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者的_想象共同体_改革开放30年流亡电影的中产阶层意识_马丹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36875807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亡者的_想象共同体_改革开放30年流亡电影的中产阶层意识_马丹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流亡者的_想象共同体_改革开放30年流亡电影的中产阶层意识_马丹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流亡者的_想象共同体_改革开放30年流亡电影的中产阶层意识_马丹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流亡者的_想象共同体_改革开放30年流亡电影的中产阶层意识_马丹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流亡者的_想象共同体_改革开放30年流亡电影的中产阶层意识_马丹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亡者的_想象共同体_改革开放30年流亡电影的中产阶层意识_马丹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亡者的_想象共同体_改革开放30年流亡电影的中产阶层意识_马丹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亡者的 “ 想象共同体 ” 改革开放3 0年 流亡电影的中产阶层意识 TheIm agine dC o mm un ity o f the Chi na - - m an inE i xle : TheCla s s o C ns eious ne sso f the Middl e C la s sin the F ilm o fD ispo ra s S u b j e eta bo ut Thirty 马丹丹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3 0年培育了白领 , 市场化引发了学术界逐渐放开的对 “ 中 产阶层 ” 的讨论 。 然而中产阶层从哪里来?流亡电影中流亡知识分子的脉络给中产 阶 层的来源提

2、供了线索 。 改革开放3 0年的流亡电影讲述了离散的主题 , 贯穿了一个大的 主线 : 边缘的流亡者题材为强化 “ 想象的共同体 ” 认同作出了贡献 ; 为中产 阶层 “ 去政治 化 ” 特征作出了贡献 ; 并通过探讨 内心的自由 , 个体 的自由 , 探讨中产阶层态度 、 认同背 后更为主观的个体精神的独立 。 流亡者揭开 了复杂的国族认同心性 , 以及 流亡者对中 产阶层意识的重新发现 。 流亡者 , 确切说流亡知识分子 , 它从边缘的地方以乡愁的方式想象祖国 , 但绝非浪 漫化的现身 , 以挫败的处境居于权力的边缘人物却引起了当权 的警觉 , 在这里 , 我们不 再重复甲午战争以来 “

3、救亡 图存 ” 为己任的三波民族主义的命运(王韬 为第一波 , 梁启 超 、 孙中山为第二波 , 辛亥革命失败后留日知识分子为第三波) , 而是关注流亡知识分 子与改革开放之际中产阶层的关系 , 方法采取电影 、 小说等表征批评 。 萨义德对流亡有着较为深人的现身说法(从这里也可以看出 , 流亡知识分子在后殖 民主义的影响) , 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中 , 萨义德描写了跨越民族国家边界 、 无疆(人道 主义)的流亡诗人 ;在知识分子论中 , 一开篇就是 “ 流亡是最悲惨的命运之一 ”, 萨义德 描述了以流亡为生存价值的 、 拒绝适应 、 只有写作才能短暂慰藉 、 自创 、 改变的知识分 子 , 如

4、阿德勒 ; 到了最后的天空之后 , 萨义德开始关注巴勒斯坦处于流亡状态的庶民 , 以纪实性的文字配 图手法 , 叙述了巴勒斯坦 人的流亡政治( p o litie so f the pale stin ia n p eop lein e泛le ) , 但是以离散( di a spersio n )的概念替换 , dia sp ora 专指犹太人的离散 , 他 Q d I l l IvQ 口 9曰 , 本文是 200 9 年上海大学社会转型与社会 管理 研究基 地子课题 “ 中产 阶级 的过去 、 现在 与未来 ” 的阶段性 成果 。 笔者在属下能说话吗 : 一次诉苦文类的跋涉论文初稿 “ 回到

5、鲁迅 ” 的章节 中探讨过尤其是第三波民族主 义的动向 。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 、 法律与社会 坚决不用i ds Po r a S, 而用i ds Pe r i s o n , 他说 :“ 离散是一系列没有姓名和上下文的肖 像 。 画 面大多不加解释 , 而且无声沉默 。 当我注视着他们的时候 , 我没有任何精确的信息和知 识 , 但是他们现实主义的精确却比单纯的信息留给我更加深刻的印象 。 ,从词汇 的微妙 差异 , 可以看出萨义德有意将巴勒斯坦与犹太区分开来的倾向 , 也可以看出 , 萨义德已 经将知识分子的流亡扩大为失去了国度 、 但是作为本地人被流亡的民族的命运 。 为了使分析

