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高三语文寒假抓分系列训练 第一周7(教师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46373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人行】高三语文寒假抓分系列训练 第一周7(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人行】高三语文寒假抓分系列训练 第一周7(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人行】高三语文寒假抓分系列训练 第一周7(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人行】高三语文寒假抓分系列训练 第一周7(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人行】高三语文寒假抓分系列训练 第一周7(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人行】高三语文寒假抓分系列训练 第一周7(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人行】高三语文寒假抓分系列训练 第一周7(教师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人行”原创精品之高三寒假抓分系列训练(全国通用)第一周(教师版)一、(13江西九江一中高三3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

2、之所及也。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代宗时,缙为宰相。代宗好文,常谓缙曰:“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

3、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缙曰:“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篇,天宝事后,十不存一。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翌日上之,帝优诏褒赏。(选自旧唐书,有删节)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柴毁骨立,殆不胜丧 殆:疲惫B书画特臻其妙 臻:达到C辋水周于舍下 周:环绕D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 敦:勉励【答案】A【解析】几乎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事母崔氏以孝闻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B尝聚其田园所为诗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C舍笔而绝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D翌日上之,帝优诏褒赏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答案】A【解析】A凭借;B与动

4、词构成名词性结构所+动词做定语; C承接关系,就假设关系,如果; D代词,指代诗集语气助词,无意义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分别表现王维绘画技艺高超和笃信佛教的一组是 ( )A笔踪措思,参于造化 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B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 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C非绘者之所及也 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D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 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答案】C【解析】A后一句是写王维在辋川别墅的悠闲生活B前一句批评王维绘画方面的缺陷D前一句只是写王维能看出画中之妙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 维弟

5、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 【答案】王维凭借诗名著称于开元、天宝年间,兄弟在两都做官,凡是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拭坐席恭迎他。王维兄弟都信佛,平时经常吃蔬菜,不吃荤腥食物,到晚年吃长斋,不穿华美的衣服。你的兄长,在天宝年间诗名冠于当代,朕曾在诸王的座上听到过奏他的乐章。【解析】得分点:昆仲,宦游,拂席。得分点:居,茹,文彩。得分点:伯氏,冠代,尝。【参考译文】王维,字摩诘,是太原祁县人。父名处廉,官位终于汾州司马,家迁到蒲,于是成为河东人。王维在开元九年考中进士。奉养其母崔氏以孝见称。和弟王缙都有俊才,在博学多艺上也齐

6、名。兄弟友好,为士人们推崇。历任右拾遣、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因哀痛毁伤得骨瘦如柴,几乎不能胜任服丧。丧满除服,拜授吏部郎中。天宝末年,任给事中。王维以诗名著称于开元、天宝年间,兄弟在两都做官,凡是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恭迎他,宁王、薛王待他如同师友,王维尤其擅长五言诗。书画更是极其神妙,笔迹措思,和造化相参,而创立画意经营图绘,就有所不足,至于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于天机,不是一般绘画的所能企及了。有人得到奏乐图,不知道奏的是什么,王维看后说: “这是霓裳第三叠第一拍。”好事者召集乐工来演奏,一点也不差,都佩服他的精思。王维兄弟都信佛,平时经常吃蔬菜,不吃荤血,到晚年

7、长斋,不穿华美的衣服。得到宋之间蓝田别墅,在辋口,以辋水周绕房舍,修建竹洲花坞,和道友裴迪泛舟往来,弹琴赋诗,歌咏整天。曾汇集他在田园所作的诗,称为辋川集。在京师时每天给十几位僧人施斋饭,以玄谈为乐,斋中没有别的,只有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专心禅诵。妻去世后不再娶,三十年独居一室,完全屏除尘世之累。乾元二年七月去世。临终之际,因为王缙在凤翔。忽然索笔作辞别王缙的书信,又给平生亲友作告别书几幅,大都是勉励朋友信佛修心的意思,扔下笔便去世了。代宗时王缙任宰相,代宗好文,常对王缙说:“卿兄在天宝年间诗名冠於当世,朕曾在诸王座上听到过奏他的乐章。现在有多少文集,卿可以献进来。

8、”王缙说:“臣兄在开元年间有诗百千余篇,天宝乱事后,十不存一。最近在中外亲故间相互搜集汇编,总共得到四百多篇。”次日把它献上,皇上优诏褒赏。二、(13届粤惠州高三三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时,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

9、:“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也,是得鱼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

10、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清吴敏树说钓)注:天官:吏部列六部之首,后世因以“天官”为吏部的通称。吏部掌全国官吏之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盖逾时始得一动 逾:更加B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 间:间隙C其数试而不遇也 数:多次D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 吏:官吏【答案】C【解析】A超过 B间或,偶尔 D授任官职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

11、相同的一组是( )A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 而无他钓焉,其可哉B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 动而掣之则无有C乃收竿持鱼以归 乃饭后仍出D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 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答案】C【解析】表承接,“于是”。A是代词,可译为“其中的”副词,表揣测,可译为“大概”。 B表承接,“就”。表转折,“却”。D表定语后置代词,“的原因”;算是表停顿。7下列各句中,都用具体行为表现作者“喜钓”特点的一组是( )疾理钓丝,持篮而往 问之常钓家,率如是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 忍苦风尘之路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 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A B C D【答案】D【解析】他人他事是志向愿望8下列对原文

12、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记叙了钓鱼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与钓者相应的心情,多用细节描写,特别是对浮子的动静以及钓不到鱼时的那种急于求成的心情的刻画,更是细致入微。B第二段是作者发出的慨叹,而结尾的“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也写出了作者的无奈。表明作者喜于归隐,乐于垂钓的情怀,是作者一生不求功名的总结。C作者用“鱼”比喻官职,人人求官心切,都希望通过科举后步步高升。用具体的垂钓来阐发抽象的求官心理,然后再通过议论点出文章的主旨所在,更能表明作者的观点。D作者认为,有些人醉心于功名,就像一心想钓大鱼一样,大的欲望之上还有更大的欲望,得到之后还有更多的奢求,永不满足,到死都不会停止。【答案】B【解析】“一生不求功名的总结”片面绝对,作者曾经追求功名,“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 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 【答案】(我)起身等候,聚精会神,准备随时提起钓竿。(我)一直到天黑了才回家,收获也跟上午差不多。钓鱼,是一件舒适的事情,是归隐的人喜欢做的事,它的情趣或许与追求功名很像。【解析】得分点:“伺”、“注意”,句意。得分点:“逮”,“比”,句意得分点:判断句式,“类”“得”【参考译文】我在村中居住,闲来无事,喜爱钓鱼游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