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复习提纲(last version).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876909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仪器分析复习提纲(last version).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仪器分析复习提纲(last version).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仪器分析复习提纲(last version).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仪器分析复习提纲(last version).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仪器分析复习提纲(last version).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仪器分析复习提纲(last version).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器分析复习提纲(last version).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仪器分析复习提纲 梁颖 2012Chapter 1仪器分析定义: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测定时常常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它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分类:1、光学分析法(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分子荧光(磷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2、电化学分析(极谱与伏安分析法、库仑分析法、电解分析法、电位分析法);3、色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4、其他方法(质谱法、流动注射分析法、热分析法)特点:1、选择性好;2、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3、灵敏度高;4、相对误差大(不宜用于大量分析)分析仪器的组成:转换成检测信号

2、输出装置信号处理器信号发生分析信号 电信号Chapter 2光分析的三个基本过程:激发信号、信号转换、输出信号(能源提供能量;能量与被测物之间的互相作用;产生信号)光谱分析分类:原子光谱(线状光谱)、分子光谱(带状光谱)吸收光谱、发射光谱电磁辐射的基本性质(波粒二象性)电磁辐射的频率、波长、波数、速率的基本概念以及运算关系=1/波数 E=hc/=h 波速=(1eV=1.60210-19J h=6.62610-34Js)光谱法仪器五个基本单元:光源、单色器、样品、检测器、显示与数据处理棱镜与光栅的分辨率与色散率的计算1、 棱镜色散率=偏向角对波长求导(角色散率)=谱线距离对波长求导(线色散率)线

3、色散率=角色散率焦距/sin光轴夹角分辨率=平均波长/波长差=棱镜总底边长色散率2、 光栅色散率=光谱级次/(光栅常数cos衍射角)(角色散率)=角色散率会聚透镜焦距分辨率=光谱级次光栅总刻痕数各种光谱中样品池的选择发射光谱激发源紫外光区石英比色皿可见光区玻璃比色皿红外光区NaCl、KBr、KRS-5、固体试样与KBr做成的盐窗(混合压片)荧光分析低荧光物质做成的比色皿常用检测器的检测原理1、 硒光电池(光敏半导体);2、光电管(光电效应);3、光电倍增管(光电效应)光源: 原子发射原子化器原子吸收空心阴极灯(紫外-可见区锐线光源)紫外吸收氢灯、氘灯(紫外区连续光源)可见吸收钨灯(可见区连续光

4、源)红外吸收Nernst灯、硅碳棒(中红外区连续光源)分子荧光(磷光)高压汞灯(紫外-可见区线光源)Chapter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子吸收光谱形成原因: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子在电子能级间跃迁,并伴随有振动和转动能级间的跃迁 E=h电子跃迁类型与有机化合物有关的价电子有、和n电子,主要跃迁有:1NV跃迁:由基态跃迁至反键轨道:-*、-*2NQ跃迁:非键电子跃迁到反键轨道:n-*、n-*3NR跃迁:电子激发到更高能级或电离能量大小顺序:-*n-*-*紫外区玻璃、石英 =可见光区4、检测器作用:将光信号转换为检测信号5、信号指示系统作用:显示和记录测定结果最大吸收波长的计算基值:异环二烯(

5、214)、同环二烯(253)、不饱和羰基化合物(215)共轭体系的延长:30环外双键:5烷基取代:不饱和羰基化合物(-10;-12;-18)、其余5Chapter 4红外分光光度法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1、辐射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发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跃迁能量相等;2、辐射与物质之间有耦合作用。吸收谱带划分:基团频率区(40001300cm-1)、指纹区(1400400cm-1)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1、诱导效应(v);2、共轭效应(v);3、氢键(v);3、费米共振(重峰);4、振动耦合(重峰);5、分子对称性;6、空间效应;7、中介效应(v)红外光谱仪的组成:1、光源:能斯特灯(ZrO2、Y2O3、T

6、hO2等烧结而成)、硅碳棒(SiC)2、单色器:光栅3、吸收池:NaCl、KBr、KRS-5、固体试样与KBr做成的盐窗(石英、玻璃对红外光均有吸收)4、检测器:真空热电偶、热释电检测器、碲镉汞检测器、测热辐射计5、记录系统制样方法:固体试样(压片法)不饱和度的计算:=1+n4+n3-n42红外谱图的解析Chapter 5 分子发光分析法基本定义:1、振动弛豫:在液相或压力足够高的气相中分子间碰撞的概率很大,激发态分子可能将过剩的振动能量以热的形式传递给周围的分子,而自身从Sn的高振动能层失活到该电子能级的最低振动能层上。2、荧光发射:当分子处于单重激发态的足底振动能层时,去活化过程的一种形式

