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发电项目主要施工方案根据本项目工程内容情况,主要施工作业分为测量放线、桩基施工、螺栓安装、管道基础施工、场区道路及地坪、电缆沟管道敷设、HCE压力测试、HTF管线压力测试、HTF管道清洗、管线保温等第一节、测量放线本项目按照工程测量规范,测量精度要求高,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控制网控制,用经纬仪进行轴线投测,尺量和坐标双重控制螺栓精度一、平面控制网的布网原则1、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2、控制点要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且分布均匀本项目根据《场坪平台控制点及标高图纸》将T、R、S坐标控制点布置好,并进行复测,准确无误后,二、平面控制测量1、定位测量本项目平面控制网是依据业主移交控制点及现场交底进行测定,首先对建筑物定位桩进行引测、复测,报业主、监理单位确认1)建立场区平面控制网:通过规划总平面图上的坐标位置,定出场区控制网,设置为十字交叉主轴线2)平面控制网建立:根据《场坪平台控制点及标高图纸》将T、R、S控制点测设好对现场基准点保护好3)各集热器回路控制点的测设:利用所建立平面控制网T、R、S控制桩和图纸所反映相关关系、尺寸,测设各个集热器回路的控制点,测设时要以集热器两端控制桩为准,拉通尺测定该边上各轴线控制桩,再校核各桩间的间距。
距离丈量采用一把30M(校验合格)钢尺往返一次,拉力100N丈量,结果当中应加入尺寸、温度、拉力倾斜等改正数预制水泥桩的做法是:用直径30mm的粗钢筋,将上端磨平,在上面刻面十字线作为标点,下端弯成钩形,将其浇灌于混凝土之中桩顶尺寸为150mm150mm,桩底尺寸b与埋深c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在坑位挖完后,将水泥桩灌注其中,在水泥凝固之前,用龙门架控制调整钢筋位置到原点位上示意图见下图: 2、高程测设高程测设同平面控制网测设一致3、报验轴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建立后验线员进行闭合复核合格后报工程监理查验三、基础施工测量本工程基础为桩基础,因此在测量时,严格控制精度桩基础上直接预埋集热器螺栓方法如下:(1)利用集热器回路控制点,测设桩位2)桩位点放好以后,复测桩间距离,并进行误差的平差3)桩位用木桩钉好,确保木桩牢固、稳定4)经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四、注意事项1、施工过程中各阶段测量放线严格执行《集热器技术参数》和《建筑工程测量规程》2、测量仪器必须符合处发《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有关规定,并在全过程中保持完好状态3、测量与验线人员必须为两个人,不得为一个人,并且必须持证上岗。
4、测量时候天气过冷或者过热,要将测量仪器提前拿到室外使仪器与室外气温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5、所有测量设备必须专人看管使用,发现碰撞或者读数明显不准,及时报修送检第二节、桩基施工方案本地区地下水位较深,根据当地地质情况,本工程桩基采用干法钻孔灌注桩集热器基础为阵列的独立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桩基工程的重点难点就是桩基上预埋螺栓,要控制好螺栓的精度,因此首先要控制好桩位的精度一、桩位及基础承台的平面和标高控制本工程桩基础采用徕卡全站仪进行坐标放样,采用DSZ-32水准仪进行抄平测量控制采用原导线点及加密一级导线点进行控制,测量控制过程如下:1、桩位坐标放样前,应认真熟读图纸,复核坐标是否正确2、放样过程中,尽量采用换手测量的方式进行复核,避免出现人为错误按图放样后,应采用钢卷尺对相邻两桩间距离进行量测,核查实际距离是否和计算距离相符,进一步复核桩位的正确性3、桩位放样采用木桩上订钉的方式,尽量减小人为误差桩位放样完成经复核无误后,按不小于600左右的夹角拉线埋设护桩,以便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校验桩位护桩应采用混凝土进行保护4、护筒顶标高应在钻孔前测设,并在立塔尺的位置用红油漆做好标记,以保证过程量测孔深的正确性。
