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6842467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10我们当地的风俗主备人 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和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2、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了解一些风俗的演变,树立保护和传承优良风俗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2、教育学生树立保护和传承优良风俗的意识教法与学法1、课堂讨论法 2、自主探究教学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的相关节日风俗,传说故事等资料教 学 流 程个性化修改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课件:出生时的相关风俗)1、教师:课件中的风俗和你们那儿的一样吗?你知道

2、的出生时的风俗有哪些?2、学生:学生畅所欲言。3、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我们当地的风俗二、风俗就在我们身边1、师:课件展示出生,满月时的风俗,简单介绍,提问:伴随我成长的风俗还有哪些?2、生:小组交流展示(课前已经搜集的资料)3、师:伴随你成长的风俗还有哪些?这些风俗寄托了长辈们哪些美好的愿望?4、生畅所欲言。5、教师小结:这些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寄托了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三、活动园(一)“十二生肖”风俗1、深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风俗的相关知识。2、课堂展示交流将课前收集准备的与生肖有关的故事,传说与大家分享。(二)尊老敬老风俗介绍会1、了解寿宴食品2、介绍自己家乡是如何为老人祝寿的。3、

3、小组交流:在你的家乡,还有哪些风俗与尊老有关?教师小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下去。四、奇妙的节日风俗1、阅读角自由读,了解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相关资料。2、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你们那里是怎样庆祝这个节日的?小组交流。展示汇报。生1:山东省长岛县日出前要取草木上的露水洗脸,洗眼,俗称“拉露水”。生2:我们那里吃粽子和鸡蛋。3、我们还有哪些共同的节日呢?讨论交流一下吧。小结: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但是,相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就形成了各地有差异的节日风俗。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1、教师:上一节课我们交流了伴随我们成长的风俗,尊老敬老的风俗和我们中国的一些重要的传

4、统节日。分别有哪些?生:回答相关问题。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2、这节课我们将主要来了解一下许多地方当地的特有节日,以及一些风俗的演变。二、教学过程(一)不同地方特有的节日1、课件展示几个不同地方的特有节日,让学生了解。黑龙江的“饮水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月三”歌节;西藏自治区的“藏历新年”;福建省的“孝顺节”。2、展示交流师:把你课前搜集的感兴趣的节日的来历和风俗与大家分享一下吧。3、课件展示除夕剪纸和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习俗,了解他们寄托的愿望和情感。4、活动园你们当地的节日风俗寄托了家乡人什么样的愿望和情感呢?交流一下吧。小结: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表达

5、了人们多样的情感。(二)风俗的演变1、师: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2、展示交流把你课前的小调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3、活动园(1)师:对于放鞭炮,你的看法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生:学生展开讨论,并阐述观点。(2)师:说一说你们清明节开展过哪些文明祭扫活动? 小组讨论交流。4、阅读角 (1)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找出有关重阳节的时间,别名,风俗活动等相关信息。(2)回答问题:你能说说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措施对保护重阳节风俗有什么意义吗?5、诗词欣赏课件展示一些以“重阳”为主题的诗词歌赋。小结:随

6、着时代的变迁,有一些优良的风俗逐渐被人们遗忘,令人痛心,为留住这些优良风俗,国家和社会都在努力,我们少年儿童也要贡献一份力量。作业:课下同学们再收集一些以“重阳”为主题的诗词歌赋,下节课我们开个重阳诗会。随堂评价教师层面学生层面课 题10我们当地的风俗主备人 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的节日风俗和身边不同的风俗,体会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和乐趣。2、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养成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3、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1、知道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有哪些。2、了解风俗的演变过程。教法

7、与学法教师引导点拨 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搜集有关风俗的资料教 学 流 程个性化修改第一课时一、汇报交流:找生上台展示自己刚出生以及满月时的照片,介绍自己的生肖属相,同时让生根据自己跟家长了解的情况,介绍自己出生及满月时家长都做了哪些跟我们当地习俗有关的活动。找其他生介绍伴随我们成长的习俗还有哪些?这些风俗寄托了长辈们哪些美好的祝愿?二、小组展示:伴随我们成长的很多风俗体现了爱幼的传统,相应地,也有很多风俗体现了尊老的美德,你都知道我们家乡人们是怎样给老人祝寿的吗?小组展示自己组搜集到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可以是父母给爷爷奶奶过生日时的一些图片)三、你说我讲:

8、 1、师拿出一副春联,让生说一说这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张贴?引出春节,找生汇报春节时习俗有哪些。 2、生上台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其它传统节日及不同地区的相应风俗,其他同学可以随时上台进行补充。 3、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传统节日,我国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还有哪些特殊的节日及民俗活动,把自己搜集到的相关材料进行展示汇报。 4、教师课件展示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相关知识。 5、介绍我们当地的节日风俗,想一想,这些风俗寄托了家乡人怎样的愿望和情感?四、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再适应社会发展,这就需要淘汰

9、或者加以变革。我们当地有哪些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风俗?根据自己的调查,汇报交流。二、讨论交流:1、以前人们一到春节以及元宵节、中秋节等,都要放鞭炮进行庆祝,但现在,放鞭炮的却越来越少,对于这一点,同学们有怎样的看法?说说自己的理由。(学生各抒己见。)2、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还有哪些节日习俗发生了演变,对于这些演变,你又有怎样的看法?3、随着时代变迁,有一些优良的风俗逐渐被人们遗忘,令人痛心,为了留住这些优良风格,国家和社会都在努力。课件出示重阳节的有关材料。找生说一下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措施对保护重阳节有什么意义?结合相关资料进行说明。三、个性化作业: 1、 收集以“重阳”为主题的诗词歌赋。2、 请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或者采访长辈等途径,调查一下自己所生活的地区有哪些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风俗。4、 拓展延伸:把你感兴趣的节日风俗做成手抄报或调查表。随堂评价教师层面学生们对身边的风俗比较了解,很感兴趣;对于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也掌握的很全面。极个别学生上课交流不积极,有待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层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