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有限责任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若干法律问题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861317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法规有限责任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若干法律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法律法规有限责任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若干法律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法律法规有限责任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若干法律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法律法规有限责任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若干法律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法律法规有限责任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若干法律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律法规有限责任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若干法律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法规有限责任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若干法律问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的企业法人,还应具备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能力。有限责任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其直接的后果是,其经营活动能力已被全面禁止,依法成立的前提已经丧失(依法登记所领取的以表明其企业法人合法身份的营业执照已被吊销)。此时,如果无视该行政处罚的影响,仍然将其视为具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社会组织-法人,显然从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而后一种观点则将行政行为的法律意义推向极致,从而从根本上剥夺了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人格权利,主张让负有清算义务的全体股东作为民事诉讼主体,则很可能在审判实践中导致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财产法人所有制度和法人有限责任制度的破坏,进而出现两种与现代法

2、人制度设立宗旨相违背的后果:一是本应属于公司所有财产的,在未经清算前被投资者瓜分,而损害债权人利益;二是本属公司承担的有限清偿责任,演变成股东个人的无限清偿责任。这实际上是一种诉讼制度设计上的倒退。因此,有必要在分析两种观点利弊的基础上,寻求更为合理的制度设计和更为可靠的理论支持。为了避免理论上的尴尬,同时便于实践中的操作,笔者在思考解决这一问题时,主张借鉴民法上关于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分类,将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有限责任公司称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法人。其民事行为能力的被限制在为公司清算所必须的事务范围之内。至于哪些行为属于清算必须事务,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为成立清算组织

3、所进行的相关事务;2、为维护公司权益所参与的诉讼活动;3、为履行公司债务所参与的民事诉讼活动。这样的提法,实际上不仅仅是解决民事诉讼资格问题,而且还解决了为公司顺利清算所涉及的相关民事活动行为能力问题。笔者认为,其既具备理论上的合法性,也具备实践中的合理性。首先,从公司法的理论来看,吊销营业执照属于有限责任公司被强制解散的一种形式。解散只是构成公司法人地位消灭的原因,而非法人消灭的结果。有限责任公司只有经过法定的清算程序后,才能走完归于消灭的全过程。从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章关于公司的注销登记的规定来看,公司登记管理机关对原公司的注销登记只有在公司清算结束后方可进行,此时原公司才算真正的终止。因

4、此,赋予被吊销营业执照的有限责任公司一定的民事行为能力确实有其公司法上的理论根据。其次,从司法实践运作的情况来看,允许被吊销营业执照的有限责任公司享有一定的民事行为能力,具有实践上的合理性。其一,有助于公司自身权益的维护,包括收回公司债权,对不当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等,实际上间接保护了公司债权人的利益。笔者在实践中就曾遇到这样一个案例,审理时作为原告的某有限责任公司的营业执照存在,但在执行阶段因其未参与年度检验而被工商行政机关吊销了营业执照,被执行人以该有限责任公司已失去法人资格,不能从事民事诉讼活动为由,提出执行异议,拒绝按原判决书履行义务。以至于该案的执行颇费了一番周折。如果我们从理论上回答

5、了该有限责任公司的民事诉讼资格问题,显然此问题极易解决。其二,有助于有限责任公司的债权人以追索债权为目的的诉讼活动,更好地保护债权人利益。如果赋予被吊销营业执照的有限责任公司以民事诉讼主体资格,则使得债权人的起诉容易得多。法院对公司剩余财产的保全及债权人的代位权的行使也简便得多。从而为胜诉后的债权人权利的兑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之,无论是从理论上的合理性角度,还是从实践的需要性角度,以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法人来界定被吊销营业执照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地位都较之前两种观点更显缜密。二、关于被吊销营业执照的有限责任公司清算程序问题前文已述,有限责任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属于公司法上强制解散的情形之一。公司

