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6830877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学号):文 献 综 述(2012届本科)题 目: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 学 院: 专 业: 农林经济管理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2年 4 月 28 日注:封面的文献综述编号统一填写学号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产业化”一经提出就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发展农村经济、是国家增税、企业增利、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农业发展新的生长点和农业转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区域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起步晚

2、,农业基础薄弱,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低,加之地区间发展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农业产业化仍然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新农村建设为我国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性,是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现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对此问题的研究能够更进一步。关键词:农业产业化;产业链;模式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此后的

3、中央文件也多次提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从政府高度重视,到各项促进措施可以看出,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工程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近20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业综合增长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了由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历史跨越。但是随着现代农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也迫切需要在体系上进一步创新,在质量上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化最早是1993年在山东潍坊提出来的。它是指在农民家庭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各种类型的龙头组织的带动,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

4、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工商一体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用利益机制联结成一体的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则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转变和“第二次飞跃”的有效途径,是农村经营形式的重大改革和创新,也是农业发展新的生长点和农业转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便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现将学者们的相关观点和研究成果梳理如下:1关于农业产业化内涵界定的研究情况第一种观点是:国外农业产业化最早产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美国,美国哈佛大学的John M.Davis 和

5、Roy A.Goldberg 出版的著作开创了农业产业化研究,但是, 当时他们提出的概念是 Agribusiness, 我国翻译为农业综合企业, 简称农工综合体1。它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对当地农业的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结合起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经营体制2。另外还有一个词语Agro industrialization, 指全球粮食和纤维体系的快速转型过程,尽管国外学术界对其没有统一见解, 但是,大家都一致同意 Reardon 和 Barret(t 2000)

6、对该过程的定义:(1) .农业加工、流通和农业投入的非农供给三方面的增长。(2) 农业食品企业和农业之间制度及组织的变化, 比如垂直协作的明显增加。(3) 农业部门的相应改变, 如产品构成、技术、部门和市场结构的变化3。根据国内对农业产业化的定义,目前至少有 11 种观点, 但是, 牛若峰( 1998) 和陈吉元( 1996)提出的两个经验式定义, 是被广泛引用的。而且, 牛若峰特别强调“农业产业化经营”, 他认为单说“农业产业化”是不规范的4。以牛若峰为代表的学者的观点认为:农业产业化指联系千家万户农民的各经营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系列化

7、服务为手段,不断地拉长产业链、扩大行业链、改善品种链,实现多次加工、多次增值,更广泛地增加就业,实现国家增税、企业增利、农民增收,使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进入高级形式。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是实现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联合经营,关键是培育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并让农民参与,本质是发展市场农业,使农业向现代化迈进5。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农业产业化就是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组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一是在生产组织形式上,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通过利益纽带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二是在经营方式和经营内容上,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

8、营;三是在生产经营目的上,在提高产业化组织整体经营利润的基础上,使农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得到提高,逐渐形成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6。从上述定义不难看出,我国对“农业产业化”还没有一个规范统一的定义,但是大多数专家都是以“生产专业化、产品商品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利益分配合理化”为基点对农业产业化内涵进行界定的,由于侧重不同形成了对农业产业化的不同理解。2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历经近20 年的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已取得可喜的成果。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20.15万个。其中龙头企业8.15万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

9、的6852家;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42万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83万亿元,净利润2293.53亿元,上缴税金1121.33亿元。全国共有1703家龙头企业建有省级以上研发中心。(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信息网)。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人类环保意识和科技水平的显著提升,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低投入可持续农业等农业发展思潮不断涌现,发展现代农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与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共识。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发展现代农业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并对“现代农业”进

10、行了描述。现代农业就是要利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当前我国已经迎来“低碳农业、绿色经济”的发展新时期,我国的农业正在经历着产业升级和蜕变。面对新形势,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暴露出一些问题。3农业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种观点从农业产业化规模及内部组织的角度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小,产品档次低,产业链条短;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大多以“公司+农户”为主,企业与农户的合作主要局限于初级产品的购买上,农户很难参与到随后的价值生产和销售之中,很难参与其中的利润分配;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配套政策的落

11、后和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一直很低;由于缺乏资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又不够健全;农业产业化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的各个经济主体的利益及相应的风险未能得到及时的协调,利益分配不均衡和风险协调机制不健全7。 第二种观点从政府行为及市场运行机制认为制约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政府行为不当,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往往会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带入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土地流转机制与规模经营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制约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突出表现在农产品商品率低和农村市场的管理之后上;

12、由于长期以来的农业利益分配问题和农民自身的保守性,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不高,制约着农业产业化进程;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8。第三种观点从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和扶持力度认为,人们对农业产业化认识不清,对农业产业化实质、内涵、目标的理解模糊;农业生产企业与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的实力悬殊,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证;目前的一体化企业没有建立在产业融合和产权一体的基础上,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途径和方式存在偏差;许多地方政府把扶持龙头企业作为促进本地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手段,这一举措造成政府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的行为上存在偏差9。第四种观点从科

13、学技术、产业链及市场意识认为,我国产业化发展存在以下问题:.科学技术水平不高,我国农业科研经费投入长期不足,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在全国农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直未超过0.5%,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倡的发展中国家至少应为1%的水平12。产业链窄而短 13,此外,农业本身易受生产环境影响,产业链短、产品种类单一、结构不合理,产业经营的抗风险能力难以增强,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市场意识不强,传统的小农经济呈现出自给自足、自我服务的封闭式状态;可持续发展意识薄弱。综上所述,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主体及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即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民、政府自身及其关系的问

14、题,具体来讲:(1)农民素质低,缺乏高素质人才;(2)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抵御风险能力差;(3)政府行为不当,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不够;(4)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处理有偏差,责权利的分配不平衡。二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环境问题,具体来讲:(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外部环境不如人意;(2)农村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市场竞争环境不规范;(3)有关农业产业化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政策环境不乐观。4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第一种观点从农业产业化发展理念和运行机制的角度认为:应更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念,坚持用现代工业化理念、市场化理念、信息化理念和城镇化理念来发展农业产业化;健全农业产业化政策制度,包括:土

15、地流转政策、风险规避政策、财政支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和社会保险制度;创新农业产业化模式,包括: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和专业市场带动模式;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包括:农产品品牌机制、科技创新机制、利益连接机制和投融资机制14。第二种观点从发展龙头企业及农产品基地布局的角度认为:应引进龙头企业,形成经济产业链条,助力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围绕优势农产品,合理布局农产品基地;科学技术和科技创新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支撑,应加大科学技术和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科技水平;投资是现代经济成长的推动力,也是推进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因素,要加大并完善资金投入,建立农业产业化投资体系;按照经济规律,妥善处理生产、加工、经营之间的关系,建立和健全经营运行机制15。第三种观点从区域优势和科技体制的角度认为:应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资源,寻找市场空间,加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依农民自愿,采取多种形式调整已分散的承包地,发展适度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生产16;加大科技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以科技为动力,使科技带动经济;因地制宜,采取合宜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第四种观点从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