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关于市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6844236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关于市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X年关于市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X年关于市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X年关于市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X年关于市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关于市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关于市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市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 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 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下面是小编精 心整理的关于市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 帮助!为全面了解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推进和规范农村牧 区“精准”扶贫,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加快 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根据县委安排, 7 月 6 日至 14 日,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全县各乡镇开展扶贫开发工作 调研。此次调研主要采取听取县扶贫开发局、县农牧局、乡 镇党委政府工作汇报,组织召开乡镇干部、村“两委”班子 成员、人大代表、农牧

2、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座谈,深入贫困 村、 90%以上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查看走访以及查阅 资料等方式,广泛听取和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了解和 掌握扶贫开发现状和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 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县紧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藏区连片特困地区 扶贫攻坚政策的历史机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扶贫开发 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XX年底至XX年底,累计投入财政 扶贫专项资金亿元,减少贫困人口 3462 户, 16254 人,占全 县贫困人口的 64%。贫困村人均纯收入从 xx 元增长到 xx 元, 年均增长 27%,贫困状况得到有效缓解。截

3、至目前,全县贫困村 29 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2183 户 xx 人,占全县农牧民总人口的 %,接近贫困线人口 6204 户 xx 人,占全县农牧民总人口的 46%。二、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县自然条件差、灾害频发,经济基础滞后,农村牧区 基础设施薄弱,贫困程度深,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面临诸 多困难和问题。( 一 ) 发展基础薄弱,扶贫任务繁重。全县贫困人口主要 集中在干旱浅脑山区和高寒牧区,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劣, 自然灾害多发,基础设施薄弱,行路难、住房难、上学难、 就医难等问题仍然突出。贫困地区人口素质相对较低,大多 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收入来源和经济结构单一,贫困群众 自我发

4、展能力弱, “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贫困与非 贫困边缘户家庭数量较多,因灾、因病返贫现象突出,导致 巩固和提高扶贫成果难度加大。数据统计显示,在贫困人群 中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因病户数分别占%、 %、 %、 %。( 二 ) 产业扶贫带动能力不强。目前,我县农牧业处于低 层次小农经济状况,规模小、效益低 , 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 推进缓慢,发展和提升空间有限,尤其是虫草经济成为群众 主要收入来源,导致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极为狭窄。集约化、 规模化、产业化的扶贫产业少 ; 热贡文化产业覆盖面小 , 受益 群众少 , 产业化步伐相对缓慢 ; 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集约化 程度低,经济效益不高,辐射带动

5、力不强。( 三 ) 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我县扶贫资金项目小而 散,存在撒胡椒面现象, 更多的是在 “扶农”而不是“扶贫”, 导致专项扶贫资金作用发挥不明显。用整村推进项目发展的 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处于引导发展、激励发展,甚至是 逼着发展的状态。项目资金直接扶持贫困农户,而贫困户自 我发展能力弱,难以应对市场、自然、技术三重风险,项目 实施和产业发展效果差,做到“扶持到户” ,但是“效益不 到户”。此外,易地搬迁群众产业发展滞后,导致相当部分 搬迁群众的经济收入渠道狭窄,除居住条件改善外,经济状 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四 ) 扶贫工作力量薄弱,扶贫帮扶不到位。贫困村“两 委”班子带领群

6、众致富的意识不强、能力有限、本领不足, 脱贫致富方面作用发挥不明显。乡镇未配备扶贫专职人员, 分管人员身兼多职,对扶贫工作投入精力不足、重视不够。 联建单位帮扶工作停留在送资金及衣物,对研究联点村情况, 制定发展思路、推动发展方面办法不多,措施不力。行业部 门扶贫项目资金整合不畅,不少行业部门认识不到位,缺乏 沟通,“单打一”情况依然存在,难以发挥行业扶贫力量整 合效应。三、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 ) 摸实贫困底子,打好攻坚基础。借鉴先看房、次看 粮、再看学生郎、还看技能强不强、最后看有没有残疾重病 躺在床的“五看法”方式,逐村逐户逐人进行精准摸排、规 范识别、分类建档,为开展精

