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e小调夜曲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6806152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肖邦e小调夜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肖邦e小调夜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肖邦e小调夜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肖邦e小调夜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肖邦e小调夜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肖邦e小调夜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传媒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肖邦e小调夜曲 学年论文论文题目: 肖邦e小调夜曲 Chopins nocturne in e minor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二级学院名称: 专 业: 指 导 教 师: 职 称: 填表日期:2014 年 10 月 20 日附件二郑 重 声 明我谨在此郑重声明:本人所写的学年论文 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 2014 年 10 月 20 日肖邦e小调夜曲摘要:肖邦是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作曲家,夜曲是其中极为重要且独具特色的作品。浪漫主义大师肖邦一生创作有两部钢琴协奏曲,

2、 其中e 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一部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美学思想于一身的力作。作品在曲式、框架结构以及创作手法上, 均体现出肖邦对于古典主义的尊崇;但是, 从乐曲中更多的创作动机与审美思想的体现看来, 作者无法掩盖其创作中典型的浪漫主义情怀。本文从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美学思想的特点出发, 依次分析第一钢琴协奏曲中所体现出的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审美取向的一一对应之处, 力图探求肖邦在创作上的一点共性, 以指导对此曲的分析与演奏。关键词:肖邦;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结构形式CHOPINS NOCTURNE IN E MINORAbstract: Chopin is a very important on

3、e in the history of music composer, nocturne is extremely important and unique works. Romantic master Chopin life has two piano concertos, of which the first piano concerto in e minor is a collection of classicism and romanticism aesthetic thoughts in a film. Work on the form, structure, and creativ

4、e technique, reflects Chopin for classical reverence; But, more from the music creation motive and the embodiment of the aesthetic ideas, the author could not hide the creation of a typical romantic feelings.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icism and romanticism aesthetic thought

5、s, in turn, analysis of that of the first piano concerto with one to one correspondence of classicism and romanticism aesthetic orientation, tries to explore Chopin at a point on the general character creation, to guide analysis and play this song. Key words: Chopin; Classical; The romantic; Structu

6、re form; The text content of目 录引言51 肖邦及他的e小调夜曲52 曲式结构分析63 和声分析73.1 终止式73.2 和弦外音74 肖邦e小调夜曲的美学特征分析8总结8参考文献9引言“夜曲”一词,源于拉丁语“NOX”,在罗马时代有“夜神”之意。夜曲作为一种音乐体裁首先由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费尔德(1782- 1837)所创立,又被称作为“夜想曲”。肖邦早期的夜曲在织体和情调上都保留了菲尔德的痕迹,但很快就摆脱了这种影响,高贵而不媚俗。本文以肖邦早期创作的e小调夜曲为分析对象,对作品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以揭示出肖邦早期钢琴小曲创作的艺术手法。1 肖邦及他的e小调夜曲

7、弗雷德里克弗朗苏瓦肖邦(18101849)是波兰民族杰出的爱国主义音乐家、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被世人誉为“钢琴诗人”。e小调夜曲是在肖邦去世后,他的友人朱琳冯塔纳作为遗作于1855年出版的,出版商以作品72号第一首的名义发表。e小调夜曲实际创作作于1827年,那时肖邦只有十七岁,肖邦对自己的这首钢琴小品非常满意和自豪。e小调前奏曲是肖邦作品号28里 24首前奏曲中的第四首,肖邦本人要求在自己的葬礼上演奏这一曲以及莫扎特的安魂曲。整首前奏曲的基调非常阴沉,尽管除了17至18小节外全曲的表情记号都是和“PP”(“PP”出现在结尾 两小节),却听来像一个步伐沉重、苟延

8、残喘的老人,带着死亡的气息。除了小调本身带有的阴暗,这种压抑的气氛主要来源于乐句线条的走向。右手负责单声部主旋律,很难想象这样动听的一首曲目,它的主旋律竟然是大篇幅的两个音单调重复,而且在曲子的前三分之一部分(1至8小节)旋律的音域仅限于A到C的小三度之间(除开头第一个音之外)。让这单调旋律变得生动富有感情的是左手的和弦变化。左手从头至尾弹奏的基本上都是不断变化的八分音符和弦,虽然全曲都处在较为稳定的e小调内,没有明显的转调,左手和声中丰富的调外音却暗示了别的调性的可能性,表达了安静的外表下(右手线条)细致的内心变化。e小调前奏曲为两段式,左右手在开头均处在相对来说较高的中音区域,接着慢慢向下

9、滑动,在第 12小节,也就是一半的篇幅时,达到了一个低点,接着右手一个大幅度的上升,在半小节之内又拉回了开头的高度,于是开始了后半段(13小节,与第一段第一小节相同)。第二段与第一段的形状基本相似,也是缓慢地向下移动,只是在17小节处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两手均到达了不论是音域还是音量上的最高点,然而在短短的 一个小节后,又恢复了下行走向,一直持续到结尾的最低点。这样在一首曲目中只下不上的音型安排独特少见,营造了一种向下坠落、令人沮丧的气氛;而单薄的主 旋律与变化的低音和声相结合,也达到了描绘孤独内心独白的效果。阴暗并不是这首曲子的唯一主题,和这一向下的主题形成对比的是音乐中暗藏的企图向上的挣扎、

