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江苏省兴化市安丰中学高二语文早练 第十三周早读二.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72603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江苏省兴化市安丰中学高二语文早练 第十三周早读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2江苏省兴化市安丰中学高二语文早练 第十三周早读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2江苏省兴化市安丰中学高二语文早练 第十三周早读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江苏省兴化市安丰中学高二语文早练 第十三周早读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江苏省兴化市安丰中学高二语文早练 第十三周早读二.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周早读二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 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 ,别时茫茫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 相见, 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 出来, 抱琵琶半 面。 ,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 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 。低 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 ,小弦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 。 , 冰下难。 ,凝绝不通 。别有 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当心画,四弦一声如 。东船西舫 无言, 。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

2、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 。五陵年少争 头,一曲红 不知数。 ,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 。弟走从军阿姨死, 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 , !我从去年辞帝京, 居 病浔阳城。浔阳地 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 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往往取酒还独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

3、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成语:1 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2 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3 独善其身: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4 粉墨登场:既指化装上台演戏,也讽刺某些人登上政治舞台。5 顾影自怜:既指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6 规行矩步:既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7 呼风唤雨:既比喻进行煽动性活动,也比喻人能够支配自然。8 昏天黑地:既形容人生活荒唐颓废,也形容人神智不清。9 冷若冰霜:既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也形容人态度严肃。10 冷眼旁观:既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不

4、愿参加,也指用冷静的态度从旁审视。作文赏析 夫子,请听我说“我们的生命就像是努力地将一块大石头推上山坡,快要到山顶时,大石头又滚下,我又得重新将它推上山坡。”这是歌德对自己劳苦命运的描述。孔夫子,当您看到上面这段话时,您不会感到心中涌动着无法排解的郁闷吗?而我,每当看到您“生无所息”的教诲时,心中便无限绝望。夫子,您那个时代有吴刚的传说吗?他一刻不停地砍着桂树,桂树的创口即砍即合。如果您处在那样的状况下,您是否还能保持您“进退有礼”的儒学风度?而我每次背诵李凭箜篌引中一句“吴质不眠倚桂树”时,都会欣慰音乐给了他休息、喘息的空间。夫子,您的那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铭记心中,这恐怕是您得出

5、“生无所息”结论的理由之一吧。千百年来,它催促着人们快跑,快跑,用那须臾的生命追赶日月轮回的速度,可您想过,那一刻不停追赶太阳的夸父是怎样倒下的吗?夫子,在我们这个年代,有很多人由于过度劳累而死,他们中有很多都可以用原本应该拥有的时间为我们这个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对于这点,您又怎么看呢?当然了,夫子,我并不赞同无谓的休息。就好像工作了一天的人拿玩命打牌当作休息一样,那只是愚蠢地消耗自己的生命。我们这个时代,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科学家王逸先生,他曾说:“作为我们这样的工作者,注定不能享受一些人能享受的乐趣,”是的,他勤勤恳恳地工作,没有一般人出入舞厅、打牌喝酒、游山玩水的休息权利,但他也会在工作之余

6、,侍看花草,与学生谈心来休息。这使他暮年,成为了培养青年人才,支持年轻人的推前浪的“后浪”。夫子,人非圣贤,若我们被迫去面对一个永无休止的命运,相信很多人都会丧失勇气,不如像刘墉先生鼓励他儿子一样:“当一次大考摆在你面前,你若想到有一个长长的假在等待着你,是否会觉得舒服些?”夫子,让您门生休息会儿吧。或寄情于山水,又或纵情于天地,他对人生可能有更深的感悟。如您门生所说:“春服既成,与童子五六人,冠者六七人”沐浴那春光,岂不美哉?名师点评文章运用与孔子对话的方式,婉商之中渗透着对人生、命运的真挚思索,情与理巧妙地交融起来,打动人心。文章从对歌德劳苦命运的描述入手,用“郁闷”和“绝望”引发对“生无所息”的怀疑与探求,接着连用吴刚伐树、夸父逐日以及今日的过度劳累而死三处设问,以置身于真实的情境诱发思索,可谓柔中有刚。接下去又借科学家王逸先生的言行和刘墉的至理名言为我们辩证地阐释什么是正确的息,以再次婉劝作结。文章文句畅达优美,论证层层深入,结构清晰合理,尤其是结尾的反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有余音之妙。稍有遗憾的是,最后三段里,作者没有把“生有所息”的具体的内涵、方法等明确地阐释出来,内容就略显空泛,这也是本命题设置比较虚的致命所在。另“春服既成,与童子五六人,冠者六七人”,说是沐浴春光的息,也值得商榷。 -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