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2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会员独享】.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05829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2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会员独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2012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会员独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2012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会员独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2012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会员独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2012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会员独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2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会员独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2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会员独享】.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高二中2012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颤抖/颤栗 稽首/稽查 长处/穴居野处 执著/见微知著B说服/游说 伺候/伺机 仿佛/佛口蛇心 透露/抛头露面C咀嚼/龃龉 先妣/纰漏 旖旎/倚马可待 木讷/方枘圆凿D泥淖/船棹 桎梏/鸿鹄 禅让/箪食壶浆 蹒跚/删繁就简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暮蔼 打圆场 堂而皇之 烦躁不安B.凋蔽 挑字眼 湮没无闻

2、 鳞次栉比C.玷辱 明信片 既往不咎 煞废苦心D.枢纽 唱双簧 事必躬亲 唇枪舌剑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去年9月,广西师大美院院长帅民风来到百姓文化大讲坛,带领现场听众领略了一番材质的美感,并且谈了许多巧用不同材质装扮生活的心得,整场讲座帅民风振振有辞,言之有物,显示了深厚的艺术修养。B最近他们两人总有些不对劲,就说庆祝“元旦”吧,一个说组织一场球赛,另一个偏要反弹琵琶,非要组织一次文艺演出不可。C山楂树之恋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布景和服装深受观众好评。D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远在月球轨道的“嫦娥一号”卫星传

3、回特殊的“语音”,给家乡的亲人“拜年”。这个穿越38万公里的“语音”是:“我在月球上向大家拜年了。我要送上一首来自月球的春节序曲。”一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春节序曲随后铿然响起。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以来,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得到初步遏止,但是部分大中城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B、政府做错了事更应该坦诚地向老百姓认错道歉,那种死不认错,还要粉饰的行为,就好像鸵鸟把头埋在沙里,却把屁股高高地露了出来,只能叫人贻笑大方了。C、 中国大地上的2010年8月15日,是蒙上了一层悲伤的时间段,全国各地的五星红旗为生命而降,所有的娱乐活动为逝者而停

4、。D、那个年代的手抄本很难得,书中的故事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以及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毫无疑问,长城是我国建筑史乃至人类建筑史上的一项奇迹,它是我们先民的智慧、力量和决心的体现。 , , , , , ,在中国正以改革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的今天,长城是不可能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歌颂它在历史上起过如何大的作用,并得出修长城就是爱中华民族的结论却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因此将长城及其遗址保存完好,并适当作些修复,供考察研究、参观游览是完全必要的 在历史上,长城从来不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象征 也是无助

5、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 从爱护文物是一种爱国的表现这一角度讲,保护和维修长城的确是一种爱国行为 但是由此引申下去,把长城同中华民族联系起来,把长城当作中华民族的共同象征A BC D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葛亮经过深思熟虑设下一计:让士兵佯作运粮,天天在上方谷往来,故意被司马懿抓去,魏军接连小胜。司马懿终于忍耐不住,大举进攻蜀军。诸葛亮将司马懿诱进上方谷,纵火焚烧。司马懿父子冒火冲出重围,从此坚守不出。(三国演义)B北静王生日,贾赦贾政带着宝玉和贾琏去拜寿。宝玉得到王爷的格外垂青,单独赐饭,还送他一块一模一样的“宝玉”。回家与贾母闲话,说他的玉夜里发了红光,

6、凤姐便说这是喜信。宝玉不明白这话从何说起,因为他不知道今天家长们已经议定了他与宝钗的婚事。(红楼梦)C元妃回宫后总觉得大观园闲在那儿不妥,所以命贾宝玉和众小姐都搬到大观园里住,贾宝玉高兴得不得了。其中薛宝钗住蘅芜苑、林黛玉住潇湘馆、迎春住缀锦楼、探春住秋爽斋、惜春住蓼凤轩、李纨住稻香村、贾宝玉住怡红院。(红楼梦)D.为了营救艾斯米拉达,流浪汉、乞丐们拼命攻打巴黎圣母院,但最终遭到国王的镇压,克洛潘倒下了,圣母院前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巴黎圣母院)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

7、: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我们现在还能从文本上大致了解墨家的思想体系,但它已经只是一块思想化石,它在现实生活中已完全没有影响力。作为一个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的原因是什么?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这方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

8、释道二教来做比较。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约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固然

9、是墨家不易为人接受的重要原因,但这一点尚不足以解释一切。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无法提供,最后只能“言之

10、无文,行而不远”。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如同大多数世俗学说),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义(如同大多数宗教学说),庶几方可免于沦亡。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在大一统的专制君主治下,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虽然墨家可能只有一腔热血,没有政治野心,但专制君主最怕的恰恰不是贪婪的小人,而是有政治动员能力的圣贤君子。对于君主而言,可怕的不是有造反的野心,而是有造反的能力。专制君主对一切世俗组织都必然心怀警惕。所以,作为组织的墨家必然只能存在于列国时代,那时还没有形成四海为家的大一统,列国君主面临的最大

11、危险是身边的敌国,对自己治下的百姓自要松弛许多。而释、道二教虽有组织,但因其强烈的出世倾向而稍可见容于世。释、道二教不似基督教,它们一方面有遁世色彩,另一方面却又教人顺从世俗政权,即便世俗统治残暴无道,臣民也应逆来顺受。正由于释、道二教没有什么威胁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安邦定国,所以才不致像墨家一样过早衰亡。7、下列有关“墨家”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墨家和儒、道、法一样,都有很大的影响;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就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B墨家思想对现实生活已经没有影响力,只是停留在书本上,所以作者认为它不过是一块思想化石。C墨家认为做人要有牺牲精

12、神和献身精神,要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还提倡禁欲,强调严格的纪律。D墨家如果能给信徒提供某种形而下的物质动机,或者给信徒提供某种形而上的精神慰藉,把世俗主义和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就不会消亡。8、下列对墨家消亡的内在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尤其是西汉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墨家处于一个极为不利的历史环境中。B墨家要求信徒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其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不易为人接受。C墨家学派是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但又不像释道二教那样有出世倾向,这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D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没能为信徒提

13、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对那种没有坚守信仰的信徒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在先秦时期就是影响很大的学说,在秦汉之后更是成为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但它和墨家不同,没有自己的组织。B法家也没有自己的组织,并且在舆论上还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却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C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因而道家学说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 ,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D佛教是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在禁欲主义方面比墨家有过之而无不及,虽有遁世色彩,但另一方面却又教人顺从世俗政权。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9分,

14、每小题3分;翻译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上梅直讲书苏 轼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

15、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