7、准扶贫提供真实情况和准确依 据。一要选准扶贫对象。严格按照个人申请、民主评议、公 示公告、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的程序和环节进行识别,确保 识别过程公开透明、 公平公正, 扶贫对象得到群众广泛认可, 真正把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出来。二要找准致贫原因及脱贫对 策。对贫困村、 贫困户进行认真分析研判, 区分因灾、 因病、 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情况,列出需求 清单,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真正做到致贫原因清、帮 扶措施准。 三要健全档案资料。 收集完善文字资料, 建好县、 乡、村三级精准扶贫数据库, 实行动态管理, 做到有进有出。( 二 ) 聚焦关键领域,加快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8、精准扶贫,就是要聚焦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有针对性地制 定扶持措施,解决关键问题。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扶贫攻坚 机遇,将扶贫开发纳入“十三五”规划,集中力量实施基础 设施建设和扶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加强水利设 施建设。进一步加大饮水工程投入力度,解决全县各乡镇村 庄、牧业点至今未通自来水、部分未实施入户工程、部分自 来水管道年久失修等问题,解决群众饮水困难。加强通村 道路建设。争取实施通村道路硬化项目,解决部分乡镇通村 道路及牧业点未实施道路硬化项目问题。加快农升级改造, 解决新户和牧业点不通电问题。改善贫困户住房条件。争 取实施危房改造项目,完善贫困村住房建设规划,力争尽快 消除贫困户的

9、危房。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游牧民定居 工程和住房奖励补助政策,免除或减少贫困户自筹资金部分, 切实解决贫困户自筹资金困难问题。通过大力改善贫困地区 “水、电、路、房”基础条件, 有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 推进农牧民增收。教育方面,通过校舍安全工程,抓紧落实 标准化校园建设,加大学前教育、中小学建设力度,推动教 育教学规范化、标准化。积极争取学前及幼教教师编制,加 大中小学双语教师培养招录力度,缓解教师缺编、专业不合 理现状,提高全县教育教学水平。同时,统筹政府、社会等 不同资助渠道, 对贫困户 (高中及以上 )学生采取奖、 贷、助、 补、减等多种方式进行资助,努力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

10、就学问题 , 利用 10 年时间实施“一户一名大学生”计划, 阻止贫困的代际相传。医疗方面,探索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 本医疗保障、重特大疾病二次补助、大病医疗救助和大病商 业医疗保险“四道保障线” ,有效缓解看病难问题。同时, 加大县级人民医院争取力度,让农牧民群众享受县级医院医 药费用报销政策,并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配备紧缺医务人 员, 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社会救助方面,有效衔接最 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贫困户符合低保标准的纳 入低保对象,实行应保尽保,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并提高 现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契机,争取将失 地贫困农民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切实解决

11、“城中村” 失地群众生活困难。同时,提高农村牧区单亲家庭、残疾人 及孤儿补助标准,切实解决特殊人群生活困难。此外,对受 自然灾害及非正常因素致贫的特殊困难的群体及时提供扶 贫,进行政策、 资金、物质等方面扶贫帮助。 社会养老方面,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制定符合我县客观实际的长 期发展规划,努力实现一个乡镇一个中心福利机构,一个村 一个幸福园,一个社区一个日间照料场所,将贫困户成员中 无劳动能力老年人纳入社会养老范围,减轻贫困户经济负担。 易地搬迁方面,积极探索多哇、瓜什则、兰采高寒牧区在自 然村(牧业点 )建立生产生活区、乡镇所在地建立生产服务区、 在县城建立生活区,解决少有所学、病有

