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2013届中考历史 七年级下册 复习课导学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74985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邮市2013届中考历史 七年级下册 复习课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高邮市2013届中考历史 七年级下册 复习课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高邮市2013届中考历史 七年级下册 复习课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高邮市2013届中考历史 七年级下册 复习课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高邮市2013届中考历史 七年级下册 复习课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邮市2013届中考历史 七年级下册 复习课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邮市2013届中考历史 七年级下册 复习课导学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高邮市2013届中考历史 七年级下册 复习课导学案第一课时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授课时间: 授课人: 【中考考点】隋的统一;隋朝大运河;贞观之治;科举制【重点难点】1、 大运河的开通、概况和影响2、 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3、 隋唐科举制度诞生完善、主要内容和影响【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581年, (填人名)建立隋朝,年号开皇。 ,隋统一中国。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 ,它是 在位时开凿的。3、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 运河。它以 为中心,北抵 ,南至 ,由北向南分为四段: 、 、 、 ,连接了 、 、 、 、 五大水系。4、大运河的历史作用:不仅成为 ,也成为沟通

2、亚洲内陆 的枢纽。5、626年, (唐太宗)继位,年号 。6、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 。唐太宗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 。7、贞观新政出现的原因:吸取 的经验教训。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在 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 的方式代替服役,使 逐渐松驰。、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 。、唐朝在隋律基础上, ,删繁就简,化重为轻。8、“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 。三省的职责:中书省替皇帝 ,门下省负责 ,最后交尚书省 。 ,分管具体政务。9、 是中国 的法典。10、 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 ”。11、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 。12、

3、科举制是通过 的制度,强调以 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13、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 和 。人们普遍推崇 ,有“ ”说法。14、科举考试的作用:便于在 ,扩大了 ;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 。二、课堂研讨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汴水胡曾“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材料二:汴河怀古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请思考:(1)这两首诗的作者对大运河作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2)隋的灭亡与大运河是否有联系?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贞观四年,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

4、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殿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世?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亡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摘自贞观政要材料二: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摘自资治通鉴材料三:(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摘自旧唐书 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罢乾元

5、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保持了怎样的局面?(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什么变化?(4)综观这三段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三、延伸拓展1、2008年3月24日来自大运河沿线8省、直辖市文物主管部门负责人,大运河沿线33个城市主管负责人,以及文物保护与规划方面的专家学者200多人扬州发表了“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扬州共识”,原则通过了申遗工作方案、大运河城市申遗联盟筹建方案等。你认为大运河要申请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有哪些优势?对于大运河的保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2、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

6、在加强中央集权和统一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统一思想措施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关于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动机与结果,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为加强南北交通而开,成为南北交通的主干线 B、为商业的发展而开,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C、为巩固统治而开,客观上有利于南北交通和经济交流 D、为巩固统治而开,但成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2、隋的统一,隋文帝的励精图治,隋炀帝暴政与开凿大运河可以得出结论,下面不正确的是 ( ) A、国家统一的重要和民族团结的可贵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位历史人物总是功过集于一身C、大运河是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D、隋炀帝暴

7、政,开凿运河,导致隋灭亡3、隋朝一位苏州书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必经过 ( )A、永济渠 B、 江南河 C、 通济渠 D、 邗沟4、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 B、完善中央集权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5、唐太宗告诫臣下:“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思想源自(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6、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8、D、创立科举制度7、对科举制度,不正确的评价是 (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对当时历史始终起着积极作用C、扩大了官吏来源,巩固了封建国家统治的基础 D、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8、科举制度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 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 )A、才能 B 家世背景 C 人品 D 修养9、科举制度的影响,我们从侧面来分析,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科举考试最大的获益者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B、参加科举考试人数众多科举考试笼络了一大批读书人。C、科举考试明经科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科举制度控制了读书人D、“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人们普遍

9、推重明经考试10、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 A. 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二、非选择题11、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一一墨子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10、材料三: 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 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第二课时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二)授课时间: 授课人: 【中考考点】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雕版印刷术;火药;莫高窟【重点难点】1、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2、鉴真与玄奘对外交往的史实3、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它对世界文明发展贡献4、火药的发明和它对世界文明发展贡献。【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 是今天 的祖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