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技巧.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07220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高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0高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0高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0高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0高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技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高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高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技巧.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高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技巧【内容概要】物理选择题作为客观性试题的一种类型,它具有信息量大、知识覆盖面宽、干扰性强、命题灵活性大、层次丰富、能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评卷客观、快捷、准确、可以用计算机阅卷等优点,是高考中的重要题型。但选择题的题量大,学生解答时可以占用的时间少,而且位于整张试卷的第一部分。对考生来说,选择题完成的好坏,有时直接关系到整场考试的成败。要准确、迅速地解答物理选择题,前提是准确理解、熟练应用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因此,在对选择题的教学和训练中,教师应在解题方法上多加点拨,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积极地开发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充分发挥选择题教学对培养学生素质能力方面的作用

2、。而且解选择题所用的一些方法不仅仅只适用于解选择题,在解搭其它类型的题目中也是适用。下面总结一些物理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并带有适量的解题训练。【典例精析】一、直接判断法直接判断法主要适用于物理概念类的选择题。应从基本概念出发,抓住物理概念的本质,对每一选项的正误判断必须有明确的依据或典型的反例。例1:把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平均分为4段,已知下落通过最后一段位移的时间为2秒,则下落第一段位移的时间为: ( ) A.0.5秒; B.1.7秒; C.8秒; D.7.4秒;分析:根据自由落体越落越快的特点,立即断定A、B不能选,再根据自由落体经历相等位移的时间不是整数比的结论,其第四段的位移历时2秒,

3、第一段历时就一定不是整数秒,可断定D正确。 解答:D正确例2:关于机械能,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作变速运动的物体,有摩擦力存在时,机械能一定减少;B.作变速运动的物体,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力不是重力,则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C.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时,机械能一定守恒;D.在水平面上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它的机械能不一定守恒;分析:选项A已指出有摩擦力的作用,但不明确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间的关系,故机械能不一定减少选项A错误。选项B已指出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力不是重力,但未指明是弹力或是其它性质的力,选项B错误选项C已指出物体作变速运动,又只受重力作用,则物体一定在空中运动,只有重

4、力对它做功,机械能一定守恒,答案C正确选项D与选项A类似但由于不明确所受力的性质,故机械能不一定守恒解答:C正确 例3:关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一定是1:3:5 B.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是均匀增加的 C.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增量相等; D若质点由静止开始作直线运动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的位移分别是2米、4米、6米,它一定作匀加速运动分析:由于不明确初始条件,选项A错误若初速为零,结论正确;初速不为零,则结论错误匀加速运动是指速度均匀变化而加速度恒定的运动故选项

5、B错误,选项C正确凡匀变速直线运动必有SS2S1=S3S2=常数,但只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间隔内S常数的直线运动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选项D错误 解答:C正确二、综合分析法有些选择题是比较复杂、比较综合的问题,要求较高,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综合计算题。在解答这类选择题时,要仔细分析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恰当地应用物理规律进行推理和演算得出结果,然后加以判断。这是所谓“正规”的解选择题的方法。例1:一条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3米/秒的速度从左向右运动,如在左端轻轻放上一个没有初速度的工件,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0.3,工件放上后传送带的速度不变,则工件释放后1.5秒内工件对地面发生的位移为: (

6、) A、4.5米; B、3.375米; C、3米; D、7.785米;分析:答案A中是诱导“传送带的速度不变”和“3米/秒”的条件,认为工件的速度也是3米/秒,从而得出S=Vt=4.5米;答案B中诱导工件的初速为零,相对加速度a=g=3米/秒2,由S=at2=31.52=3.375米;答案D中是上述综合诱导S=V0t+at2=7.785米,而正确的解答是:V0=0,Vt=at,a=g=3米/秒2,所以1秒钟工件即与传送带具有相同的速度,S= Vttat2=3(1.51)312=3米。 解答:C正确例2:(04年全国卷)质量为1.0千克的小球从高20米处自由下落到软垫上,反弹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5

7、.0米,小球与软垫接触时间为1.0秒,在接触时间内小球受到合力的冲量大小为(空气阻力不计,g取9.8米/秒2)( )A、10NS B、20NS C、30NS D、40NS 分析:分析小球的运动过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与软垫接触时速度为20m/s。接着小球与软垫接触,最后小球离开软垫做竖直上抛运动,由竖直上抛运动可求出小球离开软垫时的速度为10 m/s。再对小球与软垫接触过程用动量定理,得小球受到合力的冲量大小为30NS。解答:选C。三、筛选排除法:根据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生活经验先排除选项中明显不合理选项,可以使解答过程更简捷、更准确。这是解选择题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原则上讲,解选择题首先考

8、虑的是用排除法去掉明显错误选项,然后再用其它方法进一步确定正确选项;即使其它选项不能确定,用此方法也可以提高正确率。例1:(03年江苏卷)铀裂变的产物之一氪90( )是不稳定的,它经过一系列衰变最终成为稳定的锆90( ),这些衰变是( )A、1次衰变,6次衰变B、4次衰变C、2次衰变D、2次衰变,2次衰变分析:衰变和衰变的次数可以根据质量数守恒和核电荷数守恒来计算,但较繁。根据发生衰变质量数一定变化,而此一系列衰变结果质量数不变可知没有发生衰变,排除A、C、D,直接选B。解答:选B。例2:(06年上海卷)A、B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若在A点释放一初速为零的电子,电子仅受电场力作用,并沿电场线从