6、解散的法律事实发生之后,则必然导致公司的清算。这不仅是公司注销登记的法定步骤要求,同时也是法人有限责任原则之必须。然而,对于被强制解散的有限责任公司清算程序如何启动,现行的公司法规定得比较模糊,无可操作性,致使有限责任公司被强制解散后,特别是因逾期不参加年度检验而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有限责任公司迟迟无人清算的现象比比皆是。债权人的权利无法兑现(哪怕是部分兑现),社会经济关系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按照公司法第191条的条文表述,其所规定的公司解散事由发生后,应当在15日内成立清算组,有限责任公司清算组成员由股东组成,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等内容,均是

7、指自愿解散下情形的公司清算程序,而对强制解散情形下的公司清算则不适用。公司法第192条虽然规定了强制解散情形下的公司清算“由有关主管机关组织股东、有关机关及有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的内容,但该条文既未规定应当成立清算组的具体时间,也未规定拖延成立清算组后法律措施,致使该条文成了毫无约束力的弹性条款。不仅如此,该条文在相关概念表述上亦让人难以捉摸,如“由有关主管机关”组织成立清算组,该有关主管机关指哪些机关不得而知,从而为行政机关相互推诿提供的藉口。法律规定的“先天不足”,自然使得有限责任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清算工作开展成了现实中的一大难题。债权人面对着早已歇业,但无人清算的“空壳公司”,往往

8、无从下手,索债无门。即使是诉诸法院,法院受理案件后的裁判亦是五花八门,有的判令公司给付,有的判令有关主管部门承担清算责任,有的则判令股东承担清算责任,但无论哪种判决,最终进入执行程序后都陷入了僵局。判令公司给付的,往往是缺席判决、公告送达,执行时该有限责任公司早已人去楼空,无法下手,即便找到股东,股东亦以其并非承担无限责任而拒绝承担给付责任。判决主管部门或者股东承担清算责任的,义务人拒不清算,法院亦无法强制其清算。大量涉及被吊销营业执照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债务人的判决实际上成了“空调白判”。此类案件的审理结果除了严重损害法院裁判文书的严肃性外,对于债权人的利益实现根本于事无补。笔者认为,扭转这种

9、被动局面的唯一办法必须从立法上来彻底解决。在立法机关尚未对公司法作出修改之前,最高法院应尽快出台一些相关的司法解释,以应对涉及该领域的审判和执行工作之亟需。笔者主张,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弥补立法上的不足:1、明确清算的组织机关。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哪个机关作出强制解散决定的,由哪个机关负责组织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具体到本文所论及的有限责任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清算,应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组织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工商、税务、审计等职能部门以及会计师、律师等相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同时赋予债权人的司法救济权,允许债权人在有限责任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发生法律效力后,对迟迟不

10、进行清算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对其进行清算。人民法院应当在上述人员范围内及时指定,清算组开展工作必须的费用从公司现有财产中优先拨付。2、明确清算组成立的时间。参照公司法第191条的规定,被吊销营业执照的有限责任公司,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在公司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发生法律效力和其他强制解散事由发生后的十五日内组织成立清算组,对该公司进行清算,逾期不成立的,由人民法院依据债权人的申请指定相关人员成立。同时对清算组的完成清算工作的时间亦提出明确要求。3、明确股东拒不清算的责任。对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或拒不配合其他清算组成员开展工作,致使清算工作无法进行的,

11、组织清算的主管机关有权责令其限期参加清算,并可对其个人进行经济处罚。不按照人民法院生效判决如期履行清算义务的,人民法院可按照其拒不履行法院生效裁判的行为表现,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对于因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在有关主管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内不尽清算责任,造成企业财产毁损、灭失、贬值,甚至私分企业财产,致使债权人的利益遭受实际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其对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至于赔偿责任的范围,笔者主张,在无法清算,没有准确的财务资料情况下,可以该有限责任公司最近年度参加工商年检时资产负债表为依据,裁定该公司的股东在上述资产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法院在执行涉及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时,可以变

