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3部分1-1练习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73487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3部分1-1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3部分1-1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3部分1-1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3部分1-1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3部分1-1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3部分1-1练习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3部分1-1练习 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3部分1-1练习 新人教版(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中1、2、3线是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线,据此完成12题。1该地理界线最有可能是()A橡胶种植北界B1 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30 等温线 D热带和亚热带分界线【解析】A、B、C三项均为单一指标,分别以积温、降水量和温度为指标。【答案】D2同一界线可以划出若干条,这说明地理区域具有()A不确定性 B差异性C过渡性 D整体性【解析】同一界线有多条,说明界线所处的区域地理特征不典型,在两区域间具有过渡性。【答案】C(2

2、009年南通调研)右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边界有实有虚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以单一要素(植被)来划分的;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间差异较大。【答案】D4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解析】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条件都非常充足;乙区域为热带沙漠

3、气候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丙区域有著名的尼日尔河,因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故河流的流量变化明显;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土层发育深厚,但因流水的冲刷和淋失以及植物的吸收,土壤中养分含量较少,肥力较低。【答案】D(2010年莱芜模拟)读下表,完成57题。我国东、中、西部农业产业结构及变化东部中部西部全国19912000199120001991200019912000种植业(%)59.7351.966.457.565.9662.963.1355.6林业(%)4.23.54.893.94.644.14.513.8牧业(%)26.2827.025.5232.728.3431.226.4

4、329.7渔业(%)9.7917.63.25.91.051.85.9310.95.表中三个地带,农业构成差异最大的农业部门是()A种植业和林业B林业和牧业C渔业和牧业 D种植业和渔业【解析】由表中各部门比重可知,渔业和种植业差异较大。【答案】D6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个地带农业部门比重一直在下降的是()A种植业和林业 B林业和牧业C渔业和牧业 D种植业和渔业【解析】三个地带农业部门比重均下降的是种植业和林业。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牧业比重上升,三个地带渔业比重均上升。【答案】A7造成三个地带农业部门差异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A气候、劳动力、自然资源B科学技术、劳动力、交通运输C气候、地形、自

5、然资源D气候、地形、科学技术【解析】选项中劳动力、科技、交通均不属自然区位因素。【答案】C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人才缺乏交通落后资源短缺外商投资少ABC D9下列措施中,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的是()A加大铁路建设力度 B加大政策支持力度C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D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科技人员、运输线路、外资占全国的比重都比较低,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第9题,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吸引外资。【答案】8.C9.B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

6、上的这些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读图完成1011题。10关于三邮票民居判断正确的是()A内蒙古民居陕北民居云南民居B云南民居 陕北民居内蒙古民居C陕北民居云南民居 内蒙古民居D陕北民居内蒙古民居云南民居11三民居特点反映了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关于三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对应关系的表现,正确的是()A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终年高温多雨D湿热的气候【解析】该题组将居住建筑作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第10题,由三民居的结构形态可判断出为陕北居民、为云南居民、为内蒙古民居。第11题,结合初中基本知

7、识即三地的气候特征可知。【答案】10.C11.D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回答1213题。12下列因素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转变为现在有利的因素是()A稠密的水系 B黏重的土壤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13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的人地关系是()A基本协调 B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C环境污染严重 D生态破坏【答案】12.D13.B下图是中国水稻种植区域变化图。读图回答1415题。14从原始社会到现今,我国水稻种植区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A技术改革 B气候C市场 D交

8、通15导致现今新疆水稻种植面积比东北地区小的主要因素是()A国家政策 B地形C光热资源 D水源【解析】第14题,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水稻种植区域的范围不断扩大。第15题,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不适宜水稻的种植。【答案】14.A15.D 二、综合题(共40分)16读我国两个重要的三角洲示意图,回答问题。(20分)(1)甲图是_三角洲地区,乙图是_三角洲地区。(2分)(2)我国南北铁路干线中,到达A的是_,到达B的是_。(2分)(3)对比甲、乙两三角洲的差异:(8分)比较项目甲三角洲乙三角洲地理位置主要工业城市(4)甲三角洲限制农业发展的气象灾害主要有_。(2分)(5)从社会经济

9、因素方面简要分析乙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6分)【解析】 本题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为背景,主要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A城市为上海,到达该地的南北向铁路干线为京沪线;B城市为香港,到达该地的铁路干线为京九线。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入海口处,濒临东海,伏旱、台风、春季低温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珠江三角洲濒临南海,靠近港澳地区,其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可从交通、劳动力、政策、侨乡等方面进行考虑。【答案】(1)长江珠江(2)京沪线京九线(3)比较项目甲三角洲乙三角洲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南海,靠近港澳地区主要工业城市上海、

10、南京、宁波、杭州、无锡广州、香港、珠海、深圳、澳门(4)伏旱、台风、春季低温(5)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劳动力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侨乡,便于吸引外资及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土地价格低廉;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市场广阔。17(2009年高考江苏地理卷)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0分) 区域项目AB人口(万人)2 2393 508面积(平方公里)27 08055 375耕地面积(千公顷)9892 760GDP(亿元)16 0135 276城市化水平(%)67.535.5三次产业结构

11、24751264430每万人大学生数(人)34391单位GDP能耗(千克标准煤/元)0.260.54(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A区域_;B区域_。(8分)(2)A区域和B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_,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_。(4分)资金劳动力技术、管理原料、燃料劳动密集型产业(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8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图表能力。由题目和图表提供的有效信息可得出A、B两区域发展经济的各自相对优势:A区域:沿海,则海陆交通便利;每万人中大学生人数多,劳动力素质高;GDP是B区域的三倍,城市

12、化水平是B的两倍得出其经济发达;每单位GDP能耗低,反映出A区域的科技水平高;从产业结构比看出其产业结构已较成熟合理。B区域:由表内得知,其劳动力丰富,煤铁资源多,人均耕地多。(2)A、B区域合作发展,相互间的要素流动促使各自扬长避短,故A区域流向B区域的应是人才、资金、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而B区域流向A区域的则是剩余劳动力和矿产资源。(3)A区的资金和技术流入B区后,带来的有利影响是促进其资源的开发,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以及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答案】(1)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结构成熟劳动力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2)(3)促进资源能源开发;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5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