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复测,发现护筒松动的,在加固后必须重新测量护筒顶标高孔深冲至设计标高后应再次复核护筒顶标高,以保证量测的桩长的准确性5、下钢筋笼前需重新复核桩位坐标,并检查护桩是否松动,必须校验护桩的准确性,以免采用护桩对钢筋笼进行定位时产生偏差钢筋笼采用护桩拉十字线吊锤的方式进行对中定位6、钢筋笼固定前应对钢筋笼顶标高进行测量,根据钢筋笼骨架的长度,反算笼底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7、孔深和灌注混凝土时采用测锤进行测量,为保证测绳的准确性,应不定时的用50m钢卷尺校核测绳的长度8、测量确定阵列基础标高:采用水平仪测量地面标高,同一回路同一标高基础轴线现场定点后,必须采用水平仪测量地面标高每个回路的地面标高测量基础以设计提供标高为该点的地面标高,该点处钉一个木桩将该点的地面标高标注在木桩上作为回路标高的控制点该点测量后的数据记录有平面图上,用于竣工图绘制轴线准许偏差相邻基础间控制为2mm二、测量仪器及资料测量仪器配置见下表:名 称型 号用 途精 度全站仪LeicaTS06-2(徕卡)平面控制网的设置、闭合,平面控制的测量放线测程5Km,测角精度1.06″,测距精度(3mm+2ppm)水准仪DSZ-32标高测量1mm/km激光垂准仪DZJ20C-1网点的竖向投递及垂直度的控制1/200000经纬仪DJ2总平面控制的角度测量,现场放样角度测量2″,估读至0.1’50m钢卷尺Tajima配合水准引测高程,量距3mm5m钢卷尺Tajima日常符合及检查1mm提交的测量资料控制网布设测量成果和记录;测量放线记录(包括放线资料、标高施放记录);测量仪器检验记录。
三、干作业成孔施工工艺1、工艺流程 干法施工工艺流程图2、施工具体步骤(1)场地布置原则根据设计要求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先平整场地、清除杂物再进行场地整平后,组织有资格的测量放样人员,将所需桩位放出,钉好十字保护桩,做好测量复核,并记录放样数据备案;规划行车路线时,使便道与钻孔位置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影响孔壁稳定;钻机底盘不宜直接置于不坚实的填土上,以免产生不均匀沉陷;钻机的安置应考虑钻孔施工中孔口出土清运的方便2)桩位放样桩位放样,按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进行桩基的位置放样,进行钻孔的标高放样时,应及时对放样的标高进行复核采用全站仪准确放样各桩点的位置,使其误差在规范要求内3)钻机就位钻机就位时,要事先检查钻机的性能状态是否良好,保证钻机工作正常4)埋设钢护筒钢护筒的制作及埋设的原则:桩开孔1.5m采用钢护筒,钢护筒采用厚8-10mm的钢板制作;钢护筒的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具体尺寸按设计要求选用钢护筒埋设时,应将钢护筒埋置至较坚硬密实的土层中深0.5m以下,高出施工地面0.3m;钢护筒埋设前,先准确测量放样,保证钢护筒顶面位置偏差不大于5cm,埋设中保证钢护筒斜度不大于1%;埋设钢护筒前,采用较大口径的钻头先预钻至护筒底的标高位置后,提出钻斗且用钻斗将钢护筒压入到预定位置。
用粗颗粒土回填护筒外侧周围,回填密实钢护筒埋设工作是旋挖钻机施工的开端,钢护筒平面位置与垂直度应准确,钢护筒周围和护筒底脚应紧密,不透水埋设钢护筒时应通过定位的控制桩放样,把钻机钻孔的位置标于孔底再把钢护筒吊放进孔内,找出钢护筒的圆心位置,用十字线在钢护筒顶部或底部,然后移动钢护筒,使钢护筒中心与钻机钻孔中心位置重合同时用水平尺或垂球检查,使钢护筒坚直此后即在钢护筒周围对称地、均匀地回填最佳含水量的黏土,要分层夯实,达到最佳密实度以保证其垂直度及防止泥浆流失及位移、掉落,如果护筒底土层不是黏性土,应挖深或换土,在孔底回填夯实0.3-0.5m厚度的黏土后,再安放护筒,以免护筒底口处渗漏塌方,夯填时要防止钢护筒偏斜护筒上口应绑扎木方对称吊紧,防止下窜5)钻孔施工钻机成孔为清水施工工艺,桩孔定位采取洒桩圈线和十字线保证,并在桩中心插一根短钢筋定位桩,保证钻孔的定位准确干法钻孔施工(6)地质情况记录旋挖钻机钻进施工时及时填写《钻孔记录表》,主要填写内容为:工作项目,钻进深度,钻进速度,及孔底标高;《钻孔记录表》由专人负责填写,交接班时应有交接记录;根据旋挖钻机钻孔钻进速度的变化和土层取样认真做好地质情况记录;钻孔时要及时清运孔口出渣,避免妨碍钻孔施工、污染环境;钻孔达到预定钻孔深度后,提起钻杆,用钻杆测量孔深及虚土厚度(虚土厚度等于钻深与孔深的差值)。