12、所医、老有所养的 问题。对地质灾害频发、 生存环境恶劣的双朋西乡、 扎毛乡、 加吾乡部分贫困村实施易地搬迁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改 善贫困村群众生存与发展条件。同时,根据特点和群众生产 生活习惯,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扶持手段,通过财政扶贫资 金和其他资金支持易地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确保移民收 入稳定。建议:政府通过用扶贫资金购置或租赁铺面的方式, 隆务古城一条街安置一批,扶持开展传统手工产品加工销售 隆务寺附近开辟热贡文化特色产品销售一条街,安置一批经 营热贡文化旅游产品 ; 隆务庄、加查么新建市场安置一批, 扶持经营农畜产品及建工建材等销售,解决搬迁群众的后续 产业问题。( 三 ) 大力推进

13、产业扶贫,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 产业化扶贫是扶贫开发的必由之路,也是精准扶贫的必然选 择。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制定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 业的专项支持政策。一是强化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贫导 向。以“控制数量、提升质量、规范运行”的工作思路,积 极巩固已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成果,建设和完善生产配套设 施,着力提升合作社效率和发展水平。 充分考虑我县纯牧区、 半农半牧区、川水区草地、畜种、高原农作物和热贡文化等 优势,建议:多哇、兰采、瓜什则高海拔纯牧业区扶持发 展舍饲畜牧业及酥油、 酸奶、风干肉等畜产品生产销售产业 ;双朋西、扎毛、加吾、黄乃亥、曲库乎、牙浪等半农半牧 区扶持发展种草养畜

14、业以及马铃薯、苗木销售加工产业 ; 依 托麦秀原始森林自然风景、双朋西丹霞地貌优势,扎毛、双 朋西库区扶持发展自驾游乐项目,让群众在服务项目中受益, 增加收入;隆务、保安、年都乎等川水地区扶持发展生猪 繁育、藏鸡养殖和唐卡、堆绣、泥塑等热贡艺术产品加工销 售产业 ;扶持建立“农家乐” 、特色种植采摘园、特色养殖休 闲园、吾屯特色文化产业园。通过合作、联营、入股等多种 方式,引导贫困户主动融入集约化生产,吸纳贫困户劳动力 就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实现脱贫致富。二是大力推进金 融扶贫。金融机构要真正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在落实农村土 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 稳定农户承包权、 放活土地经营权, 允许承包

15、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有关精神,将 群众房屋、土地、林地等评估产权抵押贷款,切实为群众发 展生产,创业脱贫致富提供资金支持。创业带领贫困家庭劳 动力就业的创业人员给予小额贷款贴息扶持,鼓励能人创业 扶贫。同时,建立和完善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组织,增加资金 投入,做到扶贫互助资金组织覆盖全县贫困村,确保贫困农 牧民享受金融服务。此外,加大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和督促检 查力度 , 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三是加大农牧民 技能培训力度。有效整合农牧、人社、扶贫等部门项目和 资金,通过举办唐卡、堆绣、泥塑、演艺等热贡文化艺术培 训班和泥瓦工、 挖掘机、烹饪等实用技能培训, 并建立培训、 提高、

16、档案和培训效能追溯机制,促进劳务从体力型向技能 型转变,提升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争取创办县级职 业技术学校,开设以唐卡、堆绣、泥塑以及种养殖专业和课 程,着力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牧民,着力 培养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示范带头人、科技种植养殖能手,积 极发挥带动引领作用。选择管理规范、辐射带动力强、培 训效果好、能够稳定增加农村贫困家庭收入的经济合作组织 给予一定数额的财政扶持资金,用于开展贫困农牧民技能培 训。四是持续加大开展劳务输出力度。强化政府引导,县级 财政专项安排资金,大力扶持贫困群众就业创业,提高自我 发展能力。同时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与其他地区进 行对接洽谈,亲帮亲 , 邻帮邻 , 拓宽劳务输出渠道,扩大劳务 输出规模。培养和鼓励经纪人队伍,发挥经纪人在劳务输出 方面推波助澜作用,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同时,每年向 乡镇下达贫困人口劳务转移任务,并纳入年度考核, 切实 提高劳务输出实效,达到拓宽眼界,转变观念,增加收入的 目的。( 四 ) 切实加强基层,带强扶贫攻坚队伍。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