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城市化道路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6806349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生城市化道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内生城市化道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内生城市化道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内生城市化道路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生城市化道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生城市化道路(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内生城市化道路 摘要:城市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推动城市化的进程需要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作为推动力,同时,城市化也会带动一个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进步,实现城市化是大部分国家提升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我国社会各界对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基本上达成了一致,但是对于如何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推动的动力和推动的程度却有不同的认知,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内生型城市化道路,所谓,内生城市化道路,关键在于“内生”二字,是指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来源于城市内部的经济政治水平,城市自身的进步旨在促进了城市化水平。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内生城市化道路本质,内生城市化道路的影响因素和内生城市化道路的形态三个

2、方面来对内生型城市化道路做出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建言献策,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现代化的进程,少走弯路。通过本文的论述,也可以发展,在中国现阶段城市化的进程中,走内生型城市化道路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关键词:内生型 城市化道路 一些学者将城市化分为三类,中国的很多城市处于第三类:发展势头较好的发展中国家城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中国加入WTO和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的时代的优势不再明显,外部需求的不稳定性也在上升,我国的城市化走到了关键的一步,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一经形

3、成就很难改变,我国的城市化该何去何从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城市化的模式,动力与一国,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政治状况有着深层次的内在逻辑联系,我国正在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改革的不断深化,促进了我国的政治,经济环境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与发展道路也应该顺应这种变化,保持与经济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1 内生城市化道路的本质城市化的本质就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随着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地区的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由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形态向以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形态转变。 在城市形态转变一般要经过,人口的城市化,土地城市化,产业结构的城市化的

4、城市化等方面。一般的城市化进程要经过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过程。 中国国情复杂,在城市化进程中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内生城市化道路问题上也有自己的见解,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所奉行的体制决定了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本质,其中,经济体制在一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决定着一个国家城市化的内在逻辑。中国的城市化的特殊之处也在于中国特殊的经济体制。在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之前,中国长期奉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由中央统一计划管理一个国家的经济,在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发展的方向,物质基础都由政府统一安排,城市没有自主权,不能自己创造发展前景,更带动不了周围城市的发展,

5、自然谈不上内生城市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体制,生产要素逐渐由市场控制,城市的发展也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由内生走向外生的过程。当然,由于中国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即使实施了市场经济体制,在很多方面仍有不完善的地方,不仅在城市化方面,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可持续的现象,这些不可持续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欠缺,这也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呼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原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对资源,生产要素起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实施在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的情况下,发

6、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一基本的经济体制决定了中国城市化的特殊性,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对城市发展中资源的配置,城市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有很强的指向性的作用,这在一方面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指引作用,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导致了城市发展自主权下降,并且要素价格不公平的问题,公有制的要素价格依靠国家的政权,价格要远远高于非公有制的价格,国有要素的价格远远高于非国有要素的价格,政府可以用少于市场价格的钱得到大量的土地,并通过政治政策实现对城市的人口要素进行控制,从总体来讲,到现在为止,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并不是完全内生,但是中国又是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一定的自主权,也不是完全的外生,这正是中

7、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之处。不过从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上来看,完善的市场机制对城市化的发展基本上起决定性作用,中国如果想从本质上实现内生城市化,那么,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各要素的市场价值,是中国真正实现内生城市化的之本之策。通过以上的对城市化过程中的普遍规律的阐述可知,城市化必须是内生的,内生城市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要素的所有者对所持要素的价格变化所作出的理性反应及理性经济人追求最高回报率的追求。在要素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要素的所有者肯定会对要素价格作出反应,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社会实践中,人们越来越发现,在一定的空间内,通过要素集中,能够带来更多的利润,为了追求

8、更多的利润,要素所有者就会越来越聚集在这样特定的空间,追寻利益,产生集聚效应,这是内生城市化道路的本质,也是内生城市化道路崛起的真正原因。2 内生城市化道路的影响因素前面已经提过,内生城市化道路与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有着内在的逻辑,当政治,经济,政治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能够为城市化提供内生动力,促进城市化的发展,推动城市化的进程,当城市化进程中的这些内生动力都处在混乱的状态时,显然不能带动城市化的进程,甚至会起到阻碍作用。下面,我将从农村体制改革,城市体制改革,市场体制改革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内生型城市化道路的影响因素。(1) 农村城市体制改革是推动内生城市化道路的重要因素1978年的改革

