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中生物 第二章第三节知能过关演练 浙科版选修3.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78486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中生物 第二章第三节知能过关演练 浙科版选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高中生物 第二章第三节知能过关演练 浙科版选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高中生物 第二章第三节知能过关演练 浙科版选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高中生物 第二章第三节知能过关演练 浙科版选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高中生物 第二章第三节知能过关演练 浙科版选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高中生物 第二章第三节知能过关演练 浙科版选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中生物 第二章第三节知能过关演练 浙科版选修3.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高中生物 第二章第三节知能过关演练 浙科版选修31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理论上,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含有该生物的全套基因,具有全能性B细胞虽然具有全能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表达全能性C癌细胞可逆转为正常细胞D高等动物细胞的全能性较低,低等动物(如水螅)细胞的全能性更低解析:选D。细胞全能性是指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即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可表现出全能性,一般来说,低等动物细胞的全能性比高等动物细胞的全能性更易体现。癌细胞仍能逆转为正常细胞,如小鼠的畸胎癌细胞能够分化为各种正常体细胞。2动物体内

2、的细胞不易受到外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原代培养的细胞()A对微生物有一定的防御能力B细胞培养环境中可以有一定量的微生物C对微生物已失去了防御能力D刚离体的细胞必须生活在无菌条件下,以后的培养对无菌条件的要求不严格解析:选C。动物体具有一定免疫力,是因为动物体具有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和特异性免疫系统,对各种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防御能力,而离体的动物细胞失去了对各种微生物的防御能力,因此,动物细胞培养的环境中不能存在微生物,否则,动物细胞就会死亡。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组织培养无任何联系B在细胞培养中,有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之分C原代培养比传代培养进行得晚D在对动物成纤维细胞培养

3、时,需用纤维素酶将细胞分散开解析:选B。动物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之间相互依存,表现出一定的组织特性;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都属于细胞培养,且传代培养较晚;纤维素酶是分解纤维素的,而动物细胞之间的连接物质的成分主要为蛋白质,应用胰酶使细胞分散开。4(2011年北京西城区高二检测)下图是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模式图,则获得克隆羊“多莉”的生殖方式和图中的“多莉”羊发育成熟时所分泌的性激素依次是()A无性生殖、雄性激素 B无性生殖、雌性激素C有性生殖、雄性激素 D有性生殖、雌性激素解析:选B。“多莉”是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而来的,其培育过程中无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再经配子融合成合子,合子发育成个体的过

4、程,所以是无性生殖。5下列哪项不属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A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优良畜群繁育B保护濒危物种C获得组织器官异体移植的供体D大量生产紫杉醇解析:选D。紫杉醇是通过组织培养技术来大量生产的。6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1)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_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_。此时,瓶壁上形成的细胞层数是_。要使贴壁的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需要用酶处理,可用的酶是_。(2)随着细胞传代次数的增多,绝大部分细胞分裂停止,进而出现_的现象;但极少数细胞可以连续增殖,其中有些细胞会因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变成_细胞,该种细胞的黏着性_

5、,细胞膜表面蛋白质(糖蛋白)的量_。(3)现用某种大分子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时,观察到死细胞被染色,而活细胞不染色,原因是_。(4)检查某种毒物是否能改变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最好选用细胞分裂到_期的细胞用显微镜进行观察。(5)在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_条件下保存细胞。因为在这种条件下,细胞中_的活性降低。细胞_的速率降低。(6)给患者移植经细胞培养形成的皮肤组织后,发生了排斥现象,这是因为机体把移植的皮肤组织当作_进行攻击。解析:(1)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具有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的特点,若要传代培养应先用胰酶处理,使其从瓶壁上分离下来。(2)在传代培养过程中,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多,绝大多数细胞停止分裂

6、,进而出现衰老甚至死亡,极少数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克服细胞寿命的自然极限,获得不死性,这种细胞黏着性降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3)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而死细胞的细胞膜则没有这种特性,所以大分子染料可以对死细胞染色而不能对活细胞染色。(4)若要观察染色体的数目,最好选择细胞分裂中期的细胞因为分裂中期染色体螺旋程度最高,形态固定,数目清晰。(5)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从而降低细胞的新陈代谢速率。(6)皮肤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是因为机体把移植的皮肤组织当作抗原进行攻击。答案:(1)相互接触接触抑制单层(或一层)胰酶(2)衰老甚至死亡不死性降低减少(3)活细胞的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大分