9、A运动到B,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设A、B两点的电场强度分别为EA、EB,电势分别为UA、UB,则( )A、EA = EB B、EAEBC、UA = UB D、UAUB 分析:此题选项中A与B矛盾,由电子的V-t图可知,电场力不变,则A对B错;C与D矛盾,由电子加速可知,电场力方向从A向B,则电场方向从B向A,则D对C错。解答:选A、D。例3:(06年上海卷)在均匀介质中选取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9个质点,相邻两质点的距离均为L,如图(a)所示一列横波沿该直线向右传播,t=0时到达质点1,质点1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t第一次出现如图(b)所示的波形则该波的 ( ) A、周期为t,波速

10、为8L/tB、周期为2t/3,波速为8L/t C、周期为t,波速为12L/tD、周期为2t/3,波速为12L/t分析:由质点1开始向下运动可知:质点9开始运动方向也向下,而此时质点9运动方向向上,则t不是波的周期,排除A、C 。此时质点9运动方向向上可知,波在t时间内不是刚好传播到质点9,即波在t时间内传播的距离不是8L,所以波速不是8L/t,再排除B。解答:选D。四、特殊值代入法图4有些选择题选项的代数表达式比较复杂,需经过比较繁琐的公式推导过程,此时可在不违背题意的前提下选择一些能直接反应已知量和未知量数量关系的特殊值,代入有关算式进行推算,依据结果对选项进行判断。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将抽象的

11、、繁难的一般性问题的推导、计算转化成具体的简单的特殊性问题来处理。达到迅速、准确选择的目的。例1、(87年全国高考试题)如图4,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质量为m0的托盘,盘中有一物体质量为m。当盘静止时,弹簧比自然长度伸长了L。今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L后停止,然后松开,设该弹簧总在弹性限度内,则松手时盘对物体的支持力为:A.(1+L/L)mg;B. (1+L/L)(m+m0)g;C. mgL/L;D. (m+m0)gL/L。分析:以上各项都含有L,可见L是决定作用力大小的因素之一。如令L=0,即系统处于平衡位置,则此时托盘对物块m的作用力应等于mg,将L=0这一特殊值代入以上各选项,只有

12、A满足条件。正确答案是A.A1RRA2A3RRA4图5解答:选A。例2、(98年全国高考试题)如图5所示的两种电路中,电源相同,各电阻器阻值相等,各电流表的内阻相等且不可忽略不计电流表A1、A2、A3和A4读出的电流值分别为I1、I2、I3和I4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I1=I3 BI1I4CI2=2I1 DI2I3+I4分析:从电路连接方式,可以很快判定I1R2,即可知则立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是B、D。解答:选B、D。五、图象法利用图象描述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能达到迅速、准确选择的目的。例1、 (94年全国高考试题)图6中A、B是一对平行的金属板。在两板间加上一周期为T的交变电压u。A板的电

13、势UA0,B板的电势UB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在0到T/2的时间内,UBU0(正的常数);在T/2到T的时间内,UB-U0;在T到3T/2的时间内,UBU0;在3T/2到2T的时间内。UB-U0,现有一电子从A板上的小孔进入两板间的电场区内。设电子的初速度和重力的影响均可忽略,则( )VVm0t图7ABu图6A、若电子是在t0时刻进入的,它将一直向B板运动;B、若电子是在tT/8时刻进入的,它可能时而向B板运动,时而向A板运动,最后打在B板上;C、若电子是在t3T/8时刻进入的,它可能时而向B板运动,时而向A板运动,最后打在B板上;D、若电子是在tT/2时刻进入的,它可能时而向B板、时而向A板运

14、动。分析:本题利用图象法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为AB。若电子是在t0时刻进入的,将受到大小不变方向指向B板的电场力F作用,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半个周期,速度达到最大值。到t=T/2时刻,将改受大小仍为F、方向指向A板的电场力,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仍向B板运动),根据对称性,到t=T时刻,它的速度恰减为零,并将再受到大小为F、方向指向B板的电场力,重复上述过程,一直向B板运动,选项A正确。该电子运动对应的速度图象如图7所示。VVm0t图8T/8若电子是在t=T/8时刻释放,如前所述,粒子先向B板加速运动3T/8时间,接着电子受到指向A板的电场力的作用向B板方向做匀减速运动3T/8时间,速度减为零,此时对应的时刻是7T/8。此时电子仍受指向A板的电场力F作用,将向A板返回做匀加速运动T/8时间,速度达到某个值,接着改受方向指向B板的电场力F作用,做匀减速运动T/8时间速度减为零,此时对应时刻为9T/8。以后重复刚进入时的情况,电子时而向B板运动,前进得多,时而向A板运动,后退得少,最终将打在B板。其速度图象如图8所示。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