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评估9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36438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评估9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评估9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评估9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评估9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评估9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评估9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评估9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评估专题评估九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杜甫在夔州杜甫在夔州最初居住的“客堂”,是在山坡上架木盖起的简陋的房屋;这类的房屋散布在山腰,好像是鸟巢一般。他到这里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夔州人民的习惯,用竹筒把水从山泉引到他居住的地方。又因为乌鸡能医治风痹,他养了许多鸡,并且催促他的长子宗文在墙东树立鸡栅对于生活上的一些琐事,他下了一番布置的工夫。夔州是三峡里的山城。这里的山川既雄壮又险恶,杜甫一到这里,便开始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它们。他一再歌咏的是白帝城,他感到这座城是“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上白帝城二首之一)。另一方面,给杜甫的印象最深

2、的,是夔州人民的生活。他看见夔州的许多女子因为男丁缺乏,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结婚,她们每天到山上砍柴背到市上出卖,供养一家,有时还冒着危险贩卖一些私盐回来。人们不深究原因,只说,她们面貌丑陋,所以找不到丈夫,杜甫却反过来问:“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负薪行)他看见峡中的男子,少数富有的驾着大船经商,大多数贫穷的终生充当劳苦的船夫。人们说,这里的人都器量狭窄,只图眼前的利益,杜甫也反过来问:“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最能行)峡中的人民大部分过着穷苦可怜的生活,而夔州却是阔绰的估客胡商必经之地,这两种生活的对照杜甫也写得很清楚。除了歌咏山川和人民生活外,杜甫在这时有了充裕的时

3、间,回忆他的青年时代。他在偏僻的山城与外边广大的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因此过去的一切经历在他面前活动起来。他写了不少长篇的诗叙述他过去的生活。他写壮游诗,从七岁学诗起经过吴越齐赵的漫游、长安时代、安史之乱,一直到滞留巴蜀,是一篇完整的自传。他还写了八首长诗,怀念八个人物,集在一起,叫做八哀诗,但它们只有历史的价值,艺术方面并不算是成功的作品。杜甫在这时因为与外面的世界脱离,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他在成都草堂时说他写诗的态度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前两句说他长安时代以来对于诗的努力,极力避免庸俗,生活越艰难,作诗也越刻苦;后两句则说明在草堂

4、的生活较为清闲,对着美丽的自然界可以信口成章了。无论是刻苦努力,或是信口成章,由于他有充实的生活体验,都能写出像他天宝末年以后那样富有创造性的诗歌。但是到了夔州,他又把一部分的精力用到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边去了。他在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里说“晚节渐于诗律细”,又在解闷十二首里说“颇学阴(阴铿)何(何逊)苦用心”。并且在指导儿子宗武学诗时,也教他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辞藻:这好像又把诗歌扯回到“研揣声病、寻章摘句”的时代里去。但杜甫夔州时代的诗并不是每一首都是这样写成的。他用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代表作品最明显的是秋兴八首诸将五首。这些诗里不是没有接触到实际的问题,不是没有说到国家的灾难与人民的贫困,不

5、是没有写出时代的变迁和自己热烈的想望,可是这些宝贵的内容被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词藻给蒙盖住了,使后来杜诗的读者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词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因此在解释上也发生分歧。与此相反,反倒是在写怀里毫不费力地写出来的“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读起来觉得亲切动人;而像宿江边阁里“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那样的诗句足以表达出诗人的品格。杜甫在夔州,身体时好时坏,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都不断地缠绕着他,最后牙齿落了一半,耳也聋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他在这情形下,两年内写了四百三十余篇诗,占有他全集诗中的七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不少的长篇,这是一个

6、丰富的创作时期。由于生活的限制,在内容和思想上比起过去的作品都略有逊色,但其中也不缺登高这样的杰作。(节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杜甫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三峡里山城的雄壮险恶,这说明诗人十分注重以恰当的文字形式表现作品内容。B负薪行和最能行等诗歌反映了峡中人民穷苦可怜的生活状况,是杜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诗篇。C“晚节渐于诗律细”“颇学阴(阴铿)何(何逊)苦用心”,说明杜甫晚年作诗时在字句和音律上下了很大工夫。D杜甫的一些注重音节与词藻的诗使读者迷惑与陶醉,以至于翻来覆去地诵读也难以知道诗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E“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诗人在老病时

