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6838575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X年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X年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X年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X年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讲话(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讲话XX年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讲话XX年是*市实施教育强市的第五年、也是 * 市振兴教育五年行动计划的第三年、 是* 城区基础教育三年攻坚计划的最后一年, 是各项目标与各项改革推进最关键的一年。基础教育科将继续强化全市基 础教育管理的常规工作、继续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工作、 继续跟进牵头主持的 3 大项目的实施工作 , 使基础教育的管 理与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一、抓实基础 , 突出中心。 基础教育管理坚持以“服务学校办学、服务教师发展、服务学生成长”为宗旨 , 以“促进均衡、创建特色、提升质 量、优化服务”为工作重点 , 以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和区域整 体推进为路径

2、, 努力促进 * 教育高品质、有特色的持续发展。基础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提质量、促均衡、创特色 基础教育工作推进的策略是区域性、整体性、目标性、创新 性。二、夯实路径 , 落实主体。1、围绕一个目标。围绕“均衡发展、提升质量”目标 促进基础教育内涵提升与品质改善 , 让每一个学生能享受适 合自己成长的教育。2、落实两条主线。一是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升教育 发展水平为主线 ; 二是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 , 加强直属高中 学校、县市区教育教学管理责任落实为主线。3、突出三项重点 , 发挥引领突破作用。扎实推进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 , 进一步实现区域基本均衡 , 探索优质均衡发展 路径; 全面实施办

3、学水平监控与评价 ,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 学质量 ; 继续深化特色学校建设 , 进一步满足学生个性化成 长需要 ,改善学校育人品质。4、推进四项改革。(1) 完善招生考试管理改革。继续实施义务教育招生区 域联动 ,继续采用“学位联系表”申请入学 ,编写并免费发放 学生入学就读宣传手册 , 保证每一个孩子有学上 , 做到“四统 一、三确保” ; 城区高中继续实施网络招生录取 , 规范招生秩 序 ; 积极探索中考与高中招生录取改革试点, 进一步理顺考试与命题职责。(2) 对中小学办学质量实施监控与评价。继续开展对县 市区教学管理的综合评价、分类评价 ; 探索学校办学水平的 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 实施

4、素质教育示范校评选 , 激发学校与 县市区区域提升办学质量的内部活力。(3)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管理 , 攻坚克难 , 勇于创新 , 逐 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化学校的管理机制。一是继续加大落实 * 市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力度,逐步形成区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验与特色 ; 二是积极支持 有办学条件的普通高中学校进行探索初中与高中教学衔接 机制的改革试点与实践研究 , 拓展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 三 是继续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策略 , 全面实施 * 市普通 高教育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 , 积极支持普通高中学校参与 综合高中发展的实践与研究。四是加强 * 市 7 个县市区所承 担的五个省

5、级项目的改革试点工作的管理与指导 , 力争在全 省形成特色与经验。(4) 推进学生综合评价改革 , 完善和应用好基础教育公 共服务平台 , 扩充学生成长信息服务指导 , 发挥区域监控与 评价作用 ; 积极探索学校与学生家庭教育信息化管理, 探索实践建设“智慧校园服务云平台”管理应用系统 ( 在贺嘉土 小学试点 ), 促进学生成长、提升班级管理与文化建设。5、抓实提升区域教育发展品质的六条路径。(1) 区域整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 区域整体推进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3) 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发展 ;(4) 区域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5) 区域整体推进校本教研 工作 ;(6)

6、 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及创新型人才培养。三、强化措施 , 扎实管理。( 一 )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 提升区域教育的内涵发展品质。1、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进一步落实基础教育课程要求 , 开齐开好各类课程 , 开足课时 , 面向全体学生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 来带动课程观、教育观、质量观的改变 , 来促进教育方式和 手段的变革 , 来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 为学生的 生命成长奠基。2、努力打造一批课改典型 , 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继续开展“整体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县市区”创 建活动 ; 建设好第三批 55 所课改基地 ,

7、三年累计建成 150 所 市级课改基地校 ; 评选第三批 10 所市级课改样板校 , 三年累 计建设市级课改样板校 30-50 所,建设 4所省级样板校 , 力争 新建省级课改样板校 1-2 所; 建设 5-7 个市级课改推广中心 ( 各学段 ); 评选 50-80 所县市区课改样板建设校 , 县域累计建 成率超过 50%。3、树立和挖掘本土课堂教学改革典型。推树义务教育 阶段, 特别是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典型 , 县市区要分学 段召开课堂教学改革整体推进会。全市将在 * 市七中召开课 改推进经验现场会。4、成立 * 市小学课改联盟、初中课改联盟、高中课改 联盟。发挥区域课改典型与实践经验的

8、引领示范和团队合作 带动、辐射的作用 , 促进各学段课改工作全面性、区域性发 展。各级教研部门要积极开展各学段的有效课堂教学优质 课竞赛活动 , 及教学视导和课堂诊断活动。5、继续完善市、县 (市、区 )两级义务教育质量检测评 估体系和城区高中教育质量检测评估体系。确保全市初中毕 业生合格率达到 95%以上, 全市普通高中毕业合格率达到 95% 以上, 确保全市高考质量进一步提升 , 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 平。6、实施素质教育示范校、示范区建设与评选工作。继 续实施城区初中创优工程建设 ; 以市区初中创优工作为样板 , 整体推进区域初中创优工作 , 构建以县市区为主体的创优工 作长效机制 , 促

