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哲学常识 第二课第一节考能培养给力演练.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72586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哲学常识 第二课第一节考能培养给力演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哲学常识 第二课第一节考能培养给力演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哲学常识 第二课第一节考能培养给力演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哲学常识 第二课第一节考能培养给力演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哲学常识 第二课第一节考能培养给力演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哲学常识 第二课第一节考能培养给力演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哲学常识 第二课第一节考能培养给力演练.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一节考能培养给力演练一、单项选择题1今天的网络正在成为我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之一,网络正在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这说明()A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B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C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的出现推动认识的发展D联系的多样性要求分析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性解析:选A。网络开辟了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新渠道,说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A符合题意。B观点错误,C、D不符合题干要求。2(2012湖北武汉市第三中学质检)2011年,欧洲深受债务危机之苦,进而影响到以日本、中国为代表的对出口依赖

2、较大的国家的经济。世界经济因债务危机陷入二次探底或二次衰退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B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C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D整体和部分密切联系,不可分割解析:选C。题干表明欧洲债务危机不仅影响到欧盟自身的经济,而且影响到其他国家,这是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体现,C正确。A观点错误,因为它违背了联系的条件性;B不是哲学道理;题干强调了部分对整体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3(2011高考重庆卷)画家通过对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美术作品,表现个人内心世界。这表明,美术作品的创作是()创造物质材料新的必然联系来表现人的内

3、心世界建立系统和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赋予作品以精神内涵建立物质材料之间的具体联系,以表现内心世界的主观联系依据物质材料的固有联系,建立作品与内心世界的具体联系ABC D解析:选D。画家通过对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美术作品,表现个人内心世界,这是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过程,因此,错误,入选;通过对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美术作品,表现个人内心世界,是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的客观联系而非主观联系,错误。本题属于观点分析题,解题时要灵活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4(2011高考广东卷)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14种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

4、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C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D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析:选D。哲学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因此A项说法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任何研究都离不开世界观的指导,因此B项说法错误。 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是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因此C项说法错误。14种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说明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

5、转移的,故选D。(2012湖北武昌实验中学)某市花费了420万元巨资引进了4000颗大树,因“水土不服”已有1000多棵死掉。进城的大树因多年生长在深山中,无论外形还是内部发育都适应了深山生活,进入城市后,空气、土壤、水分等环境的改变,导致一些大树死亡。据此回答56题。5上述事例告诉我们()A必须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提高实践活动的科学性B必须弄清楚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C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分析问题D必须重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解析:选A。该题题干说明的是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而不是同一事物的发展过程,所以选择A排除B。C、D明显不符合题意。6在深山能很好生长的大树因为不

6、能适应城市的生存环境而死亡,说明()A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死亡的过程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D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解析:选B。一棵树,在深山能够成活,在城市就死亡,这是联系具体性、条件性的体现。二、非选择题7传说上帝造了一架完美的马车,它的所有部件都能相互匹配且恰到好处。当马车的使用寿命终结时,它的车轮、车轴、车身、底盘所有的部件同时解体报废,没有哪一个部件比其他的更脆弱或更耐久。19世纪的美国著名医生兼作家奥列维W霍姆斯在他的诗中描述了这架完美的马车,后人称之为“霍姆斯马车理论”。运用辩证法的知识分析上述理论体现的哲学道理对发展经济的启示。

7、解析:霍姆斯马车理论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给我们的经济启示是: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答案:(1)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要求我们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2)霍姆斯马车理论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有车轮、车轴、车身、底盘各部件都能相互匹配且恰到好处才能造就完美的马车。(3)霍姆斯马车理论启示我们在发展经济时,要实现各种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注重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一、单项选择题1(2011高考大纲全国卷)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

8、。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ABC D解析:选B。人、动物、植物都具有反应特性,并且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因此,入选。植物具有反应特性,不同于人的反应,这种反应不能等同于意识,因此,不选。“同样”的说法错误,应排除。2非洲俗谚道:“如果你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因为

9、没有人打扰;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因为可以互相帮助。”2011年,欧盟、东盟都加快了各自区域合作的步伐,在地区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愈加频繁。“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是因为()A社会性是实践的本质属性B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C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D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解析:选D。由于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事物的运动,引起事物的变化,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因此,只有和大家一起走,相互帮助,相互影响,才会获得发展,走得远,D符合题意。能动性才是实践的本质属性,A错误。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正确的价值取向,B不符合题干要求。只有当各

10、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才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C说法不科学。故选D。3(2012湖北随州一中测试)早在上世纪80年代,经济学家罗默就预见到,新创意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如今上海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推动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创意产业集聚区为抓手,积极引导、科学规划、分类推进,取得很大成就。软件业巨擘微软的创立者比尔盖茨说:“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计数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创意一旦与生产相结合就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从哲学上看,创意与“商业奇迹”的联系是()必然的有条件的客观的具体的ABC D解析:选D。本题以创意产业的发展

11、为背景,以创意与“商业奇迹”的联系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理解。命题角度新颖,有一定难度。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符合题意。联系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规律是必然的联系,说法错误。故选D。4管理学上一个有趣的定律叫“酒与污水定律”,意思是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A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要重视量变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D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解析:选D。“酒与污水定律”主要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有时会对整体的功能状态起决定作用,D符合题意。5

12、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企业发展、个人工作都需要哲学的指引。金融危机中,海尔企业在海外市场推出“即需即供”的商业模式,即围绕客户订单组织生产,在研发上实现即需即变,制造上实现即需即制,物流配送上实现即需即送,使产品研发、市场开发、产品供应链达到了有机统一,实现了逆势增长。这一模式体现了()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注重了量的积累对事物发展各种条件的把握A BC D解析:选C。题干的关键信息是“即需即供”的商业模式,即需即变、即需即制、即需即送。从哲学角度看,这种模式达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选C。6下图是“教”的四种不同字体。“教”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教”字

13、的右边象征一只手拿着一根“教鞭”(棍棒),左下是一个“子”字,左上两个叉是被“教鞭”抽打的象征符号。金文、小篆只是甲骨文略加变形而已,演变至楷体,字形变化较大。宋朝朱熹依据“教”的楷体字形训诂字义:“文孝谓之教”。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对传统文化应根据时代需要进行重新解读B认识事物本质不能从现象出发C必须在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中把握事物D对传统文化必须既肯定又否定解析:选C。“教”的字体字形不同,但都蕴涵甲骨文“教”字之字义,这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在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中把握事物,C项正确;A项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D项错误,对传统文化必须坚持辩证的否定观。7从

14、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纵向来看,生态文明将成为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种文明;从社会现实存在的横向来看,生态文明是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并列的另一种文明形式。生态文明的提出和实施,是人类对长期以来发展模式反思的结果,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飞跃,是人类文明理念的一次创新。这表明()A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B人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创新C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D理念创新源于人们的深刻反思解析:选A。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种文明,说明事物处于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之中,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并列的另一种文明形式,说明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横向联系,建设生态文明说

15、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A符合题意。题干虽然也体现创新,但体现的是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深化发展,不体现创新对民族进步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B、D观点错误,不能入选。8(2012江西师大附中质检)史记载:“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这一兵法启示我们()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主观的要学会在联系中寻求最优目标要把握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A BC D解析:选C。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客观的,观点错误。题干围魏救赵的故事说明了要把握事物内部结构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正确切题,故选C。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