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集团企业战略分析.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806924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粮集团企业战略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粮集团企业战略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粮集团企业战略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粮集团企业战略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粮集团企业战略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粮集团企业战略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粮集团企业战略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粮集团企业战略分析一、 中粮集团简介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中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52 年,是中国从事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企业,几十年一直是国家小麦、玉米、大米、食糖等大宗农产品贸易的主导者。中粮集团目前下设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地产酒店、中国 土畜、中粮屯河、中粮包装、中粮发展、金融等9大业务板块,拥有中国食品 (HK0506)、中粮控股(HK0606)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屯河(600737)、中粮地产 (000031)和丰原生化(000

2、930)和吉生化(600893)等6家内地上市公司。 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有效利用自身遍及世界的业务网络来组织、调配各项经营资源,取得稳健快速的业绩增长,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中粮集团积极投身于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作为国内生产燃料乙醇的先行者和主要提供者,努力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中粮集团致力于为13亿中国人民提供营养、健康的优质食品,在葡萄酒、精炼食用油、面粉、大米、啤酒麦芽、番茄制品等行业居中国领先地位,旗下的 “长城”葡萄酒、“福临门”食用油、“金帝”巧克力、“黄中皇”绍兴酒、“中茶”茶叶等品牌和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中粮集团还是美国可口可

3、乐公司在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生产和销售可口可乐系列饮料。 但因其大量使用进口转基因粮食用于生产而遭受民众的质疑。中粮集团投资开发的海南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开发区被外国游客誉为中国的夏威夷。中粮投资建设的商用写字楼、民用住宅,也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中粮集团旗下的凯莱国际酒店集团是世界酒店300强之一。中粮集团在香港拥有“中粮控股”“中国食品” “中粮包装” “蒙牛乳业”四家上市公司;在国内还拥有“中粮地产”、“中粮屯河”、“丰原生化”三家上市公司。 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家安监总局、中国新闻社指导,中国新闻周刊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寻找2006最具责任感企业”评选结果

4、在人民大会堂揭晓。中粮集团从30余家入围企业中脱颖而出,获“2006最具责任感企业” 称号。二、中粮战略实施情况1952年9月 中国政府组建外贸专业公司,中国粮食公司、中国油脂公司改组为中国粮谷出口公司、中国油脂出口公司;从中国畜产公司分出食品业务,成立中国食品出口公司。1953年1月中国粮谷出口公司与中国油脂出口公司合并为中国粮谷油脂出口公司。1978年10月中粮同美国施格兰公司签订洋酒寄售协议,将洋酒引入中国大陆市场。1979年 中粮以进口成品饮料在国内销售的形式,使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大陆市场。1983年 中粮参股的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成立,中粮进入葡萄酒生产领域。1992年10月 北京凯

5、莱大酒店开业,中粮进入酒店经营领域。1993年 中粮先后收购两家香港上市公司,分别更名为“中国食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食品”,后更名为“中粮国际”)和“鹏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鹏利国际”)。1996年9月 中粮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成立,迅速跻身中国十大期货经纪公司行列。2000年9月 中粮与台湾大成集团、美国ADM等国际知名企业联合组建“中华食物网”。2003年1月 由中粮和英国商联保险有限公司(AVIVA)合资组建的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广州开业。2004年2月 由中粮与美国怡安保险集团(AON)合资成立的首家合资保险经纪公司中怡保险经纪公司在上海隆重开业。2004年9月 中粮与

6、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实行重组,重组后的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成为中粮的全资二级子公司。2004年11月 亚洲最大、中国惟一的蒸谷米加工厂中粮(江西)米业有限公司在江西进贤县投产。2005年6月 中粮全面重组新疆屯河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9月,中粮重组四方糖业(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11月,中粮收购华润生化、华润酒精、华润酿酒和吉林燃料乙醇。2005年11月,中粮成为“深圳市宝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2006年4月,“深圳市宝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粮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1月,中粮整体收购新疆塔原红花有限公司。2006年3月,中谷粮油集

7、团公司并入中粮,成为中粮全资子公司。2006年12月,中粮集团受让丰原生化2亿股,并以20.74%的持股比例成为公司控股股东。2007年9月,中粮南王山谷君顶酒庄隆重揭幕,这是继“长城”品牌之后,中粮进军中国高端葡萄酒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又一重要战略举措。2007年12月,中粮20万吨燃料乙醇试点项目北海揭牌投产。该项目是国家在广西规划建设100万吨非粮燃料乙醇试点项目,是落实国家车用乙醇汽油扩大推广使用工作,配合国家能源战略部署的重要项目。 2008年4月,国资委正式批准中粮集团调整主业范围。调整后的中粮主业内容为:食品及相关包装制品加工、制造及销售;粮油糖等农产品贸易、加工、期货、物流及