9、是从安徽小岗村的几个农民的“大胆”行为开始的,包产到户,分田单干是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土地改革的开端,小岗村的包产到户的方式用事实证明了这种发展模式的正确性,国家开始正式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我国的农村所有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在这种发展模式下,我国的农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之所以说这种模式是城市内生化道路的重要推动因素,最重要的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在一方面降低了对农村劳动力大量需求,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为农村地区的商品买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并且随着

10、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放宽了对劳动了流动限制和对商品买卖的限制。当时的剩余劳动力主要是在当地的乡镇企业从事第二产业,一大批乡镇企业的兴起,吸收了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劳动了开始从农业向工业转移,乡镇企业的兴起也大大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农村城市体制的改革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推动因素,对推动我国内生化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动力。(2) 城市化体制改革是推动内生城市化道路的又一重要因素农村的城市体制改革对推动我国的内生城市化有重要的推动力,但是这一动力逐渐减弱,为了提高人民 的生活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水平,我国实施了城市化体制改革。1985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开始实施城市化体制改革,主要是推

11、动大中型企业,提升企业自身的活力,扩大企业自身的经营权,提升企业的发展活力,并且不断的提升大型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提升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城市化体制改革对推动内生城市化道路的主要作用主要表现在搞活城市和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的两个方面,通过先关资料可以看出,城市化体制改革对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带动程度和影响程度都超出了农村体制改革带来的促进作用。在这一时期,大量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起来,包括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危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资本财富,带活了我国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带动我国内生城市化化道路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质财富

12、和经济理念,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实现人口的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为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这一时期的城市化体制的改革主要发展的是工业,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通过工业的发展推动城市化的进程。这一时期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大型城市得到快速发展,工业化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中小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原因是国家在这一时期大力支持工业和大城市的发展,认为我国人口众多,大城市更能吸引大量 人口,加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对中小城市发展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这次城市化体制改革对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促进我国内生城市化大陆着重要的作用。(3) 市场经济

13、体制的改革是我国内生城市化道路的最重要的推动因素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十四大召开,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对促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基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的我国社会发展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的问题,为 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邓小平在南巡讲话时反复强调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才是硬道理,同时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做出了深刻的剖析,深刻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的基本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在十四大以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以计划经济为主

14、,市场经济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且就内生城市化的本质来看,内生城市化需要各种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显然不能为各种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十四大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已计划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建立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上的转变,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为我国内生型城市化建设提供了最重要的动力,前面已经提到,经济发展和城市的内生化道路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城市化道路必然要以

15、经济发展为依据,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决定着城市的发展,可以说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就没有我国目前的内生型城市化建设,1994年的深化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深刻的体现了这一点,提出房改的根本目的就是建立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一致的城镇住房体制,基本上实现了住房的商品化。将改变了原来住房由国家,单位承包的模式,将住房模式改为我国,单位和个人共同分担,这也为我国的房地产业打下了基础,形成了商品房经济,过去的分房制度开始退出了历史舞台。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是我国内生城市化道路的最重要的推动因素,为我国的内生型城市化建设提供了最重要的保障。从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莫斯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国家实施

16、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最根本原因是政府等计划机构没有能力去计划和控制经济的发展方向。经济计划的制定需要大量的经济信息作为依据和支撑,并且市场是讯息万变的,很难计划的出来,最后通过实践表明,市场作为无形的手对控制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供求关系,价格和竞争来配置资源,辅之以宏观调控,是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同理,在城市化问题上,这一基本规律应该被继续贯彻, 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应该通过市场决定城市的数目和规模。通过市场来鼓励促进城市化的进程,首先应该促进生产要素的充分自由的流动,平等对待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促进人口的城市化。当然,在国家对城市人口有限制的国情要求下,可以适时的进行调整。 通过发展土地市场可以调节发展土地市场。并且可以通过土地价格调整城市的面积和人口。 城市的涌入人口多,受供需矛盾的影响,房租会上升,并且会自动形成价格屏障,对付不起房租的人形成价格屏障,调节城市人口。 为了减少城市化的冲击,可以引导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