7、子染料不能进入活细胞内,故活细胞不能着色(或死细胞的膜丧失了选择透过性,大分子染料能够进入死细胞内而着色)(4)中(5)冷冻(或超低温、液氮)酶新陈代谢(6)抗原1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的顺序是()原代培养传代培养胰酶处理组织,形成分散的悬浮液ABC D解析:选D。动物细胞培养是通过胰酶处理动物的组织制成细胞悬浮液,再通过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得到细胞系或细胞株。2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使用胰酶的目的是()A使动物组织分散成为单个细胞进行培养B去掉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C去掉细胞膜暴露出原生质体便于细胞融合D促进蛋白质水解为多肽解析:选A。在动物细胞培养前,先用胰酶使细胞相互分散开,以增加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

8、,便于培养。3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选用的培养材料是()A衰老退化的动物组织细胞B成熟动物个体的体细胞C动物的卵细胞D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个体的细胞解析:选D。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选取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4不属于细胞株特点的是()A不具有恒定的染色体组型 B具有同功酶类型C具有病毒敏感性 D具有生化特性解析:选A。细胞株的特点是具有恒定的染色体组型、同功酶类型、病毒敏感性和生化特性。5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区别在于()A培养基不同B动物细胞培养不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C动物细胞可以传代培养,而植物细胞不能D动物细胞能够大量培养,而植物细胞只能培养成植株解析:选A。此题考查的

9、是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细胞培养的区别与联系。动物细胞培养基与植物组织培养基不同,动物细胞一般用液体培养基培养,而植物细胞一般用固体培养基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基相比,动物细胞培养基中还要加动物血清等。它们都是在无菌条件下培养的。6下列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属于原代培养的是()A用胰酶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的过程B从机体取得细胞后立即进行培养的过程C出现接触抑制现象后取下的细胞的培养过程D哺乳动物细胞在培养基中的悬浮生长过程解析:选B。原代培养是最初的细胞培养,即还没分瓶培养前的细胞培养。7从母羊甲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入到母羊乙的去核卵细胞中,融合后的细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到另一只母羊丙的子宫

10、内,出生的小羊大多数性状()A难以预测 B像甲C像乙 D像丙解析:选B。生物的性状遗传可以分为由细胞核内DNA控制的细胞核遗传(主要)和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细胞质遗传。经该过程出生的小羊大多数性状像甲(细胞核遗传),少数性状像乙(细胞质遗传),不会出现像丙的性状。8为提高大熊猫细胞克隆的形成率,下列采取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A选择适宜的培养基 B用激素刺激C添加一定量的血清 D用浓H2SO4调节pH解析:选D。提高大熊猫细胞克隆形成率的措施有选择适宜的培养基,添加血清,激素刺激,用CO2培养箱调节pH等,不能用浓H2SO4调节pH,因为浓硫酸为强酸,具有腐蚀性。9美国杜克大学医疗中心的一个研究小

11、组利用成年猪的动脉血管细胞和模拟胚胎环境的新型生物反应器,成功地在实验室里培育出新的动脉血管。这种血管的外形和功能都与真的血管一样,这一研究成果是生物组织培养工程领域的重大进展。下列关于以上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属于“克隆”B可能要利用去核卵细胞C关键是激发血管细胞的“全能性”D关键是激发血管细胞发育成血管的潜能解析:选C。该技术属于动物细胞克隆,离体后提供适宜的培养环境,激发体细胞发育成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10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灭绝生物的“复生”将不再是神话。如果世界上最后一只野驴刚死亡,以下较易成功“复生”野驴的方法是()A将野驴的体细胞取出,利用组织培养,培育成新个体B

12、将野驴的体细胞两两融合,再经组织培养技术经脱分化、再分化,培育成新个体C取出野驴的体细胞核移植到母家驴的去核卵细胞中,经孕育培育成新个体D将野驴的基因导入家驴的受精卵中,培育成新个体解析:选C。用体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目前只能通过核移植技术实现,该技术要将体细胞核转移到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再经动物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最终培育成新个体。11. 如图是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容器A中放置的是动物器官或组织。它一般取自_。(2)容器A中的动物器官或组织首先要进行的处理是_ ,然后用_酶处理,这是为了使细胞分散开来,这样做的目的是_。(3)培养首先在B瓶中进行,瓶中的培

13、养基成分有_等。在此瓶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有许多细胞衰老死亡,这是培养到第_代左右,这之前的培养称为_。(4)为了把B瓶中的细胞分装到C瓶中,用_处理,然后配制成_,再分装。(5)在C瓶中正常培养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细胞全部死亡,原因是_。解析:(1)动物细胞培养一般取材于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此部分细胞的分裂增殖能力强。(2)在进行培养时应尽量分散成单个细胞,便于与培养液充分接触进行物质交换,使其分散需要用胰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3)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尽量使培养基成分与体内基本相同,所以需要添加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动物血清、维生素等;培养的过程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两大阶段,当培养到第10代左右,出现许多细胞衰老死亡现象,这之前称原代培养。(4)到第10代左右需要重新用胰酶处理,使细胞分散,从玻璃瓶壁上脱离下来,配制成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