6、具体化 , 本文选取 “ 流亡者 ” 作为叙述线索 , 试图探索微妙的意识形态连 续性中的变化 , 变化中的连续 , 打开中产阶层的缺 口 , 中产 阶层气候的微妙解冻 。 只有 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 抽象的说理才能理解 。 一 、 想象的共同体 1979 年 , 电影剧本苦恋引起轩然大波 ,邓小平过问, 争论逐渐平息 , 根据剧本改编 的电影也不了了之 。 苦恋是 “ 文革 ” 动乱刚刚过去 、 改革开放伊始发生在文艺思想界震动党中央的政治 事件 。 正是对 “ 文革 ” 的 “ 文字狱, ,自有余悸 ,邓小平采取 了人民内部矛盾 、 批评与 自我批评 处理 , 没有一棍子打死 , 不过

7、, 这次事件使反对 “ 资产阶级自由化 ” 不再是停留于口号 。 198 0 年之后 , 接二连三的涉及流亡者题材影片获得了成功 , 这里以 1980 年的庐山 恋 、 1982 年的牧马人和人到中年为例 , 反映了改革开放刚刚打开国门的海外华侨 对祖国的向往 。 这三部电影在苦恋折戟后继续 “ 流亡 ” 模式的实验潜流 , 获得了巨大 的成功 。 8 0年代初的电影实践打消了国族认同的个体主义基础的质疑 , 民族国家认同 体系已成熟地建立起来 , 这一时期 , 伴随着巴山夜雨 、 小街 、 城南旧事等一批 电影 的出品 , 出现了一个名词 : 伤痕电影 。 苦恋激进的屈原式的离骚经过国家的怀

8、柔转化 为伤痕 , 重温伤痕 、 舔甜伤痕建立对明天的信心 , 屈原 的悲愤转化为陆游的爱国忧患 , 苦恋转为庐山恋时 , 流亡者甚至失去了重量 ,“ 居 ” 的重力逐渐贴近大地 , 中产阶层 破土而出 、 茁壮成长 , m记i d ec la s s 将成为一个崭新的名词 , 群体 、 阶层 、 价值 、 态度以及 孕育的现在与将来 。 庐山恋紧随苦恋的笔法 、 隐喻和诗意甚至审美风格 , 将相近的笔锋大大扭转 , 萨义德 : 最后的天空之后巴勒斯坦人的生活 , 金明压译 , 新星出版社 2006年版 。 伤痕文学开始于刘心武的班主任 , 质询四人帮教育对青年思想的残害 。 电影小街以妈妈留

9、给我一首 歌渲染了浓重 的悲伤情绪 ; 堪容的人到中年带着浓厚 的伤痕意识 反复吟唱裴多菲的诗表达诗歌的欢 乐 、 现实 的悲哀 。 198 0 年庐山恋以明亮的清晨 、 爱情的甜蜜一扫苦恋的悲枪 、 凄凉 , 然而 1980年之 后 ,接二连三的“ 文革 ” 怀旧影片被优郁的氛围包围 , 却没有被绝望窒息 , 而是在结尾 透出了一线的光明和 希望 。 伤痕文学来得较之 19 78年改革开放启动的社会的转型似乎有些迟滞 , 电影红衣少 女则 呼应班 主任 , 回到教育战线全面清理 “ 四人帮 ” 在学生身上 留下的犬儒主义 、 封建主义 , 主人公 安然表现 了可贵的 反思 、 正直和勇气 。

10、 8 0年代的伤痕电影涌 动的探索生活本真的严肃追求 , 在9 0年代以后 的日常生活取 向 、 去政治化的怀旧影片中丧失殆尽 , 甚至可以看到犬儒主义的又一次附着 。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 七 届学年会术文集 2009年 度 政 治 法律 社会学科卷 确切说 , 翻转 。 这里仅以大雁的隐喻为例 。 天空中出现一只雁 、 三只 、 五只雁阵用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民族的文字 , 苍 育上写了一个铺天盖地的 “ 人 ” 字 。 雁阵由一字形排成人字形的意象在苦恋剧本中出现达数十次 , 每一次雁阵的掠 过 , 都拉开 了记忆 的序幕 。 人字的意象反复出现 , 还经过了变形 : 画家躺在雪地里 , 镜头

11、 向上扬 , 一个 “ 野人 ” 出现在视野中;从天空俯瞰 , 一个间号又出现在大地 。 雁阵的人字 与屈原的问天遥相呼应 , 末章重现雁阵排着 “ 人 ” 字 , 缓缓飞来 , 铺天盖地的 “ 人 ” 字 渐渐又远去了 , 消逝在天际 。 1957年反右扩大化的评价 , 在改革开放接收了工具性 的调适 : 在拨乱反正范畴被否定 , 在反对 “ 资产阶级自由化 ” 范畴合理性继续存在 。 苦 恋本来是想通过诉苦(知识分子在文革的苦难)清算 “ 文革 ” , 无意中 “ 殃及城池 ” 。 苦恋的走火 , 庐山恋进行了大胆的翻转 。 庐山恋一开篇就是苍苍莽莽 、 云蒸霞蔚的庐山远景 , 同时响起电