嵌岩深度的过程控制:工长详细记录每根桩日进尺情况,当冲击至中风化岩岩面(持力层)时钻孔速度会明显减慢,一方面确定其深度并与地勘报告进行比对是否相符,另一方面由现场监理单位人员通过现场渣样鉴定是否为中风化岩面(持力层),若双方确认进入了微风化岩面即由两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代表签字认可该标高为嵌岩起始标高,再向下钻至设计桩底标高,满足设计嵌岩深度,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终孔持力层设计参数确定(岩心取样):地勘单位按20%比例进行超前钻判断入岩标高并以此判定整个工程基底岩层情况和桩基刚性角分析;旋挖桩入岩后抽取5%进行岩芯单轴抗压强度判定;岩心取样送检按规范10%取样送检7)成孔检查成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对孔深、孔径、孔壁、垂直度等进行检查,不合格时采取措施处理成孔检查方法根据孔径的情况来定,孔深用测量绳或钢卷尺测量,用清孔钻头清完沉渣后用测量绳或钢卷尺测量桩的长度,桩的垂直度在成孔时桩机钻杆上有垂直度控制仪,当钻杆垂直度超过50",桩机电脑屏上会自动显示,司机根据情况调整,因此垂直度在施工过程中就能控制确保小于1%,达到设计要求,同时现场工长和质检员要旁站;桩位的中心点,成孔前用全站仪放点,开钻后第二次检测,在终孔后放钢筋笼前第三检测,确保桩位准确;(8)清孔及放钢筋笼及砼的浇灌清孔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保证成桩质量的重要一环,通过清孔确保桩孔的质量指标、孔底沉渣厚度符合桩孔质量要求,采用正循环回转钻进技术的清孔方法为:桩孔终孔后,将钻具更换成专用清孔钻头,通过清孔钻头反复清孔,直到清完沉渣,确保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笼吊装及水下砼浇筑(1)钢筋笼吊装钢筋骨架现场制作,在一次清孔完毕后,起钻、吊车吊放钢筋骨架钢筋骨架在井口分段焊接,焊接长度10d,同一截面接头数不大于50%,钢筋骨架型号、位置安放必须准确钢筋笼的制作应符合图纸设计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GB50202-2002》要求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表(mm)项 次项 目允 许 偏 差1主筋间距102箍筋间距203钢筋笼直径104钢筋笼倾斜度0.5%5钢筋笼安装深度1006长度100钢筋笼外侧设置控制保护层厚度的垫块(砼保护层厚度为50mm),其间距竖向为2m,横向圆周不得小于4处,顶端应设置吊环,钢筋笼分段在井口采用单面搭接焊,主筋焊接长度不小于10d,钢筋搭接头应相互错开35d,且不小于50cm,同一截面接头数受拉区不大于50%,同一钢筋上应尽量少设接头钢筋笼在运输和吊装时,应防止变形,安放应对准孔位,不得强行插入和碰撞孔壁,就位后应立即固定钢筋笼安装可用小型吊运机具或起重机吊装就位对直径和长度大的钢筋笼,可分节制作和安装,且在每节主筋内侧每隔2m设一道三角形Ф14加强箍筋,与主筋焊接牢固组成骨架,如下图加劲箍@2000干孔钢筋笼吊装钢筋笼安装完毕时,应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该项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水下砼浇筑。
4、水下砼浇筑水下砼灌注是成桩过程的关键工艺,施工人员应从思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