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针对训练卷.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75123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针对训练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针对训练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针对训练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针对训练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针对训练卷.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针对训练卷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某位学者对中国古代农业提出这样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牛耕和铁农具使用土地私有制确立县制出现 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商业中心出现A B C D2(2012浙江丽水一模,13)“令侍中儒者皮弁荐绅,射牛行事。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间一茅三脊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纵远方奇兽禽及白雉诸特,颇以加祠皆至泰山而然后去。”史记中关于汉武帝封禅的这段记载反映了()A孔子恢复周礼的主张完全实现B儒学偏离了“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C儒学始终保持着正统思想的地位D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形成3

2、(2012浙江杭州二模,12)史学家吕思勉在论述中国古代的“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和宗法制C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D三省六部制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在周朝政治中()A周天子对地方进行垂直统治B主要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C周公开创了分封制D先后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王5有人说“儒家及老庄皆有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治。唯法家从一夫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法家()A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B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C要求以“

3、礼”约束百姓D实行控制思想的“焚书坑儒”6(2012浙江湖州期末,2)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出版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到,“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以下评价“从政治上”最能说明“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当之无愧”的是()A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确立的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D统一文字传承了中华文明7(2012浙江台州期末,1)下列思想与古代农耕经济不相适应的是()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B“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C“使民重死而不远徙”D“估客无住著,有利身则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8下图为汉画像石“

4、讲经图”,图片中的“经”应是()A佛经B圣经C五经D道德经9(2012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2)“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下列措施中属于汉代实行“抑商”政策的是()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价 市籍制度通番禁令A B C D10(2012浙江绍兴质调,12)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西汉初年的帛书,下图是其中的黄帝书(局部)。它可以用来说明()A西汉时期还没有发明书写用纸B当时的隶书还带有篆书的特征C丝织品作为书写材料逐渐普及D黄帝书成为太学的教材之一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

5、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度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中国历史纵与横材料二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而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族势力,虽与过去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

6、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陈永平、李委莎宗族势力: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社会学研究1991年第5期)材料三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制(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战略与管理1994年第1期)(1)据材料一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2)评价材料中关于宗法制的复兴或重建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二或材料三

7、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进步。与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无关。是城镇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符合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史实,答案为C项。2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影响。封禅是古代统治者举行的一种祭祀天地的礼仪。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这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本题可以联系的教材知识有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以及董仲舒对儒学发展的内容涉及君权神授。孔子要恢复奴隶制的周礼,而秦汉已经是封建大一统,A项错误。C项无关主题。D项超出材料信息。3

8、B解析:主要根据题干推理,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大体分别相当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A项禅让制是部落时代尧舜禹的权力交接制度。B项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封建时代“封邦建国”的商周时期的制度。C项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及D项三省六部制都是郡县时代的制度。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个封建时代不是封建社会时期。4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分封制。通过材料获取的信息是,周初分封对象大部分是姬姓,这表明其政治权力分配主要是依据血缘关系。答案为B项。5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百家争鸣时期的法家思想。A项为法家思想,B项为道家思想,C项为儒家思想。D项为法家思想指导下的秦朝文化专制。通过材料“唯法家从一夫出

9、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可知君主专制色彩浓厚。6B解析:本题考查对秦始皇功绩的理解。秦始皇最大的功绩是统一中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最重要意义也就是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7D解析: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是相对稳定的自然经济,带有种植农桑为主、定居而不远徙等特点,A、B、C三项符合。D项描述的是商人的生活。8C解析:审题要抓住材料关键词“汉”“讲经”,对应教材知识是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推行儒学教育提升儒学地位,“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是儒家经典,答案选C项。9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抑商”政策的表现。抑商在政治上表现为贱商、辱商;经济上表现为困商、重赋税发展官营商业以限制私商;观念上表

10、现为贬商。汉代“抑商”政策有: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不得为官。实行盐铁官营制度,打击富商大贾。符合,D项正确。明初朱元璋多次宣布“通番禁令”,错误。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价是在西汉与东汉之间的王莽执政时期,错误。10B解析:本题以图片材料切入,多角度考查历史知识。据教材图片材料“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和正文内容可知,A项错误。秦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不露锋芒,富于图案美,秦隶书字体宽扁,左右舒展,平衡对称,整齐安定,带有篆书的特征,B项正确。丝织品也是主要书写材料,但价格昂贵难以普及,C项错误。D项太学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教材是儒

11、家经典。11参考答案:(1)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2)观点一是视宗族为现实社会对立物,以负面评价为主;宗族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也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背道而驰的;对此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正确引导,很容易破坏乡村社会的正常秩序,从而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发展。观点二是视宗族为中性社会组织,对其功能做正负双重性质评价。浓浓的亲情是一种很好的润滑剂,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促成家庭和睦、亲族团结,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但如果不正确引导,任其无序发展,也会成为建立民主和法制社会的一种障碍。(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评论,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归纳概括。第(2)问围绕材料二或材料三中的任一种观点,结合材料以及宗法制的影响展开评论。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