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 单元训练卷10《文化生活》第二单元.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75220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 单元训练卷10《文化生活》第二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 单元训练卷10《文化生活》第二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 单元训练卷10《文化生活》第二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 单元训练卷10《文化生活》第二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 单元训练卷10《文化生活》第二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 单元训练卷10《文化生活》第二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 单元训练卷10《文化生活》第二单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高考复习单元训练卷(十)文化生活第二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1年6月11日是中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目前我国已有30多处文化古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回答12题。1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A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C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趋同D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2如果请你给中学生写一份“行动起来,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贡献”的倡议书,需要用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文化保证人的成才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的文化传播就

2、在我们的生活中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ABCD32011年5月6日,大连外国语学院文化节正式开幕。文化节对进一步推动文化传播和交流,丰富校园文化的国际化内涵,助力学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工作起了积极作用。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有利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BCD42011年5月鹿特丹世乒赛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的作用,把世乒赛事和世乒精神、世乒理念传递到千家万户,受到了国人和世人的好评。这说明()A旧的传媒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B文化传播要注重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C大众传媒是以印刷媒体的出现为标志的D大众传

3、媒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52011年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冒着细雨前往革命老区,同干部群众跳着欢快的独具客家特色的“节节高舞”,喜迎新春。这主要体现了()A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B中华传统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传统习俗是永恒不变的风尚、礼节和习惯62011年9月召开的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旨在共同探讨儒学的现代价值,推进儒学国际化的研究、交流、合作。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下列对儒学的正确认识是()A用外来文化改造儒学,才能推动和谐文化的发展B儒学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于构建和谐世界有重要意义C儒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D要辩证地看待儒

4、学,在实践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7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的,吸收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从文化生活角度,这句话告诉我们()A应该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B要继承传统的文学艺术C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D传统文化应该全部抛弃,重新创造新文化8“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等文艺工作者。这说明()A每次社会变革,都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文艺工作者B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C社会制度更替时,文化会经历一个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形态的过程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9春节是中华

5、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在春节时都有张贴对联、年画、“福”字的传统习惯。由此可见,传统文化()A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B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C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10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11阿拉伯人有长衫、印度有纱丽、日本有和服、越南有奥黛。中山装曾作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

6、,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比如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这说明()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ABCD12近年来祖国大陆与台湾在文化交流上深入发展,互动频繁,两岸各界人士积极响应。这种积极响应折射的文化认同主要说明()A文化只有在传播交流中才能发展B传统文化有相对的稳定性,被人们世代沿袭C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责任D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13白居易有诗:“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

7、词杨柳枝。”刘禹锡有诗:“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四句诗共同体现了对_的讴歌。()A文化创新B文化交流C文化传承D文化融合14粤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不仅选料广博,而且能根据本地人的饮食习惯与爱好,不断吸收内地烹饪技艺和西餐烹饪技艺,如泡、扒、浸等法就是从北方爆、扒、氽制法移植过来的,而红烧乳鸽、松子鱼、柠汁鸭则是西餐风格。粤菜的变化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A摒弃了传统文化,大胆进行文化创新B文化创作者的灵感提供了创新源泉C遵循各国在文化上一律平等的原则D吸收和移植各地精华进行文化创新15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

8、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ABC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6(20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安徽省各地、各部门掀起广泛而深刻的学习热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安徽日报载文指出: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就要着力推动三大需求协同增长,提升实施“861”行动计划,优化投资结构;促

9、进消费结构升级,大力拓展消费需求推进皖江城市带与合肥经济圏率先发展,加快皖北振兴,实现错位发展、互动共赢。同时要把促进农民增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简要概括安徽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的这些要求。(8分)材料二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说:“在七一重要讲话里不仅充分肯定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新成果、新经验和新理论,也提出了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文化改革发展上展现新作为、拓展新天地、打开新局面。”(2)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10、。(12分)17(20分)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1D解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A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错误。C错在“趋同”。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D正确。2C解析文化保

11、证人的成才,说法绝对,排除。与题意无关。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都是传播者,所以让中学生也行动起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故选C。3A解析说法都正确,是文化交流应该遵循的原则,是文化交流的意义。社会实践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错误。4B解析A说法错误,旧传媒在今天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C、D虽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大众传媒的作用,故选B。5C解析D项说法绝对,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要因时而变。A、B、C三项说法都正确,但材料信息“同干部群众跳着欢快的独具客家特色的节节高舞,喜迎新春”表明客家人以跳“节节高舞”的形式迎接新春,这是表达民族情感

12、的具体表现,故选C。6D解析此题考查对传统文化态度的理解。A表述错误,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体现。C属于知识性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B不符合题意,题干要求从文化发展的角度作答。7C解析“吸收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体现文化的继承;“然后再往前走”体现文化的发展,故托尔斯泰的话表明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选C。8B解析A是对题目的同义重复。C和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变革的作用,D强调的是文化发展的作用,排除D。9B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在春节时有各种传统习惯,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故本

13、题应选B项。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10B解析材料中“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说明了不同艺术形式在文化融合中促进了文化发展,B说法符合题意。A、D两项本身说法正确,但均与题意不符。C说法夸大了民族融合的作用。故选B。11B解析民族服饰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体现了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中山装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体现了文化具有传承性;不同民族,服饰不同,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2D解析文化只有在传播交流中才能发展的说法片面,排除A。

14、传统文化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不是绝对不变,排除B。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是因为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C不符合题意。13A解析旧曲翻新,是我国歌曲创作的一个古老传统,体现了文化的创新,因此A项是正确的,B、C、D三项均与题目无关。14D解析本题其实是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的途径有: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B说法均错误,C不符合题意,D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15A解析民族文化的共性要通过个性表现出来,错误。不能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错误。16答案(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保持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民族特性。尊重文化多样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既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同时也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17答案文化在继承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