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73640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老人邓小平画的这个圈是指 ()。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B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C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特区D开辟香港、澳门为特区解析材料用熟知的歌词设置了新的历史情景,要结合材料的时代背景和提供的时间信息即1979年进行分析判断。1979年邓小平倡议在广东、福建沿海建立特区,1980年正式实施。答案B21979年,邓小平对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说,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

2、。其中的“血路”是指 ()。A率先建立经济特区B率先实行改革开放C率先打破计划经济体制D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血路”是指率先建立经济特区。对内改革率先在安徽实行,率先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是在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确立的。答案A3“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开放的特区,与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共舞,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它已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上述材料是某一文学作品中对某一个城市的描述,这个城市应该是 ()。A广州B上海C深圳D珠海解析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是“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

3、“最早成为中国开放的特区”,符合这些条件的城市非常明显的是深圳。答案C4长期以来深圳市都实行“一市两制”。目前深圳市正酝酿将特区范围由目前的四区扩大至包括宝安、龙岗在内的六区。届时,宝安、龙岗两区将享受()。A高度的自治权 B特殊的社会制度C部分政治主权 D特殊的经济制度解析本题关键是要理解经济特区的含义: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即特殊的经济制度。答案D520世纪最后30年中,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样的制度不同的结局说明了 ()。A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时期B社会主义无法抗衡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不断自我完善D由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必然要经历失败和挫折解析东

4、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斯大林模式的僵化,而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改革能够不断地深化。答案C6下表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年份进口(单位:亿元)出口(单位:亿元)差额(单位:亿元)外贸总额占GDP的比例1951年8.211.2310.96%1997年1 432.61 827.0403.436.10%A.工业迅速发展 B经济体制改革C对外开放 D出口增加解析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尤其是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进一步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增长。答案CB组(能力题)7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

5、“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必须坚持长期对外开放政策B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C建国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解析邓小平的谈话意在表明中国长期闭关自守严重阻碍了自身经济的发展。中国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增强综合国力,只能是长期坚持改革开放。答案A8中国的新面貌:1984年4月3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照片配文是“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该照片在这里体现了 ()。

6、中国正在对外开放假冒伪劣迫使国人购买外国货 经济全球化的迹象美国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A BC D 解析由材料可看出中国出现的新面貌,又有时间“1984年”当时中国已经进行了改革开放,中国人喝可口可乐反映了经济的全球化迹象,美国的时代周刊能用这幅图片作为封面正说明了美国对中国的这一政策的赞赏态度。答案B9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参观浦东后感慨道:“决策高明,规划周密,做法聪明,这是中国的一大奇迹。”中国这一“奇迹”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B浦东成为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C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D中国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解析从

7、材料看,所说“奇迹”是指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这根本上得益于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答案C10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是通过 ()。设立沿海开放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设立经济特区开放内地A BC D解析我国对外开放是通过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的。先从基本点经济特区开始,经济开放城市、开放区,以至于整个内地,推进的步骤不同,所实行的开放政策也有差异。答案C11(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2.14平方千米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建设正式破土动工。材料二1984年,深圳对粮食、棉布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粮票刚开

8、始时,深圳不少人发慌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到1987年底,深圳放开价格的商品比例达91.5%,成功闯过了价格改革关。材料三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发表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深圳特区报为此发表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反响。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建蛇口工业区的背景和意义。(2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价格体制改革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条件有哪些?深圳价格体制改革对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有何影响?(4分)(3)“南方谈话”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请

9、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阐述“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4分)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过程。第(1)问,蛇口工业区的建立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开放政策,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第(2)问,注意把材料信息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第(3)问,注意从“改革”和“开放”两个角度回答问题,要紧扣题意。答案(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意义:引进外资和技术;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2)条件: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商品供应日趋充足;体制创新,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影响:进一步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改革: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迭起,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成为重点;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新格局。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