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08中国近现代文化史教学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06842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08中国近现代文化史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201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08中国近现代文化史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201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08中国近现代文化史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201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08中国近现代文化史教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201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08中国近现代文化史教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08中国近现代文化史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08中国近现代文化史教学案.doc(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201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08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二轮考点梳理】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师夷长技”;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教育事业的发展)。4(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5(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詹天佑、李四光)【二轮知识归纳】考点一

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师夷长技”A新人教版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开眼看世界”:当英国鸦片走私船开始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的时候,清朝君臣只是习惯地称他们为“岛夷”,对岛夷的情况却一无所知。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对手,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

3、制夷”的思想。他认为,夷之长技有三:战艇、火器、养兵练兵之法。这就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此后,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也接连出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于是,他们提山“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这就是说,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帅夷长技”的思想,付

4、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B人民版顺乎世界之潮流(一)睁眼看世界清朝国势渐趋衰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读书人大多远离社会现实;统治者沉浸在“天朝大国”的迷梦中。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收集有关西方国家的信息;编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徐继畬的瀛环志略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政治和风俗等情况,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姚莹对中国西南各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后,写成了康輶纪行一书,提醒人们注意英国对西藏的侵略野心。C岳麓版西学东渐、中体西用鸦片战争后外

5、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加剧,中西方联系扩大。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设译馆,翻译外国报刊书籍如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中体西用”:西学的传播猛烈冲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以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

6、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清王朝。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其实质(或目的)是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作用。随着洋务运动的实践,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也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促进作用。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二)维新思想A新人教版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二)维新变法思想 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有王韬

7、、郑观应等。他们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这时主要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康有为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他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他还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说孔子假托古圣先王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这样,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8、和合理性。康有为的观点有力地抨击了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他的这一思想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他说“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只有变法才能图存。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B人民版顺乎世界之潮流(二)

9、维新变法、走向共和维新变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代表人物主要有王韬、郑观应等。19世纪90年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及主要活动: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借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梁启超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其文章有很强的鼓动性和感染力;谭嗣同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纲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严复翻译天演论,指出人类社会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

10、运动,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维新思想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走向共和:1894年,孙中山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主张。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明确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将“建立民国”正式确立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目标。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革命派极力主张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实现“民主共和”;改良派主张维新改良。两派论战的主要阵地是民报和新民丛报。论战的的主要内容有:要不要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论战

11、(的实质)是围绕三民主义展开的。论战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准备;许多知识分子投身革命事业,扩大了革命的影响,壮大了革命的阵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标志着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在中国初步实现。C岳麓版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思想:最初支持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王韬、郑观应为代表人物,随着中法战争的失败,早期维新派开始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还主张发展工商业。这些主张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但未能形成系统和付诸实践。维新思想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先进人士西学知识

12、的增长促使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进一步的发展。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及思想: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借用经学外衣、利用孔子权威来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其思想产生了“大飓风”和“火山大喷火”般的巨大影响。梁启超,突破康有为理论的束缚,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谭嗣同,极力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堪称维新运动的勇士。严复,系统传播西方思想文化的第一人,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主张,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理阐述维新变法的重要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内容包括要不要维新变法,要

13、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这场论战使维新思想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维新思想的影响:维新思想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而产生发展的,它将变法图存与发展资本主义相结合,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主题和政治要求,它是先进中国人西方学习进一步深入的表现,突破了“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的物质层面,深入到制度层面。维新思想极大的冲击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

14、性,决定了维新思想并没有彻底批判封建传统文化。(三)新文化运动A新人教版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的诞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第一次世界人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但是,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却梦想恢复帝制。他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还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忙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力图“根本之救亡”。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青年杂

15、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锐意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纷纷到北大任教,北大学术思想空前繁荣。同时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这样,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陈独秀号召青年,以民主和科学并重,拿出 “利刃断铁”的气魄,“战胜恶社会”。新文化运动

16、还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陈独秀抓住旧道德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本质,针见血地指出:“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新文化运动也是场文学革命,它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他认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这样就可以注入新内容、新思想。随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由此开始。鲁迅写山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提出“将来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