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事达公司的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6875317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事达公司的生产质量管理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泰事达公司的生产质量管理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泰事达公司的生产质量管理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泰事达公司的生产质量管理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泰事达公司的生产质量管理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事达公司的生产质量管理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毕业设计(论文、作业)题目: 泰事达公司的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分校(站、点): 校 年级、专业: 工商管理 教育层次: 本科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内容摘要和关键词IAbstract and Key words II文献综述 1.生产质量管理理论概述1.1生产质量管理的概念1.2生产质量管理的内容1.3生产质量管理的意义2.公司产品的生产质量管理现状2.1公司简介2.3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2.2产品生产方式及流程3.生产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1客户投诉3.2返工返修3.3报废4.生产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3.1客户投诉分析3.2内部返

2、工分析3.3报废的分析5. 产品质量改进对策4.1产品设计的改进4.2供应商的控制和改进4.3内部生产工艺的优化4.4持续改进的实施5.全文总结参考文献致谢 内容摘要当前市场竞争的焦点已经由数量、价格逐步转变为质量和品牌,质量成为竞争力的核心,成为企业、国家和全社会的追求。面对市场竞争空前加剧的严酷形式,企业也将质量管理提高到了发展战略的新高度。研究和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对于提高企业全员质量意识、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地强化质量管理,是企业提升质量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创造高效益和实现持续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泰事达品牌经过几年在

3、市场上的推广,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市场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客户对品牌的认知度提高;但由于国内市场容量有限,增长到一定幅度后有所减缓,我们给经销商的优惠比较多,经销商有动力主推我公司品牌经过多年的质量改善,目前产品质量处于高水平,可靠性已经提升。本文从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通过对生产质量管理现状的剖析,发现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然后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研究解决现有问题的对策和方法,力求以系统的方式全面提升我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质量损失成本,增强顾客满意度,提高市场份额,以更强的实力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关键词:生产质量管理 持续

4、改进 生产过程控制 供应商质量管理 Content abstractAt present, the focus of market competition ha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quantity and price to quality and brand. Quality has become the core of competitiveness, and has become the pursuit of enterprises, the state and the whole society. Facing the stern form of marke

5、t competition, enterprises have raised quality management to a new height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advanced quality management concepts, methods and techniqu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wareness of all enterpri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promotion strategy has an

6、 immeasurable role in promoting. Extensive, deep, lasting and effective strengthening of quality management is an effective way and means for enterprises to improve quality competitiveness, improve market share, create high efficiency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Telstar brand

7、after several years in the market promotion, has a certain reputation in the market, but also have a certain influence, increase customer awareness of the brand; but due to the limited capacity of the domestic market, to a certain extent after the growth slowed down, we give the dealer more preferen

8、tial, dealers have the power of the main push our company brand after years of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quality is high, reliability has improved. This paper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mpany, firs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oduction and quality manag

9、ement, found quality problem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hen analyze the reasons of these problems, and the use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other advanced quality management mode, countermeasures and methods of solv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trive to enhance our company the level of qualit

10、y management and quality of products in a systematic way, reduce the quality costs and increase market share 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with stronger strength. Key word: Prod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Continue improvement Production process control Supplier quality management 文献综述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随

11、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迅猛发展,竞争日益加剧。在“数量”问题已解决的今天,人们将越来越追求和依赖于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质量的领域不断拓宽,生活的质量、环境的质量、文化的质量、经济增长的质量更加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质量已成为竞争的焦点,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且影响到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民族的形象。质量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一、生产质量管理理论的回顾 (一)、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20-30年代) 生产力迅猛发展,生产过程分工细化、日益复杂,许多美国企业按照泰勒的管理模式,纷纷设立检验部门,使检验与生产分离开来,其最大特点为“事后把关”。 (2)统计

12、质量阶段(20世纪40-50年代)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工程师休哈特就提出“控制与预防缺陷”的概念。主要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预防产生废品并检验产品质量,在方式上由专业质量控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承担。但这种方法只是保证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而不能提高产品本身的质量。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 美国的费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将企业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二)、质量管理的理论流派 1、事后检验 20世纪,美国工程师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理论”

13、,1911 年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创立了“泰勒制度”,强调科学分工,故产品检验由以往的自产、自检改为产、检分离,出现了专职的检验员和独立的检验部门。结果,产品质量得到提高。这是质量管理事后检验阶段的开始。 2、过程控制 20 世纪20年代,著名科研基地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开始研究质量问题。当时美国休哈特博士作为过程控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应用统计学于1924年提出过程控制(现今统称之为SPC统计过程控制)理论以及监控过程的工具控制图不合格品率(p)控制图,将事后检验转变为事先预防。同时,同一实验室的道奇博士作为产品控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与数学家罗米格一起也于1929年应用统计学提出产品控制理论,即抽样检验理论. (挑选型抽样检查方案)及其用表。由于休哈特与道奇的研究成果影响深远,其后有关质量的论文虽然数以千计,但都未脱其巢臼。1931 年休哈特将其理论与实践经验总结出版了代表性专著加工产品质量的经济控制.在1931 年后,质量管理由事后检验阶段进入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3、全面质量管理 20世纪60 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