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09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41752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09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南省2009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南省2009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南省2009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南省2009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09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09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新人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岳阳市一中2009年上期高三第七次考试语文试卷 时量:150分钟 分值:150分第卷(33分)一、语文知识及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宝藏(cng) 捧场(chng) 答复(d) 置之度外(d) 、提供(gng) 生肖(xio) 间距(jin) 味同嚼蜡(jio)、躯壳(k) 遒劲(jng) 经幢(chung) 不着边际(zhu)、应许(yng) 糜费(m) 脚色(ju) 绝无仅有(j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犹如在风中漾

2、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B、一位面壁写作的世界级文豪,一个非常怜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为什么?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地揣摹、体会它。C、少年宫门前塑着一个神采奕奕的孙悟空:一手捧着本脍炙人口的西游记,一手竖起大拇指,那夸张的造型,似乎在宣泄着心头的喜悦。D、一幅巨型的海报上:一位青春美少女,捧着一大叠书,脸上露出了灿然的笑容,这既是一种满足,也是一种自豪。人们远远地端详着海报,心头涌起了无限向往。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贩黄窝点曾经在去年七月两次停业,待风声一过又顶风作案B、如果钓鱼岛受到他

3、国侵犯,美国也将共同应对。麻生太郎的言论立即引起了中国的强烈抗议。关于钓鱼岛问题,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2月28日在会见日本外相中曾根弘文时表示,日方应在钓鱼岛问题上谨言慎行。C、央视在少投入多产出上做得简直登峰造极,不但保证了节目质量,明星阵容,而且带给演员“一夜出名”的真实回报。D、丫型凹凸滚轴按摩器、瘦脸面罩等,对于减肥人来说是一点也不陌生的减肥方法,但医生说,其实这些另类减肥方法一点科学依据也没有,除了手术和节食外,运动永远是减肥的不二法门。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1月16日,昆明市林业公安局在市区检查宾馆饭店时,查获已被宰杀的穿山甲两只、巨晰两只、熊掌四只。B、受世界

4、金融危机的影响,有着150多年历史,为全球投资者的金融需求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的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已申请破产。C、当前,国营企业损失严重,而大型国营企业的损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企业内控机制缺失、监督管理不严有关。D、国家将加大资助困难学生、优抚救济、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水平。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至于中国戏曲舞台上的演员和角色,他们既是“合二为一”的,又是“一分为二的”; 。演员的技艺刻画了角色的能耐, , 。 ,艺术家所能发挥的天地是双倍的。观众既欣赏到角色的本领,同时也欣赏到演员的超凡功力,得到

5、双重的满足演员有时进入角色而表现角色,有时跳出角色表现自己演员的功夫又加强了角色的魅力演员与角色,真真假假、浑然一体A、B、 C、 D、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宋代“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有两句诗:“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一些选本将“分茶”释为“品茶”。薛瑞生先生撰文,认为“分茶”并非“品茶”,而是“用煎好的水去点茶,然后分给吃茶者”。薛先生对释“分茶”为“品茶”的批评是对的,但对“分茶”的解释却难以服人。 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全诗,可知“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是说在百无聊赖中以“闲作草”与“戏分茶

6、”来打发时光,排遣苦闷。其中“戏”字给“分茶”定了性质,即“分茶”既非品茶也非“点茶”,更不是用煎好的水去“点茶”再分给吃茶者。宋人杨万里有一首专咏“分茶”的诗澹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其中“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等句,是说“分茶”乃一种能于茶汤面幻化出奇异物象的供人观玩的游戏。这种游戏在陆、杨前的五代、宋初人陶谷所著清异录卷下茗荈条记云:“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时人谓之茶百戏。”陆、杨诗中的“分茶”无疑就是这种早已存在的“茶百戏”或曰“汤戏”,但在宋人诗词中不见“茶百戏”或“汤戏”之称,盖其初起俗称“茶百戏”,而文人参与后又给它起了“分茶戏”的雅名并简称“分茶”而

