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案例分析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6866350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案例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案例分析1. “变量与函数” 一节的教学片段,请你结合知识技能的教学要求,谈谈这节课教学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在进行知识技能教学时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答: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对于知识技能教学属于反面案例,主要不足之处有两点: ( 1 )创设情境的目的应该为当节课的教学内容服务,本节课应该指向引入“变量”的概念,教师在引入环节中,只注重了变量的特征之一“变”,却忽视了“在一个变化过程中”这一变量的前提条件,而这一条件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变量及函数的概念至关重要( 2 )一个新的数学概念的建立必须经历一个由粗浅到精致,由不完整到严谨的过程,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关键词的含义,

2、还应通过适当数量的正反例揭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否则概念的建立是没有联系的,也是不稳定的 在进行知识技能教学时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有:( 1 )体现生成性;( 2 )展现建构性;( 3 )注重过程性;( 4 )彰显主体性;( 5 )突出目标性2.已知线段 AB. 活动一、( 1 )请画出线段 AB 的一个覆盖圆; ( 2 )线段 AB 存在最小覆盖圆吗?请你分析上述案例中体现了自主探究活动的哪些特点?答:本案例突出体现了自主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展现了师生、生生合作交流活动的历程,具有以下特点: ( 1 )探究活动的设计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活动 1 与活动 2 的开展,使学生明确基本图形的最小覆盖圆

3、的探究方式与构造方法,为进一步探究复杂图形的最小覆盖圆打好基础 ( 2 )在自主探究活动设计中,教师十分注重探究过程中问题的设置、方法的渗透以及有效地组织与调控,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又能够有效引领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大有裨益 ( 3 )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适宜采用过程性评价,要把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综合运用,多采用一些激励性语言,有效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3 应该如何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 答: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初中生仅仅在做作业和考前复习时阅读教材,缺乏预习和阅读教材的习惯;使用教材的学生其使用目的多为记忆公式;不喜欢使

4、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多数学生因为数学教材语言抽象枯燥而没兴趣阅读。 阅读是从符号中获得意义的过程,通过阅读提出问题并寻找解答,因此教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为了利用阅读教材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采用如下策略: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设置导读提纲,促进有效阅读;直到学生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阅读笔记、存疑阅读);合作交流,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交流能力 4结合“平行四边形”一则教材内容,谈谈分析与处理教材的方法 答:在教学性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分析“平行四边形”一则内容教材的各环节的教学功能 首先,分析引言的教学功能是什么该节内容引言的教学功能是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本章所学观点研究已学图形的必要性;其次

5、分析操作构图的必要性,即为何要画出 ABC 关于边 AC 中点 O 对称的图形?操作背后的教育见解是什么?如何铺垫和暗示出来 . 建议顺序:实例、小学概念、对象为何存在、几何概念的运动起源、作图操作 事实上,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平行四边形,知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那么中学阶段为何还要研究呢 ? 从教材心理分析角度,这涉及学生的“数学前概念及其转变”的教学心理问题,小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仅停留在“知其然,但不知所以然”的状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为何是存在和确定的,怎样通过基本图形的运动才能构造出符合这一条件的四边形,是学生的疑点和困惑点,也就是说,设计这样的

6、问题:能否由已知的基本图形三角形构造生成出符合小学阶段定义的平行四边形呢?本节内容新知探求的主线是中心对称,基于学生已有的中心对称知识,引出“画出 ABC 关于边 AC 中点 O 对称的图形”并检验所得四边形符合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一本质属性实现平行四边形概念的概念转变:约定式定义向发生式定义的转变 4(续)其次,分析性质探求的线索是什么平行四边形性质探求的知识生长点是中心对称图形,用中心对称这一基本变换观点,围绕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展开探索过程,这是这则内容的学习主线 对于性质探求, 主要基于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根本属性:平行四边形是三角形饶其一边上的中点旋转 18 0 而形成的中心对称图形; 平行四

7、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二者分别从过程和结果两个层面刻画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从平行四边形概念的一般本质角度看,平行四边形实质上是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那么四边形和中心对称的所有性质平行四边形皆具备从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等特殊本质看,着眼于不同视角,又可以派生出 3 条不同性质:从边的角度,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从角的角度,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从对角线角度,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最后,分析这则内容的灵魂是什么练习及小结时要画龙点睛(运用几何变换的观点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引发学习热情(动静结合),突显这节内容的灵魂“固体的运动是几何学的真正起源”,揭示图形概念和性质的发生本质,为下一课时用

8、平移变换来继续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播种 5 谈谈你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认识。 标准明确表明: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比单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更为重要。合格公民的许多基本素质,如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理性精神、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都可以通过数学活动来培养和形成。 ( 1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 2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