12、影主题曲飞向 远方的故乡 : “ 大雁啊 , 大雁 , 当春天来到的时候 , 飞啊 , 飞啊 , 飞向那远方 的故乡!拉拉拉拉 , 大雁啊大雁 , 当春天来到的时候 , 飞啊飞啊 , 飞向那远方的故乡!故乡 , 故乡啊! ” 画面并未出现雁阵 , 由此可见 , 庐山被指为大雁飞翔 的方 向 , 回忆的楔子从雁阵替 换为庐山 ,庐 山占据了影片几乎每一个角落 , 人字形的主题替换为故乡的主题 , 海外与 大陆的向心力紧紧地连在一起 , 影片设置 了这样一个富有激情的双重镜头 : 周绮和耿华 再次重逢庐山后 , 两个人从各自两边向着正中狂奔 , 中间隔了一湾水潭 , 二人跳下水 , 游 泳向着水中

13、心奋进 , 直到双手紧紧拉住 。 故乡 、 思乡 、 返乡的动力占据了情节发展的最 强音 , 爱情从惜懂到盟誓 占据了感情节奏的最强音 , 这两条平行线索双管齐下 , 加以政 治气候的变幻 : 中美关系从中断到建交 , 因交往涉嫌身份横遭审查 , 母亲摘帽 、 父亲还没 有摘帽的肃杀家庭气氛等 “ 文革 ” 尚未过去的阵阵寒风 , 从 中美关系建交海外关系恢复 , 到超越政治意识形态彼此心灵的接纳 , 一次次政治的斗争 、 挫折和暂时的寒风 , 加固了 故乡 、 思乡 、 返乡的动力 , 加固了爱情的成熟 , 更重要 的是 , 加固了将海峡两岸团结在一 起的 “ 想象的共同体 ” 从 “ 文革

14、 ” 的废墟中呼之欲出 , 影片以早晨 、 日出为传达的媒介 , 以 回音的方式呼唤出故乡的礼赞 : 1lo ve mym othe rlan d , 1lo ve the m orning o fmym other la n d . 正是表达了百废待兴之际 “ 想象的共同体 ” 犹如喷薄欲出的日出 , 阳光 、 清澈 、 明亮 等庐山 日景 、 外景的色彩基调将庐山万物充实得生机勃勃 , 言下之意 , 也正代表了对民 月.工 ; , 。 亨 八 nO 米勒等人 的翻译理论认为 : 翻译不仅仅是忠实的传递 , 还延伸到翻转 、 创始 、 改变 、 未来 , 强调翻译结果的不 可预测 ,与作者的

15、 自我认 同联系起来。 相对而言 , 米勒等人的翻译理论就显得激进而积极 , 创造而又开放 。 克鲁帕特进一步补充了自传体中作者的含义 , 作者不再只是记录 , 而是创始与扩大 。 单德兴运用米 勒的翻 译理论讨论了汤亭亭小说女 勇士尸误译 ” 效果 . 单德兴 : 说故事与弱势自我之建构 : 汤亭亭与席尔柯 的 故事 , 载单德兴 :“开疆” 与 “ 辟土 ” 美国华裔文学与文化(作家访谈录与研究论文集) , 南开大学 出版 社 2006年版 , 第6 7一75页 。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 、 法律与社会 族国家的无限信心 、 远景 。 耿华在本子上画着现代化楼房素描 , 还未成真 ,

16、 也正是这幅远 景落在纸面上的具体规划 。 苦恋里的画家 、 考古科学家等不能当饭吃的职业在庐山恋里 转换为投身四化建设的建筑等实用专业 ,“ 我的父亲摧毁了旧中国 , 我要建设新中国 ” 、 “ 我 的爸爸毁了太多的房子 , 要我盖起更多的房子 。” 兼之人到中年的医生职业 , 苦恋里的画 饼充饥式的绘画专长转换为有专业技术直接参与现代化 、 为现代化 出把力的农 、 林 、 医 、 工 科知识分子(懂外语 , 又有文学的素养) , 工作在科技第一线 , 归人工人阶级的队伍 。 影片仅仅出现了一次大雁 , 场景转移到美国野外郊游的游子 , 当周振武拿着中华烟陷 人思乡的沉思时 , 周绮表示她可以回大陆 , 替父亲一了看望祖国的心愿 , 周振武叹息道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