8、相关服务;酒店、房地产开发经营;土产、畜产品加工、制造及销售。 2008年5月,忠良书院-中粮集团企业大学正式开业。它经过两年多的改建重建,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中粮人面前。忠良书院的正式开业意味着中粮终于有了自己的企业大学,意味着中粮搭建起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意味着为中粮的成长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忠良书院将成为中粮人思想的摇篮、精神的家园。2008年7月,中粮天津大悦城开工奠基仪式隆重启动。这是继西单大悦城、朝阳大悦城之后的中粮第三个大悦城项目。 2009年2月,中粮集团正式入驻五谷道场。中粮集团通过重组五谷道场,将方便面行业作为发展 方便食品业务链条的开口,形成一条重要的产业链条。2009

9、年7月,中粮以 70%的出资比例组建的SPV与蒙牛乳业达成新股认购协议,并与金牛、银牛和老牛达成现有股份转让协议,取得蒙牛乳业约3 / 13 20.03%的股权。三、 中粮集团企业战略分析及评价综观中粮的业务范围,目前主要是三大主业:食品加工与制造;粮油、食品贸易,粮油糖期货及物流;保险、酒店、房地产开发经营,整个中粮已形成了以粮油食品加工业为主体,兼顾相关行业的发展格局。对于这些行业,则分别由四大板块承担:一是中粮粮油进出口公司,从事粮油、食品的贸易,主要是进出口业务,也有部分转口业务;二是中粮国际,从事粮油食品的生产加工与制造,包括福临门食用油、金帝巧克力、长城葡萄酒、中粮面粉、中粮麦芽等

10、系列产品;三是鹏利国际,从事以凯莱酒店为代表的房地产、酒店业务,迄今已在国内开发500多万平米的物业;四是金融板块,包括期货经纪、财务公司、中英人寿、中怡保险,从事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嫁接服务。对于中粮的发展成长之道,主要是:1、 相关多样化战略中粮集团核心主营业务的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菜籽、棕榈油、食糖、饲料、肉食、番茄、葡萄酒、饮料、厨房调味品,乳业及其他食品等业务,这些业务板块看似纷繁复杂,但是他们具有相同的市场食品市场,可以在这相同的市场领域内扩张。并且将之形成了一个粮油食品全产业链,以油为核心来讲,及提供了所需的原料大豆菜籽,有解决了榨油后肥料处理问题,挤将之用作生产饲料。从而形成

11、了无缝链式结构,及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收益,这也就是纵向一体化战略。2、复合多样化战略中粮从进出口贸易商转型进入实业化发展阶段以来,目前所从事的主要行业有:食品制造业、房地产业、酒店业、金融业、保险业、生物能源等,中粮集团通过合并收购其他企业或合股经营的形式增加了与原有产品或劳务不相同的新产品、新服务,因此他运用了复合多样化战略。这些业务之间都是一种协同关系,如根据公司的战略定位及各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对公司现有业务及集团相关业务进行评估和检讨,通过内部成长和外部扩张的方式获取长期成长动力,对公司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包括品牌、渠道、研发、生产、物流、采购以及组织架构等。如在食用油方面,已形成市场的

12、主导,从自主福临门到控股鲁花,到开发高端的滋采,形成了系列化品牌,有效形成了品牌区隔;如重组中谷,加强了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优势;进军生物能源,既利用了自身的优势,又有国家对能源战略的支持,其发展空间巨大;利用资本进入保险和地产,通过强大的资本实力来整合产业,多样化投资,专业化经营,产生了较好的协调效应。如在房产行业,中粮在收购深宝恒完成以后,把优质房地产开发业务注入深宝恒;并利用深宝恒现有土地资源,在宝安区以租赁厂房或其他合适形式,设立粮油食品、包装等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把深宝恒发展成为集物流、仓储、贸易、采购、地产物业为一体的上市公司。3、企业集团化战略 从目前中粮对所属五大业务群及下属公司的管理模式上看,整个中粮都在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都是采取控股和收购等方式,利用资本杠杆来整合产业,进而形成具有协同效益的价值链和供应链整体。当然,在集团化战略过程中,中粮的集团文化、集团核心竞争能力、集团的统一形象等还没有效形成,虽然旗下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都获得了较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集团品牌形象还有待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