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复习资料经典法则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684194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经典法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经典法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经典法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经典法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经典法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经典法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复习资料经典法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bstract: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plastic partstructure service requirement, moundingintroduced现代汉语复习资料题型:一、 填空(25):定义、性质二、 单选(20)三、 拼写(20):拼音写汉字(10) 、汉字写拼音(10)四、 分析改错(26):分析音节结构(8) 、合成词的类型(6) 、义素分析(6) 、改错别字(8)五、 简答题(9):以下五题中任选一题为考题。1、 现代汉语的特点(10 页)2、 语音的性质(20 页)3、 观察元音的分类(60 页)4、

2、 轻声的规律(106 页)5、 词汇的发展变化(323 页)PS:简答题答案:一、现代汉语的特点:(一) 、语音方面: 1、没有复辅音;2、元音占优势;3、有声调;(二) 、词汇方面: 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3、双音节词占优势;(三) 、语法方面: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4、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二、语音的性质:(一) 、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长;音色。(二) 、生理属性:肺和气管(动力区) ;喉头和声带(声源区) ;口腔、鼻腔和咽腔(调音区) 。(三) 、

3、社会属性。 (本质属性)三、观察元音的分类:(一)舌位的高低:高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二)舌位的前后: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三)唇形的圆展: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四、轻声的规律:1、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和语气词“吧、嘛、呢、啊”等;2、部分单纯词中的叠音词和合成词中重叠式的后一音节;3、构词后缀“子、头”和表示群体的“们” ;4、名次、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语素或词;5、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词“来、去、起来、下去” ;6、常用的一部分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要读轻声;7、下列词语里加着重号的字要读轻声:来来去去 打打闹闹 黑不溜秋 傻不愣登 胡里胡涂 啰里啰嗦五

4、、 词汇的发展变化:(一) 、新词的产生;(二) 、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三)词义的演变:1、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 3、词义的缩小。重点内容: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它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 共同语是一个民

5、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可以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在很长时间里,仍可以与共同语同时存在。 古代汉民族共同语:春秋的“雅言” ;汉代的“通语” ;明代的“官话” ;现代的“国语”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普通话” 。 汉语方言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记住方言区,代表话。了解分布,详见图)1 北方方言又叫官话方言或北方话,代表话是北京话。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分布区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北方方言又可根据其内部的差异分为四个较小的方言:(1)华

6、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2)西北方言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以及新疆汉民族居住地区。(3)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地区、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4)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2吴方言又叫吴语,代表话早期是苏州话,现为上海话和苏州话。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浙江的大部分。3湘方言又叫湘语,代表话是长沙话。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西北角除外)

7、。4赣方言又叫赣语,代表话是南昌话。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东北沿长江地区和南部除外)。5客家方言又叫客家话,代表话是广东梅县话。客家方言是因古时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而形成,分布较为零散,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海外华人社区也有客家话分布。6闽方言又叫闽语,主要分布在福建和海南的大部分地区、广东东部潮汕地区、雷州半岛部分地区、浙江南部温州地区的一部分、广西的少数地区及台湾省的大多数汉人居住地,东南亚一带华人社区分布也较为广泛。闽方言是各方言中内部差异最大、语音现象最复杂的一个方言,又可分为闽东、闽南、闽

8、北、闽中、莆仙五个次方言。其中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福建东部闽江下游;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分布在闽南二十四县、台湾及广东的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省及浙江南部。7粤方言又叫粤语,代表话是广州话,分布在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东部、南部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美洲、澳洲华人社区也有广泛分布。 就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闽、粤方言与普通话差别最大,吴方言次之,湘、赣客家等方言与普通话距离相对较小。 现代汉语特点:见简答题答案。第二章 语音第一节 语音概说 语音的特点:详见简答题答案 音素: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这是从音色的角度进行划分的。 辅音和元音的区别:1

9、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时要受到某部位的阻碍。元音发音时,气流在咽头、口腔不受阻碍。这是元音和辅音的最主要区别。2辅音发音时,构成阻碍的部位比较紧张,其他部位比较松弛。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3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元音发音时,气流较弱。4辅音发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元音发音时,声带要颤动,发音比辅音响亮。 音位: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汉字拼音法案包括的内容: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第二节 声母 普通话共 21 个声母。 普通话声母总表(还要背诵音标):填空、选择题塞

