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公共治理研究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6806287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中村公共治理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城中村公共治理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城中村公共治理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城中村公共治理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中村公共治理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中村公共治理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中村公共治理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的城市发展将近郊农村纳入到城区范围,也就形成了现在所谓的“城中村”。“城中村”现象越来越普遍,然而这种现象并没有将农村彻底变身为城市反而衍生出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以及农村城市化进程中诸多社会矛盾。这种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但能在问题根部解决矛盾,还能有效地加快城市化进程。本论文通过研究城中村问题形成原因,分析治理方案以期达到对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期”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和借鉴作用。关键字:城中村,城市化进程,现代化治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小觑的社会问题,城中村,指城镇化过

2、程中被融入到城市建设用地的农村地区。它不但反映了社会矛盾,也映射出农村内部更深层次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关系到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大业。一、城中村形成原因笔者在经过多方面分析调查后,认为大致有五个原因:1、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直接导致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然而这种发展必然使得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逐渐向城郊农村扩展,导致农业用地转变成工业用地,农村土地价格飞涨,更加速了农村用地转向为第二、三产业用地。也促使了农村被城市包围导致这种现象。而城中村这种住房,则是当地居民为了获取更多征地赔款所建成的。2、外来务工人员多,分担老城区的城市职能城市化进

3、程加快,导致外来务工人员增加,老城区无法承载这种负担,更加促进了城中村的发展,各种廉租房的筹建导致了城中村脏乱差的现象,并且多次治理无效,成为顽疾。并且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也导致了城中村各种社会关系的复杂化。进一步导致了城中村居民生活水平低的情况3、相关政府部门没有提出准确的规划方案由于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逐渐包围农村的趋势更加严峻,政府并没有预先准确的估计出这种状况,并对其出台相应的管制措施,是导致城中村形成的一大必然原因;其次,政府面对城中村当前的形势,有些措手不及,城中村居民的安置,需要大量的资金,并且安置之后还需要为当地居民解决就业、医疗、教育等相关问题,可是这些问题现在难以出台相

4、应的政策制度也是造成城中村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4、农民为获得更多利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用地划为城市建筑用地,农民没有了土地,失去了为生的来源,纷纷进城务工,同时,随着土地越来越少,人们开始稀土如金,不断的进行房屋的改建,对占地租金越来越不满足。从而导致农村用地不好规划,拆迁困难的现象频发。5、城乡管理二元化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城乡管理二元化,这种二元化制度包括:二元化户籍制度、二元化社会保障、二元化医疗、二元化教育等一系列更为深层次的原因,面对这些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并不能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而且从另一个方面看,二元化所有制还是指土地的二元化,农村的土地归于农民自身使用,农村宅基

5、地归农民自身所有,农民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租金会无限量的抬高土地用价,从而导致现状。二、 城中村治理1、 治理城中村硬件设施 众所周知,城中村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脏、乱、差”,房屋违规建设,道路堵塞小摊小贩难治理,垃圾回收困难,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治安管理不完善等诸多问题。现在各大城市治理房屋违规建设的方法大多是建立新民居,整顿城中村房屋建设,规范居民住房水平,或者引进房地产开发商对农村住房进行统一建设。对于道路交通设施,政府则是出资出力维护道路交通设施,整治道路安全以及卫生问题,加大城中村治理的财政支出。整顿重工业、轻工业中小企业废气、废水排放问题,关注环境污染,保护农村土地及饮用水资源。政

6、府应加大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完善城中村道路、环境等问题。从外在改善城中村“脏、乱、差”的现状。2、 规范管理外来务工人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涌入城市,但是政府资金有限,老城区承载能力有限,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选择居住在城中村,不但价格便宜,而且位于城区方便出行。这样的问题就来了,外来人员流动性较强,人员关系复杂,给城区治安带来很大的威胁,“偷、盗、抢”,“黄、赌、毒”等违法犯罪现象频发,且屡禁不止。对于这一问题,当地政府应该严重的重视起来,城市的发展需要人才,但是当外来人口不断增加,社会乱象频出时,却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当地政府应该规范外来务工人员的户籍管理

7、,定期进行检查,同时也要维护其合法权利。当地村委会更应该对此问题重视起来,协助政府部门对其进行管理,保证社会良好治安。3、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维护农民的长远利益仅靠土地租金,是不能真正解决城中村问题的。不能仅仅为了眼前一点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利益。当地政府部门应该根据每个村庄的实际情况,出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就业问题、孩子的上学问题、农民的养老问题等消除外地养终身的观念。杜绝“拆二代”不良现象发生。政府可以采用定期拨款,或者采用推荐就业,帮扶创业、帮助农村困难户解决困难等措施,吸引农民,从根本解决问题。4、 做好拆迁安置工作,免去农民后顾之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建新民居是近些年政府最

8、常用的拆迁手段,并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然而个体具有差异性,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是用这种方案,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因地制宜,在拆迁改造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拆迁款能准时落到农民手中,免去其后顾之忧,其次开发商必须率先安置拆迁群众,保证其利益。安置工作应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例如,对于观念非常守旧的地区,可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分析拆迁之后的优抚待遇,保证其自身利益。对于关心日后没有土地无以为生的农民,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对其进行劳动培训,学习技能,并安排工厂就业。对于一些对拆迁费不满意的人,政府则可以从其家人入手,从其所欠缺的方面入手解决问题。安置工作,不仅仅包括就业,还有医疗、教育、社会保险、交通

9、、公共安全等,这些政府都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因地制宜解决问题。5、 加大对农村软件设施的投入这就要求政府实行“城乡一元制管理措施”从医疗、社会保障、就业教育、户籍方面进行内部的整改。这就是从问题的根源入手抓其根本。我国近些年来对于农村问题特别重视。2014年我国政府更是推出了户籍制度改革内容大致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这一制度的推出进一步推进了城市化进程,从另一方面也有效地推进了城乡一元制管理

10、。我国近些年来不断地规范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适龄儿童教育问题,改善农村医疗措施等一系列举措都会对城中村乱象起到一个治理的作用。对于中国目前的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来说,城中村这种畸形发展显然是阻碍了城市化进程,为了建立现代化城市,对于政府来说,出台更有力的措施,保障社会治安,规范农村用地等都会起到有效的作用;对于社会团体、企业来说,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城中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就业的问题,当然更应该在注重经济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环境的保护;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规范自身的行为准则,维护社会环境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三、结论城中村的治理,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方向,关系国家健康发展

11、,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城中村的改造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方针,要重视人才队伍,提高城中村治理效率;创新体制机制,开阔发展思路,在政府的领导下让城中村乱象得到改善;落实城中村文化、经济、环境、社会保障建设这是城中村改造的根本、重中之重;改善社区民生。最终在城中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形成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理建议及目标。参考文献【1】李俊夫.城中村的改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仇保兴.和谐与创新: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危机与对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萨瓦斯 E S.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周志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8. 【4】

12、 邵任薇.城中村改造中的政府角色扮演:安排者、监管者和协调者J.城市发展研究,2010(12):125-128. 【5】王春光.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公民社会实践J.浙江【6】张新光.论中国乡镇改革25年J.中国行政管理,2005(10):16-19.【7】徐小青.中国农村公共服务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8】华兴顺.韩国的“新村运动”及其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3):17-21【9】贺雪峰.乡村治理研究的发展J.贵州社会科学,2007,(6)4-8【10】钱忠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残缺与市场流转困境:理论与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2002,(6):35-45【11】费孝通.生育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