7、已。至于“分茶”与当时盛行的“点茶”有什么关系?“分茶”即“点茶”是薛文与茶学界共同的观点,但杨诗所言“分茶”毕竟与宋徽宗大观茶论中写的“点茶”不同,故持此观点者又说“分茶”偶尔又专指点茶法中特有的技巧。虽然目前将宋人诗词中的“分茶”均释为茶游戏尚有一定困难,有时解为“点茶”似乎可通;但可证“点茶”为茶技艺者无任何记载,而“分茶”为茶游戏毕竟有陆、杨诗与清异录可证。宋代还盛行“斗茶”,它与“分茶”又是什么关系呢?薛文又说:“正因为分茶是一种技艺,才有斗茶之举;斗茶即分茶的本领,相去仅一水二水而已。”此乃不了解“斗茶”历史之误。唐代已有比试煎(烹)茶技艺的,又称茗战。宋人撰梅妃传记唐玄宗语:“此

8、梅精也,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斗茶今又胜我矣。”至宋,煎茶方式发展为“点茶”,“斗茶”则变为斗“点茶”。建安斗“点茶”以汤面水痕出现早晚定胜负,即宋徽宗大观茶论中所言“相去一水二水”也。是否有斗“分茶”,则值得怀疑,因为“分茶”所幻化出的奇异物象须臾即散,没有分辨优劣高下的时间。6、不属于“分茶确实不能释为品茶”这一看法依据的一项是( )A、“戏分茶”的“戏”字给“分茶”定了性质。B、杨万里“分茶”诗揭示了“分茶”的性质。C、陶谷清异录中描述了“分茶”的情形。D、文人参与“分茶”活动后又给它起了雅名。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与薛先生在“分茶”并非“品茶”的看法上

9、是一致的。B、把宋人诗词中的“分茶”解释为一种茶游戏目前是没有证据的。C、陆、杨诗中的“分茶”就是“茶百戏”、“汤戏”,后来可能又叫“分茶戏”D、薛先生认为“分茶”“点茶”属茶技艺,但本文作者持怀疑态度,因为诗文与历史文献无任何记载可以证明这一说法。8、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的“茗战”发展至宋代,便成了“斗茶”,这二者在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B、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繁荣时期,与茶有关的诗文作品和理论著作颇为丰富。C、宋徽宗大观茶论中对“斗茶”有所记载,此论著否认了斗“分茶”的说法。D、薛瑞生与本文作者对“分茶”的理解不同,使得他们对“斗茶”的理解也不同。三、文言文阅读(

10、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象祠记 王守仁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宜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祠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

11、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底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见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

12、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苗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注:象祠:象的祠庙。象,人名,传说中虞舜的弟弟。象死后,当地人在有鼻为他建了祠庙。有鼻:古地名,在今湖南道县境内。相传舜封象于此。 格:感化。 烝烝乂,不格奸:烝烝,上进的样子;乂,治理;格,到;不格奸,不至于做坏事。 瞽瞍(g su):舜父名。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其祠屋 新:重修,重新修整B、意象之死 意:猜测,料想 C、克谐以孝 克:克制,约束 D、不底于奸 底:通“抵

13、”,到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举而不敢废也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B、 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其孰能讥之乎C、 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D、 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品德不好的象却受到苗民立祠祭祀,作者认为可能是象后来被舜的品德感化了。B、唐人之所以毁掉象祠,是因为唐人认为象的德性很差:作为儿子却不孝顺,作为弟弟却很傲慢。C、作者引用书上的话,是为了说明象已经被感化,变得很孝顺、上进、不做坏事了D、本文的主旨是“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具有鼓励人改过从善的积极意义。 第卷(非选择题共117分)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 翻译: 。 (2)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 翻译: 。 (3)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 翻译: 。 13、原文说“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