散性思维中多视角地看问题。第三个是更高层次的思维品质,是看你进行综合性的概括与提炼功夫,有没有那种看问题的穿透力和洞察力。总之,只有那些学史有心得的人才能拿得到高分。3、拓展与研究。第三,说一下拓展性学习和研究型学习问题。就历史学科而言,历史事实本身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罗列;而历史研究,则是对这

15、种历史事实的解读。刚才我说了,人类的活动归根到底是人性的表达,是人性在社会性层面上的展开。因此,这种对历史事实的解读,不仅要能够从宏观的角度予以把握,还要擅于吸收研究人和社会的相关学科理论作为分析的工具。就我个人体会而言,我认为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地理学、生命科学等对于历史研究具有突出的理论支撑价值。俗话说“文史不分家”,不过在我看来这仅仅是一种站在文学的立场上看历史的观点,文学对于历史的意义,既不及历史对于文学的意义,也不及上述学科对于历史的意义。可以这么说,当你在历史学习中开始萌生对上述学科的兴趣和需要的时候,就是你开始踏进历史研究殿堂的时候,到时候请你再到我这边来,我会

16、给你作进一步的针对性指导和服务。1、预习教材,有的放矢。按照老师提前设计好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新闻记者教材(大字、小字、图片等,弄清是什么、还有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培养看书能力;分析教材,培养分析能力;理解教材,培养思维能力。把看不懂的地方圈点下来,下谭请教老师和同学,或自己查资料。2、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听老师讲课本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补充知识,可以记在课本相关处,也可以单独记在笔记本上。3、巩固知识,形成网络。要理解贯通课本主干知识(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制度等)、重要历史概念(如新民主主义革命、一因两制等)、历史结论等,深化拓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如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历代表现、历史作用),加强相关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如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在不同社会制度中的应用),注意相关知识点间的比较(如郡县制与分封制、行省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掌握一些必要的记忆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