10、偶然出现的生机、以及希望破灭的无奈。这种复杂的心情首先体现在上段提到的和声变化中。在e小调的框架内,不断出现了对更加明亮的大调的探索,以及努力失败后又回到小调。例如,第4小节第三拍的-G-BD小7和弦为D大调二级和弦,而到了同一小节第四拍变为 E-G-bB-#C,减65和弦,暗示d小调。 同样,到了第5小节第一拍E-G-A-C 为G大调的小43和弦,而第三拍的E- #F-A-C为关系小调e小调的半减2和 弦。在第7小节出现的D-#F-A-C可 以同时作为G大调和g小调的属七和弦 ,但右手第四拍的还原B暗示了 G大 调,这一次大调暗示延伸了较长一段时间,属七和弦保持了整整一个小节,似乎是作曲家看

11、到了一丝希望,然而,第8小 节G大调却没有得到持续,转为了 C大 调小7和弦(D-F-A-C),第三拍时又转为a小调半减65和弦(D-F-A-B)。这样 隐藏的大小调交错贯穿全曲,让听众感到在e小调基础上似乎总是出现命运的转机,最终却又恢复原状。和声调性暗示加上节奏变化的配合, 表现得更加生动。在开头的六个小节中, 右手旋律的节奏在每一个小节内都是三拍加一拍的组合,但到了第7小节也 就是上面提到的出现 G 大调转机的地方,最后一拍的四分音符变成了八分附点 加十六分音符,这个附点产生了一个向前冲的趋向,和之前四分音符的稳定节奏有 鲜明的对比。这里的附点给听众带来作曲家睁大双眼,想要倾身抓住G大调

12、带来 的希望的感受。另外,曲目中的两段虽然构造相似, 但第二段有一种加速的感觉,这是因为第 二段中左手和声下降的速度比第一段要快,左手一般两拍换一次和弦,在第一段 中三个音里只有一个声部每次换和声时会下降一个半音,而在第二段中出现了两 个声部同时下降的情况,因此第一段中所有的和声位置在第二段都提前了,加速的效果蕴藏着一种不耐烦的焦躁情绪,似乎是作曲家急于想要找到一条出路。结尾的设计也很有意思。9-12小节 与18-20小节的主旋律线互相对应(只 有节奏稍有变化),而12小节是第一段结 束的地方,因此听众潜意识中也会感到 21小节是全曲结束的地方,加上第20小节里和弦中声部的E-#D和低声部持续

13、 的B是e小调完全终止前的典型音型,难免让人期待接下来第21小节的第一个 和弦是e小调主和弦。可是,肖邦在21 小节写出的阻碍终止中的C大调和弦 让已经沉浸在e小调的悲伤中的听众眼前一亮,感到也许故事的结局还会有另一 种可能性,但第四拍的e小调半减43和 弦(C-E-#F-A)否定的这个可能性。在23 小节肖邦再次和听众开了一个“玩笑”,这 低音的bB十分反常,整个和弦暗示了 F大调或f小调,这两个调均为降号调,在 e小调升号调的曲子中一般不会出现,也 许可以把他理解为临死前最后的挣扎,而这个令人惊奇的和弦后是一段较长的沉默,最终在较低的音域回到了 e小调,以完全终止结束,至此一切希望都成了幻

14、影。在电影中肖邦e小调前奏曲是恋恋笔记本 中女主角Allie经常演奏的一首曲子,出现过两次。2 曲式结构分析肖邦的夜曲多采用三部性的曲式结构,e小调夜曲虽然稍有变化,但整体结构也是A+B+AB的三段曲式形式。呈示段为复乐段结构,e小调。(1-9)小节为第一部分。第一小节是引子,在e小调的主和弦上用分解和弦、较弱的力度,为“夜曲”的开始做准备,之后为4+4的方整性结构。(10-22)小节是结构上的扩大重复,没有出现新的材料,大量的临时变化音造成调性的模糊,给人痛苦悲伤的感情效果,仿佛是作者在回忆以前痛苦经历的画面,最后以分解和弦的形式结束在B大调的主和弦上。中段为“4+4”的开放乐段。采用对比性主题,在B大调上展开,似乎进入了忧郁的沉思。轻柔的几组双音,虽然是在大调上,却显示出比呈示段更灰暗的色彩,象是作者心灵话语的倾诉,以及对没好过去的回忆。再现段仍为复乐段结构。从主小调开始,是一个综合的动力再现,再现段首先对呈示段进行了音响上的丰富,在接近尾声处又出现了中段的影子,在同主音大调E大调上出现,和中段的调性属于近关系调,这样前后呼应的安排十分巧妙。3 和声分析e小调夜曲中运用了大量的低音加上延音踏板,使旋律和伴奏统一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丰富而新颖的和声效果,具有一定的戏剧性。3.1 终止式终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