7、是以10-910-7s左右的短时间内发射光子返回基态。3、内转换:相同多重度等能态间的一种无辐射跃迁过程。4、外转换:激发分子通过与溶剂或其他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转换而使荧光或磷光强度减弱甚至消失的过程。5、系间跨越:不同多重度状态间的一种无辐射跃迁过程。荧光与磷光的根本区别:荧光是由激发单重态最低振动能层至基态各振动能层的跃迁产生的;磷光是由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层至基态各振动能层间跃迁产生的;磷光寿命比荧光长。产生荧光的必备条件:1、合适的结构(跃迁类型、共轭效应、刚性平面结构、取代基效应) 2、具有一定的荧光量子产率(f)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荧光强度=荧光量子产率吸收光强度=Kc

8、(正比)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溶剂极性和溶剂分子与荧光体间的特殊化学作用荧光(磷光)光谱仪的组成:1、光源:高压汞灯、氙弧灯2、样品池:熔融石英(四壁均光洁透明)3、单色器:两个光栅(一个用于选择激发光波长;另一个用于分离选择荧光发射波长)4、检测器:为了消除入射光和散射光的影响,荧光检测器与激发光方向呈直角。5、磷光镜:利用磷光比荧光寿命长的原理,时间分辨技术。化学发光反应产生的条件:1、必须提供足够的激发能;2、有有利的化学反应历程;3、不以热的形式消耗能量。Chapter 6 原子光谱图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元素在受到热(火焰)或电(电火花)激发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基态时,发射出特征

9、光谱(线状光谱)基本定义:1、 电离能:电离所需要的能量。2、 分析线:进行分析时所使用的谱线。3、 共振线:从激发态相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4、 最后线:当样品中某元素含量逐渐减少时最后能观察到的几条谱线。5、 原子线:原子被激发后,其外层电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光谱线。6、 离子线:离子被激发后,其外层电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光谱线。7、 自吸:原子在高温发射某一波长的辐射,被处在边缘低温状态的同种原子所吸收的现象。8、 自蚀:由于自吸严重,谱线中心强度都被吸收了,完全消失,好像两条谱线的现象。9、 等离子体:包含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各种离子电中性的集合体。光谱符号:n2S

10、+1LJn主量子数 S总自旋量子数 L总角量子数 J内量子数原子发射光谱法仪器:一、 激发光源(提供足够的能量使试样蒸发、原子化、激发、产生光谱)1、 直流电弧用于少量的矿物定性分析2、 交流电弧少量金属合金定量分析3、 火花光源高含量的熔点较低的金属与合金分(炼钢厂的钢铁分析)4、 ICP可同时做多组分定量分析光谱仪:摄谱法:摄谱法是用感光板记录光谱; 光电法:光电法用光电倍增管检测谱线强度分析方法:1、 定性:铁光谱比较法可同时进行多元素定性分析标准试样光谱比较法2、 定量:内标法被测元素I 内标元素Io 相对强度R=I/Io=Ac先作出R-c图,再用ICP测出R求c发射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

11、关系式原子吸收光谱法:原理: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本原子对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强度来测定试样中被测元素的含量。原子吸收光谱位于光谱的紫外区和可见区。原子吸收光谱的测量:1、积分吸收:在吸收线轮廓内,吸收系数的积分;2、峰值吸收:吸收线中心波长处的吸收系数;3、锐线光源:发射线半宽度远小于线半宽度的光源。定量分析计算:A=Kc原子吸收光谱仪组成及作用:1、 光源:发射被测元素的共振辐射,提供锐线光源(空心阴极灯、无极放电灯)空心阴极灯的工作原理:两极间施加几百伏电压,便产生阴极溅射效应,并且放店。溅射出来的原子大量聚集在空心阴极内,被测元素原子浓度很高,再与原子、离子、电子等碰撞而被激发发光,即是被测元素的特征光谱。2、 原子化器:提供能量,是试样干燥、蒸发并原子化(火焰原子化器、电加热石墨炉原子化器)火焰的分类(按燃气与助燃气的比例):化学计量火焰(中性火焰):燃气与助燃气的比与化学计量关系相近;富燃火焰:燃气大于化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