9、进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创建省、市级素质 教育示范校、示范区 ( 县)。完成 6-8 所“城区优质初中培育 学校”和 3-5 所“城区优质初中学校”的创建任务 ( 以硬件 建设为基础 , 以课堂效益为核心 , 创新重点项目支持方式 , 推 行项目申报制 , 从实验室、图书室、心理咨询室、信息技术 装备升级、校园文化、高效课堂模式建设等方面为城区初中 提供 12-18 个申报项目 ); 制定素质教育示范校评选细则 , 各 县市区实施素质教育培育校、示范校分步建设和推选 , 学校 申报 , 专家评审。7、积极推进市县区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和课外活动 基地建设 ,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对课外活动

10、基地实践应 用指导 ;* 市示范性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完成规划设计并开工 建设。8、推进创新型人才的个性化培养。提供适合每一个学 生的教育 , 落实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强化课程资源开发、人 才成长规划、培养过程管理、培养业绩评价、后勤服务保障 等措施。做好“新学校行动”项目推广工作。9、进一步夯实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基础 , 全面提高教育 发展水平。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 100%、小学辍学率为 0, 小 学升学率 100%、初中年辍学率在 1%以内,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5%以上。( 二 ) 切实促进均衡发展 , 改善学校发展品质发展的内涵 结构 1、县市区要扎实推进合格学校建设 , 确保在完成所有完

11、全小学以上的合格学校建设任务后实现基本均衡向优质均 衡转变。 XX 年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将以村小为重点 ,* 市将完 成完全小学以上的合格学校建设任务 ; 县市区要尽快规划和 启动教学点校的合格学校建设工作 , 全市实现义务教育初步 均衡目标 ; 城区积极探索义务教育向基本均衡、优质均衡转 变的路径策略。城区新建、改扩建学校 9 所, 把一批村小和 教学点建成合格学校。继续开展省、市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先进县市区创建工作 ,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 、继续 实施“百校帮扶”项目。落实各项举措 , 力求帮扶对象有实 质性的变化。继续对帮扶内容、帮扶效果、帮扶机制进行考 核管理 ,并作为优质

12、学校建设、课改样板校建设的参考条件 , 市教育局将对县市区教育局落实帮扶工作实效进行考核 , 评 出帮扶先进县市和优秀学校。3、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加强课程资源 建设与应用。开展“区域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先进 县市区创建活动。4、各县市区逐步解决“择校”与大班额问题。各县市 区加大学校扩改建的力度 ,增加学位供给量 , 继续扩大城区 及县城小学、初中学位 , 降低班额 ,保障弱势群体适龄儿童的 平等就学权利 , 确保残疾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到80%以上 ,积极接纳具备资格要求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 做好进城 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服务工作。5、改善学校品质发展的内涵结构。

13、 积极开展小学的学科教学活动课程特色建构 ; 积极推进 初中的学科兴趣课程开发与课程整合 ; 分片推进普通高中的 多样化发展分类实施 ; 进一步促进公办与民办学校的结构性 规模的合理调适。6、积极探索中小学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的评价工作。( 三 ) 全面推进学校特色建设。1、完善 * 市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实施办法 。继 续开展创建省、市、县级“书香校园” 、“科技创新教育示范 校”、“课改样板建设校”等八个基本类型为基础的特色评选 活动, 同时实施学校自主申报特色项目 , 参加县区推荐的学 校特色评选活动。遵循“全面启动、点面结合、文化引领、 项目驱动、 分类指导、 自主发展” 原则, 形成

14、一校一品格局。 支持 * 市二中承办湖南省第三十四届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支持举办读书演讲、经典诵读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 动。2、举办第三届课程改革与特色学校建设的校长论坛, 积极探索学校特色发展思路 , 加快特色学校建设步伐。3、继续开展特色项目的申报、评估工作。立足本县市 区、本校实际 , 创造性地开展创建“三育特色学校”工作。 XX 年将按照方案评比市级 10 所“课改样板校” ;10 所“书 香校园” ;6-10 所“科技创新教育示范校”等八个基本类型 的推荐评选工作 ; 开展学校自主项目特色的申报评选工作 , 加快一校一品的特色发展 ; 创建 1-2 所省级特色高中培育校 , 创建

15、 5-8 所市级特色学校培育校 , 评审、重点指导建设 2-3 所创新型人才培养高中实验校。( 四 ) 强化管理 , 全面提升质量。1. 规范课程管理。一是全面落实课程要求 , 开齐开好课 程, 开足课时 , 尤其要加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规划、综合 实践课程的管理 , 开展地域文化、传统美德等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加强农村学校英语、音体美等课程的管理 ; 加强高中 考查科目的管理 ,XX 年 4 月底前完成对市级普通高中考查科 目的抽查工作 , 落实省厅管理要求 , 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2、加大教育信息技术应用 , 提高教学效率。积极推动各 县市区创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 整

16、体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 推广、应用,加强教育资源建设 , 提高教学效率。3 深化课程改革 ,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各直属学校和 各县市教育局要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以转变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为主要途径 , 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组织与指 导中小学校开展“构建有效课堂 ,实施有效作业”的研究 , 切 实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 , 在各学段确立有效作业实践探索 的示范校 , 进行经验推广。检验课堂改革有效的标准是“高 质低负”。4.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继续扎实开展高中教学教研视导 工作。以学考高考课堂效果为重点 ,抓目标管理的落实 ; 以课 程管理、教育教学教研、课堂教学与改革、队伍建设、特色 建设、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招生制度改革等内涵发展为重点 进行视导。视导结果 , 纳入年度综合评价体系中。各县市区 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