7、也没忘记国家的灾难和自己的责任,质朴的诗句中表现了诗人的品格。答案:BD 解析:B项,说“是杜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诗篇”,文中没有依据;D项,原文的意思是“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词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是说读诗时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2从传记中看,杜甫在夔州时的诗歌创作题材上具有哪些特色?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有的诗歌颂夔州美丽的山川景物,如上白帝城二首;(2)有的诗歌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如负薪行最能行等;(3)有的诗歌回忆了自己的青年时代,还有一些诗歌怀念友人,如壮游八哀诗等。解析: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做这类题既要做到通读全文,紧

8、扣文本,更要做到“瞻前顾后”,不遗漏任何必要的信息。第三段中的“除了歌咏山川和人民生活外写了不少长篇的诗叙述他过去的生活”点出诗歌创作的题材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都是关键的信息点,这些都不要遗漏。3文章最后说“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依据所选的这部分文字,你认为影响作者创作的背景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1)山城夔州雄壮险恶的山川。(2)夔州人民贫富之间巨大差异的生活。(3)与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4)把一部分的精力用于雕琢字句、推敲音律。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全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综合解答。4第四段说杜甫“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你认为“变”

9、在何处?这一改变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依据文本加以探究。答案要点:第一问:“变”在注重于雕琢字句和推敲音律上,这从他创作的秋兴八首和诸将五首以及指导儿子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辞藻上可以看出。产生的结果:诗歌中触及社会实际问题的内容被蒙盖在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词藻里,使后来的读者迷惑陶醉于诗的形式中而忽略了它的内涵,这反倒不如写怀宿江边阁这样质朴的诗歌亲切感人。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的能力。解答时需要抓住全文内容和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观点态度。抓住第四段中关键语句“但是到了夔州,他又把一部分的精力用到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边去了”展开,结合文本中具体的例子阐析。二、(2010海南、宁夏全真模拟

10、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山雨骤至舒展在北平地平线上的群山依然青黛巍峨,逍遥在永定河里的绿水依然悠悠流淌。但北国大好河山眼看就要改变颜色,这怎不令人担心?在书房里,朱自清秉笔凝思,心绪悠悠,百感交集。因时局感触而涌起的感情浪峰,猛烈地撞击着心门,他几乎不能自制。略定片刻,他长吁一口气,提笔写道:举步荆榛,极目烟尘,请君看此好河山。 薄水深渊,持危扶颠,吾侪相勉为其难。 同学少年,同学少年,一往气无前。 极深研几,赏奇析疑,毋忘弼时荷肩。 殊途同归,矢志莫违,吾侪所贵者同心。 切莫逡巡,切莫浮沉,岁月不待人。华北局势骤变,朱自清都看到了,他昼夜不安地思考着,他为敌人的猖狂和群丑的无耻感到

11、无比愤怒,但他又想不出解决这一重大矛盾的办法,因此心情十分痛苦。12月6日,他给天津立报副刊言林编辑谢六逸写了一封信,表露他内心的忧愤和思考:先生是知道的,北平秋天本来最有意思,今年却乌烟瘴气。这回知识分子最为苦闷,他们眼看着这座文化的重镇,就要沉沦下去,却没有充足的力量挽救它。他们更气愤的,满城都让些魑魅魍魉白昼捣鬼,几乎不存在一分人气。他们愿意玉碎,不愿意瓦全。但书呆子的话,怕只有书呆子来理会吧。信发出后的第三天,北平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一二九”运动。但他对这一场斗争意义的理解却不十分深刻,对蒋介石政府本质的认识也不清楚。这同他多年来从中和主义思想出发,采取不党不群、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有很大

