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研究——基于上市乳制品企业的案例分析+郭颖.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6869098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股权结构、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研究——基于上市乳制品企业的案例分析+郭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股权结构、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研究——基于上市乳制品企业的案例分析+郭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股权结构、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研究——基于上市乳制品企业的案例分析+郭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股权结构、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研究——基于上市乳制品企业的案例分析+郭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股权结构、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研究——基于上市乳制品企业的案例分析+郭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股权结构、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研究——基于上市乳制品企业的案例分析+郭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股权结构、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研究——基于上市乳制品企业的案例分析+郭颖.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股权结构、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研究 基于上市乳制品企业的案例分析郭颖(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审计硕士教育中心 上海 201600)摘要:企业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是密切相关的。股权结构会对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合理制定以及有效执行产生一定的影响。上市公司的高管既是公司治理的直接执行者,又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者,他们在企业内部控制开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其合理的激励手段能够解决股东与高管层之间委托代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因此,股权结构、高管股权激励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密切相关。本文对目前内地上市的两家规模最大的乳制品企业伊利股份、光明乳业进行案例分析,在

2、实际控股人均为国有性质,从股权集中度及高管股权激励计划实施两个方面,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结论:乳制品企业中,股权集中度较低的企业,其内部控制总体上较好;股权集中度较高时,其内部控制有效性要弱于股权较为分散的企业;在乳制品行业,高管股权激励计划宣布后,短期内内控指数呈现下降的态势,但最终又会上升,起到了完善以及建设的作用;并且股权较为分散的企业此作用更为明显。关键字: 股权集中度;股权激励;内部控制有效性;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Ownership Structure, Equity incentive and the Effectiven

3、ess of Internal ControlCases On Public Companies Of Dairy EnterprisesAbstrac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can affect corporate governance level. Equity Structure can produce certain effect on rational formulation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The executives is not on

4、ly the direct executor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but a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The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ernal control .For its reasonable incentives to solve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between shareholders and senior manage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can als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nte

5、rnal control. As a result, shares structure, executive equity incentiv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rnal control effectiveness. Listed in this paper, the mainlands two largest dairy companies - yili shares, bright shanghai case analysis, in the actual per capita holdings as state-owned property, e

6、xecutives from the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equity incentive plan two aspects, the impac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 are analyzed, a preliminary conclusion: dairy products enterprise, the equity concentration lower enterprise, its internal control on the whole, the better; Ownership

7、 concentration is high, its internal control effectiveness to weaker than equity more decentralized enterprise; In the bright industry, executives equity incentive plan announcement, internal control index downward trend in the short term, but in the end, will rise again,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

8、le in perfecting and development; And equity is more dispersed enterprise this effect is more apparent.Key words: Ownership structure; Equity incentive; Internal control effectiveness一、引言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提升经营业绩以及降低经营风险的重要保障。2008年6月,国家五部委联合颁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出了中国的内部控制五要素框架。2010年4月,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及其配套指引,该套指引

9、于2011年1月1日起,分批次在上市公司内强制执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内部控制在我国的地位也日渐凸显。目前,我国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较为成普遍,股权集中度是较为常见的因素之一。较多的学者认为,股权集中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现负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大股东或控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越大,大股东很可能违反内部控制规定对上市公司进行掏空,侵股东财富。再加上我国监管机制还存在缺陷,造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低下。本文将在结合理论基础与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立足于乳制品企业,探讨股权集中度是怎样影响此类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此外,在委托代理关系下,在

10、最大限度的激发经营者积极性的同时降低代理成本也是目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核心问题。我国自 2005 年在上市公司中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股权按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学者普遍认为对高管实行股权激励的时机已经来临。针对高管实施股权激励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有着怎样的影响的研究目前较为缺乏。本文也会立足于乳制品企业,对这一计划的实施对内部控制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二、文献综述(一) 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COSO将“有效控制”定义为:企业能否可靠的实现其目标取决于其能在多大程度上合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目前对内控有效性研究多集中在影响因素的分析之上,股权集中度是较为常见的影响因素之一。对于此因素的分析,

11、目前大致有三类观点。第一类观点认为,企业股权集中将弱化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吴益兵等( 2009) 张先治等( 2010) 李志斌(2013)。林钟高(2012)也认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内部控制水平越低。在公司股权集中的条件下,大股东有动力和能力影响管理层的组成和监督管理层决策,从而有效解决了分散股权下的管理层代理问题,但随之而来的是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代理问题,即第二类代理问题,大股东利用手中的控制权,追求控制权私利、损害公司价值,尤其是当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时,控制权侵占效应尤为显著大股东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很容易限制内控制发挥作用。 第二种观点认为股权集中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现倒

12、U型关系(张颖等(2010) 杨星(2013)李清(2013)。随着股权提高,内部控制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时,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冲突体现得更为明显,管理者为了牟取私利和在职消费可能会导致内部控制失效。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进一步增加达到相对控股或者绝对控股的时候,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冲突成为公司治理问题的核心,会削弱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第三种观点则认为,股权集中度越高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一定的正向作用(徐莉萍 2006,刘斌 2010)。股权集中度越高,对控股股东基于控制的公共利益所产生的正向激励也就越高,控股股东也就越有可能保持对公司经理层的有效控制;相应的控股股东“

13、掏空”上市公司的边际成本就越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控股股东为追求控制的私有利益而使全体中小股东的利益遭受损害。(二) 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目前对高管股权激励对内部控的影响研究较少。王书珍(2009)通过对截止2006年底实施股权激励的9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可以促进内部控制的建设。程诚(2010)通过选取2006一2009年实施高管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得出结论认为,高管股权激励制度若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结果不仅达不到激励高管的正面效应,还会加大公司的财务和经营风险。关于高管薪酬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多。张新玲(201

14、2)认为内部控制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有正相关性。内部控制制度越完善,就会更多的约束高管的自利行为,促进公司业绩的发展,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高管进行有效的激励。覃蕾蕾(2011)认为前三名高管薪酬总和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其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张先治(2010)采用调查问卷方法,通过对国内一些内部控制专家、负责内控的企业高管等的调查研究发现高管薪酬比例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相对较小。三、案例分析(一) 案例选取2009年,随着三鹿奶粉事件的爆发,中国乳制品加工业引发了一场“大地震”。三鹿奶粉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此后,乳制品行业频繁地暴出添加剂事件,涉及食品安全的乳制品行业逐渐变为了国人

15、关注的焦点,这也让人们不由得将目光转向了此类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本文研究的两个案例伊利股份、光明乳业是内地上市的乳制品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两家。两家公司在实际控股人同为国有性质的背景下,股权集中度呈现出不同分布的特征,并且两家公司均进行了高管股权激励计划。在此背景下,对乳制品行业中股权集中度、高管股权激励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探讨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二) 案例基本信息1 伊利股份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6月,是由其前身呼市回民区合作奶牛场发展而来。伊利集团主要业务为乳制品加工,由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组成。伊利集团于1996年3月12日 “伊利股份”在上交

16、所挂牌上市,目前成为中国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全的乳制品企业,截止到2012年总资产达到198亿元人民币,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符合奥运及世博标准、先后为奥运会及世博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2 光明乳业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由上海市牛奶公司和香港上实控股公司共同组建,其前身为益民一厂。2002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发展到今天,光明乳业已成为目前国内较大规模的乳制品生产、销售企业之一,截止2012年总资产达93亿元。其主要从事乳制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奶牛和公牛的饲养、培育,物流配送,营养保健食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两家企业均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形成的股份公司,并且实际控股人均为国有性质。两家公司上市日期均集中在十九实际末以及二十世纪初期。此外,张颖等(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