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里水高中2010-201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 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48075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佛山市里水高中2010-201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 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省佛山市里水高中2010-201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 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东省佛山市里水高中2010-201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 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东省佛山市里水高中2010-201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 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东省佛山市里水高中2010-201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 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佛山市里水高中2010-201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 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佛山市里水高中2010-201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 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里水高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高 二 级 地理 科试卷(文科班适用)试卷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考试注意事项:上交答题卡和答题卷一、 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区域划分依据相同的是 A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山东丘陵 B长江流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干旱地区 C亚热带、中纬度、亚欧大陆、华北平原 D广东省、湖南省、广州市、湿润地区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2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 黄土高原 B 云贵高原 C 内蒙古高

2、原 D 准噶尔盆地3图中地形的发育主要是受何种外力影响形成的A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C 冰川侵蚀 D 流水沉积4、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方发生水旱灾害,与此相关的因素是( ) 、地形复杂 、海岸线漫长 、夏季风强弱变化 、纬度位置根据下图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及你对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了解,回答56题。5.顺着箭头所指的方向,下列过渡合理的是A平原-高原-高大山脉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干旱-半干旱-湿润D一年两熟 - 两年三熟 - 年一熟6.导致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然景观东西方向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条件由东往西逐渐变干 B水分条件由东向西逐渐变湿C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D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

3、渐递增据中央气象台的消息,2010年2月23日11时至14时,新疆沿天山北部降雪05-28毫米,伊犁河谷东部新源和尼勒克分别降雪56毫米和31毫米。读下图,回答79题。伊犁河谷7对上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的纬向地域分异规律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8.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 )A光照B水源C地形D土壤9该地区国土整治主要针对的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交通运输建设 D山区资源开发 1

4、0.海南岛农田可以一年三熟,而东北地区的农作物是一年一熟,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A土壤差异 B水分差异 C地形差异 D热量差异11.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松花江等东北河流一年有两次汛期,河流含沙量较小 B.黄河水量丰富、含沙量大,中游有凌汛现象C.长江等秦岭淮河以南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有结冰期D.塔里木河等西北河流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流程较短读某地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表,完成1213题。月份123456月平均气温()7.32.55.311.716.720.5月平均降水量(mm)0.50.62.56.013.011.0月份789101112月平均

5、气温()22.421.015.99.41.65.7月平均降水量(mm)19.828.517.09.01.60.512.表中数据反映了该地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是 ()A.空间分布不均 B.季节分配不均 C.蒸发微弱 D.大陆性气候13.为改善该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当 ()A.禁止耗水产业的发展 B.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C.建造大型人工湖以改善小气候 D.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西藏墨脱县,是我国目前唯一不通公路的县,正在建设中的墨脱公路将于2012年建成通车。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16题。14墨脱公路建设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A终年多雨 B植被茂密 C地质条件复杂 D公路

6、设计等级高15该县境内雅鲁藏布江河段航运价值低,其主要原因是 A封冻期长 B落差大 C流量小 D含沙量大16墨脱公路建成后有利于 A发挥该县的交通优势 B加强对外物资和文化的交流 C改善生态环境 D将经济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17、云贵高原、青藏高原、河套平原和新疆的农业特色依次具有下面所列的是()A河谷农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坝子农业B坝子农业、河谷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C坝子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河谷农业D灌溉农业、河谷农业、绿洲农业、坝子农业如右图所示省区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基地,读图回答1819题。18、下列省区中不与该省相邻的是( )A河北省 B陕西省C山东省 D河南省19、制约该地

7、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生态脆弱 B气候变暖、酸雨危害 C洪涝灾害、台风危害 D地表崎岖、土层较薄读下图,分析回答2021题:20、图中Q处附近山地可能是( ) A天山 B太行山 C六盘山 D贺兰山21、Q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A.水热条件好 B.土壤肥沃 C.水源充足 D.地势低平22四川盆地冬季暖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主要的因素是()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23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相比,气候的差异是()A松嫩平原生长期较长 B降水较少C长江三角洲大陆性较强 D高温多雨24. 图甲、图乙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大豆、油菜

8、、甘蔗、棉花)分布示意图,下列经济作物的排序与图中主要分布区一致的是( )A.油菜 大豆 棉花 甘蔗 B.大豆 油菜 甘蔗 棉花C.甘蔗 大豆 棉花 油菜 D.棉花 大豆 油菜 甘蔗 25. 有一高原城市,空气稀薄,日照强烈,发展了牦牛皮革、毛纺织品加工业。该城市是 A. 昆明 B. 兰州 C. 拉萨 D. 呼和浩特26. 对下列各地区环境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A. 西北草原退化 B. 东北草原土壤酸化C. 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 D. 南方丘陵水土流失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2728题。27、图中所示地区是我国水果重要产区之一,其适宜种植的水果是( ) A、苹果B、菠萝 C、椰子D、柑橘

9、28、如果在该地区建设小城镇,四个村庄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9、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呈东北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分界线的山脉是 (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昆仑山 D.天山30、有关季风对我国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各地夏季都吹东南风,冬季都吹西北风B、台风形成的暴雨是我国的主要降水C、冬季风势力强,在我国各地都比夏季风控制时间长D、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水旱灾害主要是由各年夏季风强弱不同引起的二、综合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本题共3小题,共40分)31、读下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15分)(1)图中A

10、、B所在的区域为东部季风区,C为_区,D为_区。C、D区的交界线上有_山脉、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脉。(3分)(2)图中A、B所在的区为东部季风,AB间以 为界,自然环境差异明显。(1分)(3)、列表说明秦岭作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以北秦岭以南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耕地类型旱地城市代号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mm)4.04.65004.7266413.327.91220122081(4)上表中数据分别为我国四大地区四城市的气候资料,其与图的对应关系是:A_, B_, C_, D_。(填写城市代号)(4分)(5)C与其他地区比较,夏季气温最

11、突出的特点是_,形成这种气候特征的主要原因是_。(4分)32. “我国甲乙两个工业基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BA(1)这两个工业基地的名称分别是:甲 乙 。(2分) 两个工业中心城市的名称分别是:A _ ,B _ 。(2分)(2)这两个工业基地的结构特点分别是:甲: ;(1分)乙: 。(1分)(3)两个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相同的有利条件有哪些?(3分)(4)两个工业基地在自然资源条件方面存在什么差异?(4分)33读我国甲、乙两地形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1)将下面各区域地理特征的数码代号填入下表相应空格内 (共4分,每错一个扣1分)。 外流河 内流河 放射状水系 辐合状水系 冰川融水补给 雨水补给地形区甲乙地理特征(2)从各区域的有利因素出发,分析两地区分别形成我国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和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自然原因。(4分)(3)两地区旅游资源都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