12、的关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着朱自清,他情绪昂奋,热血沸扬,虽然眼下半壁江山胡尘蔽天,可他并不悲观,他从这些年轻学生身上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他对学生始终是爱护和同情的。29日是星期六晚上,天空层云密布,又刮起了风,阴沉沉,冷飕飕的,整个清华园沉浸在一片黑暗中。夜已深了,朱自清还未就寝,正和陈竹隐谈话。忽然听见外面有急促而轻轻的叩门声,朱自清连忙去开门,只见在黑暗中站着两个惊恐瑟缩的女学生,她们是来避难的。原来,今夜二十九军士兵又闯进了学校搜查宿舍,骚扰了一个多小时,捕走了学生21人。朱自清夫妇热情地将两个女学生让进家中,为她们张罗了住宿,共同度过不安的夜晚。 开春以来,风风雨雨,遇到的尽是不开心

13、的事。5月30日,他吃过午饭后,忽然接到三弟从扬州寄来的信,拆开一看,不禁惊呆了,原来母亲病重,催他急速汇款回去。朱自清惶恐万分,连忙拿了金戒指乘车进城兑换,没有成交。晚上,在朋友家中留宿,第二天回到家中,就接到父亲来信,说母亲已于5月28日五时一刻去世了。朱自清十分悲伤,因工作繁忙无法回去奔丧,只把钱款汇回。深受儒家正统思想影响的朱自清,这时认识是十分混乱的。对蒋介石政权的实质看不清,对张、杨举动的意义更不甚理解。但是,当第二天纪念周会上,听到有人演讲“西安事变”,强调必须拥护政府打击恶化势力时,他顿时感到“十分震惊”。西安事变终于在中国共产党正确方针指引下,得到和平解决,国民党被迫坐到会议

14、桌旁和共产党谈判,蒋介石被释放了,内战也停止了,国内暂时出现一点新的气象。清华大学照常上课了,朱自清除了教学,仍专心致意地写他的诗言志辨。但民族危机感仍像一块磨盘压在他的心头,使他寝食不安。光阴疾驶,韶华易逝。转眼间1936年又在腥风血雨中消逝了,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步入不惑之年,回首往事,不胜感慨:盛年今已尽蹉跎,游骑无归可奈何?转眼行看四十至,无闻还畏后生多 前尘项背遥难望,当世权衡苦太苛。剩欲向人贾余勇,漫将顽石自磋磨。(选自朱自清传,有删节)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开头引用了朱自清的诗歌,写他殷切希望青年学生们要矢志同心共赴国难,努力学习,肩负起救国的责任,表现了

15、朱自清忧国忧民的情怀。B面对华北局势的骤变,面对敌人的猖狂和群丑的无耻,朱先生感到无比愤怒,但作为知识分子却没有充足的力量挽救它,因此,心情十分痛苦。C朱自清夫妇热情收留两个避难学生的义举,是因为他们深受儒家正统思想影响的结果。 D结尾一首诗写出了朱自清悲叹青春之流逝,感喟世事之艰辛,虽对自己感到不满,但也不甘消沉,仍要自策自力,勇敢向前走去的情感。E本文和荷塘月色一样,都流露出了作者情感上的矛盾。答案:CE 解析:C项牵强附会;E项“一样”之说不科学。2找出本文的两处环境描写,并分析各有何作用。参考答案:第一处,文章开头,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以环境的美好反衬出祖国此时的黑暗,反衬出朱自清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第二处在第五段,描写了“一二九”运动之后29日晚上清华校园的夜景,以自然环境的黑暗写出社会的黑暗,烘托出朱自清保护运动学生的热情。3文本中画线的句子是朱自清给天津立报副刊言林编辑谢六逸的一封信,请简要分析其语言特点及朱自清的情感。参考答案:以比喻句“魑魅魍魉”写出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在中国制造的白色恐怖的社会黑暗,以引用俗语“愿意玉碎,不愿意瓦全”和“书呆子”暗示自己坚定的反抗精神。表达出对敌人猖狂和群丑无耻的无比愤怒以及自己的苦闷、忧愤之情。4毛泽东对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粉”的精神,给予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