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 5.2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46981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中历史 5.2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高中历史 5.2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高中历史 5.2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高中历史 5.2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高中历史 5.2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高中历史 5.2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中历史 5.2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整体设计本课概述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定历史阶段政治、经济及人们的观念形态变化的反映。本节课从两个方面描述了这一变化。一是“交通工具的发展”,以鸦片战争为历史坐标,阐释了中国交通工具的变化。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和电车开始逐步取代了中国“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的时代。二是“通讯工具的变迁”,主要介绍了电报、电话、传真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同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思路设计教学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教学难点交通工具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启发发现”式教学法为主,通过谈话式教学法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办法,有条件时,可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开展预先查找有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资料。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交通组、通讯组等两大组,其中交通组又分为铁路组、公路组、水运组和航空组,通讯组又分为电报组、电话组等。教师提供资料来源老照片百年中国等,还有相关网址。要求展示时间7分钟左右,方式不限。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情况,并理解这一变化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特征,认识到它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过程与方法

3、(1)引用相关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不同特点。(2)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变化做一个正确的结论。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的变化。教学设计导入设计视频导入播放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或者青藏铁路开通的视频,引入新课。诗歌导入唐朝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说明了什么?(古代交通事业欠发达)用什么运荔枝?(

4、快马加鞭)我国的交通事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它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图片导入用图片展示古代、现代交通与通讯,给学生视觉形成强烈冲击。引出近代交通与通讯,从而引入主题。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推进新课合作学习(板书)一、交通工具的进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870。问题情境1:思考交通工具主要包括哪几大方面?自主学习: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问题情境2:简述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交通工具变化的表现。自主学习:(1)古代传统的交通工具:轿子、马车等,即“南方舟楫,北方马车”。(2)近代落后的交通工具。近

5、代以来,人力、畜力牵引的新式的、简易的交通工具人力车、自行车、人力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仅北平、天津、上海三市便各有数万辆之多。自行车又称脚踏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自行车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3)现代先进的交通工具。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电车、汽车。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公共汽车运行较晚,上海是在1924年,北京迟至1935年才开始有公共汽车上路。合作探究:请交通组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多媒体课件展示成果:铁路组:时期概况19世纪70

6、年代淞沪铁路(外国商人建)19世纪80年代唐山胥各庄铁路辛亥革命前夕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上半叶铁路建设进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20世纪90年代加快铁路建设“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机车制造取得很大进展,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六次大提速公路组:时期概况20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汽车民国时期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公路网、公路大桥)水运组:时期概况19世纪70年代初轮船招商局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萎缩航空组:时期概况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

7、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1949年有52条民航线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问题情境3:近代交通工具的变化有哪些特点?(师生互动后,教师小结)(1)传统的代步工具被人力牵引的新式简易工具取代。(2)机械动力牵引的交通工具也日趋重要。(3)城市较乡村显著,这一切与城市乡村的发展也有着直接的关系。(4)新中国成立后,交通工具的特点:多层次、范围广、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平衡。(板书)二、通讯工具的变迁问题情境4:请概述通讯工具的变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071。合作探究:请通讯组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多媒体课件展示成果:电报组:时期概况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

8、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供官商通用电话组:时期概况1875年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1949年全国电话容量只有37万门,电话用户26万户,普及率仅0.05%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快速发展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课堂小结近代化交通与通讯是在西风东渐下艰难起步的,但影响不容低估。它一方面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使生活多姿多

9、彩;另一方面还一定程度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如钱乘旦教授曾指出,火车的发明,使人们变得守时了,自此有了时间观念。板书设计 活动设计合作探究:自行车在新的条件下是否仍应作为人的主要代步工具而继续存在?把学生分为两组,即正方与反方,分别收集资料来论证本方观点。反方观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居民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自行车是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是当时人们的主要出行方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城市居民开始从拥有自行车向私家汽车、摩托车、助动车转移,自行车交通方式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共交通发展的日益完善,尤其是生活水平

10、的不断提高,私人小汽车越来越多地走进家庭,加上城市的不断扩大,出行距离越来越远,自行车作为传统的出行工具已经落伍,加之对交通的影响,已经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理应逐步退出城市街区。正方观点:在我国大城市发展的当前状况下,自行车交通方式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继续存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还应该大力提倡。从国外来看,自20世纪70年代起,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重新认识自行车节省能源、灵活便利的突出优点,自行车作为绿色交通工具开始重现魅力。但我国城市却反其道而行之,许多人认为自行车是落后的交通工具,在城市内部应当消灭自行车,有些城市甚至“虐待”自行车,对自

11、行车交通是给出路而不给方便,这是极其错误的。对于自行车对交通的影响,只要对自行车交通发展进行合理引导,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出行环境,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和避免的。习题解答学思之窗请谈谈,火车机车的不断改进,给国民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解题关键:提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平。思路引领: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答案提示:加快了人民生活的节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加快了信息的传递;提高了效率。本课测评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解题关键:新中国的建立,推动了中国的交通和信息工具的真正发展。思路引领:外国的交通和通讯的影响;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作用;中国人民的自力更生。答案提

12、示:交通工具方面: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是舟楫、马车和步行,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建立了轮船公司;受西方影响,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以轮船运输业为代表的交通工具的革新开始了。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火车机车由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发展到磁悬浮列车,速度越来越快。中国铁路总运营里程,居世界第四位。1909年,冯如制成我国第一架飞机,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运大国。通讯工具方面:中国传统通讯实行驿站制度。19世纪70年代西方丹麦的电报公司在上海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受其影响,我国的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19世纪80年代,外国在上海建立电话公司,到20世纪初才在南京开办了第一个电话局,开通市内第一部电话。新中国成立后,通讯事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通讯网络。学习延伸略5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