12、更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为被执行人,在其应承担的赔偿责任范围内以其个人财产对债权人进行清偿。这样既维护了债权人利益,对拒不参加清算的股东行使了惩戒,同时也避免了对公司法人有限责任原则的无序突破,从而也较公平地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当然,因有关主管机关的失职,导致债权人财产损失的,债权人亦有权根据其过错责任的大小向其主张赔偿责任。三、关于被吊销营业执照的有限责任公司自身权益的维护问题有限责任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其自身的权益如何维护?这同样不仅是关系到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利益,同时也是关乎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问题。有限责任公司只有尽可能地使其自身利益得到维护,尽可能地使公司财产实现保值、增值,才有可能更好

13、地维护债权人和股东个人的利益。从司法实践来看,其自身权益的维护,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有限责任公司资格权利的维护;2、有限责任公司债权的收取和债务履行的抗辩;3、有限责任公司内部失职侵权行为的追究。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格维护问题。所谓的有限责任公司资格维护,是指有限责任公司在受到行政机关以及其他执法机关的法律处罚时,而所采取的旨在维护其生存资格的行为。就本文所论及的选题来说,主要是指其所依据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而履行的法律救济行动。公司登记管理机关所采取的吊销企业营业执照行为,从本质上属于行政处罚行为,因而在该处罚行为作出后法定期限内,有限责任公司当然应该有权

14、依据上述法律提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以获得有效的法律救济。实践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违反法律程序,违反法律规定,滥用处罚权利,轻率吊销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执照的现象并不鲜见。这也是引发有限责任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数量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因此,应当发挥行政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行政审判的职能作用,对有限责任公司不服行政机关行政处罚的案件,认真加以审理,最大限度地保护有限责任公司合法的生存权。其次,是关于公司的民事权利的维护问题。有限责任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必然涉及到其债权债务的清理,一方面,要尽可能地保证实现其债权;另一方面又要保证其对不当的债务行使合法的抗辩权。因此,在有限责任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赋予

15、其与其他民事主体一样平等的诉讼权利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已成立清算组织的,在参与民事诉讼中,清算组织可以代表公司行使民事权利,未成立清算组织的,也应当允许公司委托诉讼代理人,代表公司参加民事诉讼,使其民事权利得到及时、合理的保护。但要注意的是,在没有成立清算组之前,对被吊销营业执照的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诉讼或其他方式所获取的财产要加强监管,以防止未清算前财产的灭失或被私分。笔者认为,对于通过诉讼渠道所获取的财产,应由人民法院暂时代为保管,对于通过其他渠道所取得的财物,应由有关主管机关指定人员保管,待清算组成立后,移交清算组织。这里要重点讨论的是最后一个问题,即有限责任公司的内部维权问题。有限责任公司被

16、吊销营业执照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公司内部股东的侵权行为引起的。有的表现为公司的董事滥用权力,侵犯公司利益,而导致公司经营难以为继,有的则表现为股东越权处分公司财产导致公司财产损失而致公司失去了经营能力。此时如不赋予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维护公司利益的诉讼权利,则致其他股东及债权人利益的损失在清算结束后,再也无法得到弥补;而如果允许股东以自己名义进行诉讼,则胜诉后的利益归属又成为问题,因为股东胜诉利益并非归于其个人,而是属于有限责任公司,未清算时的财产应属于多个共同主体。笔者在司法实践中曾遇到这样的案例,某有限责任公司(明信公司)董事长赵某(投资额占公司76%),需出国学习和图谋拓展海外业务,赴美学习两年,临走前,赵某委托董事会成员之一李某(其股资占公司资本8%)负责处理公司日常事务。2002年9月,赵某学习期满回国后发现,赵某出国期间,李某利用掌管公司印章,管理公司日常事务的便利,在其他股东不知情的情况下,低价将该公司设备、厂房全部转让他人(昌达公司),且对公司债权债务未加清理。该有限责任公司亦因未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