9、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习惯。 6 谈谈你对初中数学课程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关系的认识。 2 标准关于目标的叙述明确表明: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数学思想方法。它还应当包括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思维水平方面,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发展。目标突出了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为此总体目标被细化为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所以,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当将这“四个方面”同时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而不是仅仅关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

10、面,如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等,或是将其中的某一目标(例如情感与态度)作为实现其它目标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 另一方面,四个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来完成的,不需要也不可能为它设置专门课程;二是学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应当首先考虑到是否有利于其它三方面的目标的实现。 7用字母表示数答:这个“导入型问题情境”的不足,学生回答只是生活中的常识和小学的知识;这个问题情境挑战性不足,难度过易,无法引起

11、学生的探究兴趣;这个问题情境与所要教学的内容知识关联度不足。 完善这节课导入时问题情境可以这样安排: ( 1 )回忆旧知,学生举例字母表示 ( 数、运算律、公式、法则) ( 2 )在方格纸上,按如图方式画出大正方形并思考: 提出问题 1 :你认为 “ 每一个图形比它前面的一个图形所多的小正方形的个数 ” 有没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问题 2 :你如何表示这个规律? 问题 3 :对于这组图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说明: 根据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字母能表示规律,并能用字母表示规律,因此 7(续)在学生探索规律时,通过开放式设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促成学生从研究一个具体特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

12、这个认识上的飞跃,感悟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充分展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8 以“求平均数的应用题”为例,说明教学方法整体优化的原则。 答:(1) 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很重要的是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教学时间用得最少,教学效率最高,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 (2) 例子 ( 求平均数的应用题 ) 9 、联系教学实践,选取自己的一堂课,谈谈如何合理地调控教学行为? (1)合理控制关键行为。A 、清晰授课; B 、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学习的成功率 ()、有效使用辅助行为 。、利用学生

13、的思想和力量包括认可;、组织结构就是教师将要呈现的内容,或者总结已经呈现的内容的语言;、提问是另一种重要的辅助行为,提问的行为就是能鼓励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材料尽快进行思考;、探询是指教师用来鼓励学生阐述自己或别人答案的陈述;、教师的情感就是要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并相应作出反映。 10 结合实例谈数学命题应用的教学。 一般而言,数学中的定理、法则、公式等都是包摄程度较高的命题,应用它们可以解决众多的数学问题。同时,命题的应用又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必由之路,因而,命题的应用是命题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具体地说,在定理、公式、法则的应用中,可以安排好各类习题,既有基

14、本训练题,又有巩固知识的题型,还可以有综合型的题目。另外还应适当地补充一些逆用、变用定理及公式的例题、习题,以培养学生活用、逆用命题的能力。 数学命题是求解和证明数学问题的工具,在教学中要及时介绍相关命题的应用,精心设置例题和习题。 对命题作适当的拓展与引申,也是一种应用。一方面为后续的学习作铺垫,另一方 10(续)面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学习的空间。 如: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探索过程中,三角形稳定性是“ SSS ”的一个推论,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思考,逐渐树立推理的意识。教科书中还给出了两个生活中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可以让学生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15、初步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此外,“两条边及其中同一边所对的角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也将在探索过程中得到。 11 试述 数学 “课题学习”教学实施的基本过程。 下面以“制作无盖长方体形纸盒”为例,说明“课题学习”教学实施的基本过程。 ( 1 )课前准备 教师要准备的教学设备和教辅工具有:多媒体,投影仪,正方形硬纸板( 边长为 20cm ), 长方体纸盒,剪刀,胶水。 学生在课前要准备:正方形硬纸板( 边长为 20cm ), 长方体纸盒,剪刀,胶水。 ( 2 ) 提出课题 如何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 ( 边长为 20cm )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请你动手试试看。 和你的同桌相比,谁制成

16、的长方体纸盒的体积较大? 如果部分学生对制作无盖的长方体 纸盒 不知道如何下手剪裁,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对长方体纸盒的数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如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各个面的面积、体积、各个面之间关系、想象无盖的长方体纸盒的展开图等 。据此,可以提出问题: 你能否画出无盖长方体展开后的形状? 怎样将正方形的纸片剪成这种形状? 如有些学生先将纸片对折两次,再剪在一个角上剪下一个正方形后打开,教师可以在全班推广他的方法,并予以表扬。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为下一步表示长方体体积扫清障碍,初步体会到剪下的小正方形的边长对长方体的体积有较大的影响。 ( 3 ) 分组合作 分组:以 2 人为一组(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