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73161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中历史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高中历史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高中历史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高中历史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高中历史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高中历史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中历史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 【答案】B2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王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的信息包括分封制 宗法制 世袭制 等级制A B. C. D.【答案】C3(2011年9月江西六校联考1题)为避免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情形,周朝开始确立( ) A禅让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答案】B【点拨】材料反映的是废嫡立

2、庶,导致子弟争相代立,解决这种问题的措施就是嫡长子继承制,选择B项。4 “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分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答案】C【点拨】本题考察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描述了中国古代以血缘关系为特点的宗法制度,材料中“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

3、关系”表明起到了维护家庭内部稳定的特点。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5 “中国”一词在出土文物中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音,治理)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青铜器“何尊”是由官府督造的 B.铭文表明西周开始出现国家C.铭文说明西周时盛行郡县制 D. “中国”一词西周和现在意思一致【答案】A【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和所学史实西周手工业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即手工业性质是官营,故此题应该选择A。6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

4、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答案】B7广东省新会县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这副楹联实质上说明了( )A忠恕孝悌是巩固家庭和睦的前提 B宗法观念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C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 D维护家庭和睦是重大的社会责任【答案】D8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 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 B周和希腊分

5、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基础 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 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答案】B【点拨】考查西周对后世的影响。古代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而周代则是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ACD说法错误。9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这体现出中国人看待自己身体的出发点是 A孝亲顺长 B天人合一 C三纲五常 D宗法观念【答案】A10(2012年1月绍兴市期末1题)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在周朝政治中A周天子对地方进行垂直统治 B主要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C周公开创了分封制 D先后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王【答案】B【点拨】考查西周分封制。西周分

6、封的有王国和侯国,在地方有相当的独立。姬姓是西周王室的姓氏,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分封对象主要是与周王有血缘关系的王室子弟,选择B项。11 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长子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A、嫡妻的地位日渐下降 B、家庭成员关系已经平等C、家父长权力益趋巩固 D、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西周宗法制的影响。家庭内部的权力从材料看有两种,一是宗法礼制,一是家父长权,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长子拥有财产继承权,可以得出宗法礼制具有控制权,而后庶子及非婚子参

7、与财产继承权,说明宗法礼制权力下降,而家父长权巩固。12 2011年10月14日,第三届中国江山毛氏文化旅游节开幕。毛泽东主席嫡孙毛新宇第四次亲临“江南毛氏发祥地、毛泽东祖居地”江山。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发来贺词“两岸轻舟过万重”,预祝活动圆满成功。毛氏文化已将浙江江山与湖南韶山、江西吉水、浙江宁波、台湾、美国等地毛氏宗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胡适先生曾为江山毛氏祖宅题字(如图)。近年来,像毛氏这样的认祖归宗现象数不胜数。这种现象最早渊源于A西周 B春秋C秦朝 D汉朝【答案】A13有人将“分封制”称为“封建制”,是指古代帝王列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地。按照上述定义,下列现

8、象不属于分封制的是( )A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地B汉高祖封侄子刘濞为吴王 C明太祖封四子朱棣于燕地 D康熙封四子胤稹为雍亲王【答案】D14家谱,是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古人重视修订家谱的原因不包括 A为了彰显家族的声誉 B为了凝聚亲族 C为了给历史研究者提供历史史料 D为了教化子孙【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度。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由此可以凝聚亲族,彰显家族声誉,“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可以教化子孙。修家谱的目的是强调血缘关系为中心,而不是为了历史研究者提供史料。1

9、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答案】B【点拨】姓氏和血脉、家族相联在一起,中国人将姓置个人名字之前反映出家族宗法观念浓厚。16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周朝)800年的统治中,影响之深远,常使历史学家难于区分,究竟某些特色是周朝的还是中国人的性格?”产生这一疑惑的原因是 ( )宗法观念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形成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宗法制使中国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长期受到压制分封制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虽被取消,但其

10、影响贯穿中国古代分封制有利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A B C D【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和分封制。西周时期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体现了亲情关系,也产生了压制平等权利的消极影响。在宗法关系下,形成了体现政权分配的分封制,但是随着血缘关系纽带的疏远,分封制被废除。17 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司母戊鼎”的标牌被改为“后母戊鼎”。“司母戊鼎”的命名是郭沫若先生所为,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祭祀祖先的传统起源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度C集权制度 D礼乐制度【答案】B18祭祀祖先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民间风俗。江西乐安流坑村是江南地区具

11、有代表性的聚族而居的封建宗族组织,保存了较为完整的祠堂祭祀习俗和历史文化遗迹。追根溯源,上述现象与下列哪种制度中有密切关系(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答案】C19吕氏春秋宰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B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C消除诸子矛盾 D实现长治久安【答案】A20与宗法制行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 )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答案】A二、非选择题21历史信息浩如烟海,多种多样。有效获取和正确解读历史信息,是研习历史的重要前提。阅

12、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四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然而降于夷王(周第九代君主),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秘宇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矣。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无君君之心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断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也。材料三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之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柳宗元封建论(1)材料一中“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指什么?(2分)(2)材料

13、二中作者对秦亡的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3)材料三中汉“矫秦之枉,徇周之制”指什么 ?导致了什么后果?后来又如何解决的?(6分)【答案】(1)指分封制造成的诸侯割据、分裂和混乱严重地危害了国家统一。(2分)(2)正确。(1分)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封建国家,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秦朝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暴政导致民怨沸腾造成的,与郡县制无关。(2分)(3)指西汉初年分封同姓诸侯王。导致诸侯王国权力过重威胁中央,甚至爆发了“七王之乱”。后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夺王国封地爵位,分散其力量使其无法对抗中央。(6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度-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