10、 音 塞擦音 擦 音 鼻音 边音清 音 清 音发音部位不送气 送气 不送气 送气 清音 浊音 浊音 浊音双唇音 b p m唇齿音 f舌尖前音 z c s舌尖中音 d t n l舌尖后音 zh ch sh r舌面音 j q x舌根音 g k h 发音时声带颤动的是浊音,又叫带音;声带不颤动的是清音,又叫不带音。 声母的辩证:只考应用,不考理论。第三节 韵母 普通话共有 39 个韵母。按结构可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带鼻音韵母;按开头元音发音口形可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简称“四呼” ;按韵尾分类课分为无韵尾韵母、元音韵尾韵母、鼻音韵尾韵母。 普通话韵母总表 (要背诵音标)开口呼 齐齿呼

11、合口呼 撮口呼-i i u i u o uo e ie e单元音韵母er 无韵尾韵母i ui ei uei o io 复元音韵母ou iou 元音韵尾韵母n in un nen in uen nn in un en in uen 带鼻音韵母on ion鼻音韵尾韵母 观察元音的分类:详见简答题答案 韵头由“i、u、 ”充当;韵腹由“、o 、 e、”充当, “i、u、 、 -i 、er”也可作韵腹。 72 页声母辩证表,考运用。第四节 声调 声调:声调是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即声调的实际读法。调类:就是声调的类别或种类,把调值相同的字归在一起,

12、便为一个调类。 声调分类:阴平:55 调、 阳平:35 调、上声:214 调、去声:51 调 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双唇音 b、p、m 只能拼开口呼、齐齿呼,不能拼撮口呼,除 u 以外,其他的合口呼都不能拼。2、唇齿音 f 只能拼开口呼,不能拼齐齿呼、撮口呼,除 u 以外,其他的合口呼都不能拼。3、舌尖中音 d、t 能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而不能拼撮口呼。n、l 能拼四呼。4、舌面音 j、q、x 只能拼齐齿呼、撮口呼,不能拼开口呼、合口呼。5、舌尖前音 z、 c、s,舌尖后音 zh、ch、sh、r ,舌根音 g、k、h 只能拼开口呼、合口呼,不能 拼齐齿呼、撮口呼。6、

13、零声母四呼都有字。普通话声韵配合简表开口呼 齐齿呼 合口呼 撮口呼双唇音 b、p、m + + 只跟 u 相拼唇齿音 f + 只跟 u 相拼d、t 舌尖中音n、l+ + +舌面 j、q、x + +舌根音 g、k、h + + 舌尖后音 zh、ch、sh、r + + 舌尖前音 z、c、s + + 零声母 + + + +第六节 音变(考运用) 上声变调:1、上声音节在阴平、阳平、去声(非上声音节)前,变 214 为 21 2、上声音节在上声音节的前面,即两个上声相连,则前一个上声的调值由 214 变为35,与普通话阳平的调值相同,而后一个上声保持原来的调值不变。3、三个上声音节相连,如果后面没有紧跟着

14、其他音节,也不带什么语气,末尾音节一般不变调。分为两种情况:当词语的结构是“双单格”时,即 21 结构,开头和当中的上声音节调值变为 35,跟阳平的调值一样;当词语的结构是“单双格”时,即12 结构,开头音节处在被强调的逻辑重音时,读作“半上” ,调值变为 21,当中音节则按两上变调规律变为 35。去声变调:两个去声相连,如果第一个不是重读音节则将其变成 35。“一” 、 “不”变调: “一”有三种变况:在去声音节前调值由 55 变为 35,跟阳平的调值一样;在阴平、阳平、上声(非去声)前,调值由 55 变为 51跟去声的调值一样;夹在词语中间的时候读轻声。“不”有两种变况:“不”在去声音节前

15、调值由 51 变为 35,跟阳平的调值一样;夹在词语中间的时候读轻声。形容词重叠的变调:1、AA 式的变调:叠字形容词 AA 式第二个音节原字调是阳平、上声、去声(非阴平)时,AA 式后加“儿尾” ,重叠的第二个音节变成“儿化韵”时,调可以变成平调 55 调值,跟阴平的调值一样2、ABB 式、AABB 式的变调当后面两个叠字音节的声调是阳平、上声、去声(非阴平)时,调值变为高平调 55,跟阴平的调值一样,AABB 式中的第二个 A读轻声。 轻声的规律:详见简答题答案。 儿化的表示方式:在末尾加上“r” 。第七节 音位 / a /的音位变体(背诵)音位变体 出现条件 a 韵尾-i、-n之前 A 无韵尾 韵尾-u、-ng之前 韵头i- 和韵尾-n之间第三章 汉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殷商的甲骨文,距现在已有 3000 多年的历史了,从形体和造字法上看,甲骨文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 世界上的文字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