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题答案.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798061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题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1、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P93-P96)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克服了唯心论的认识论和旧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局限真正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引起了认识论的革命。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P104答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把认识看作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观的过程。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3认识不仅能反应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揭

2、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认识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的飞跃意义更加重大P109答1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2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3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使理性认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4、如何正确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和二者的辩证关系P115-P116答1真理的绝对性含义第一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第二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它存在的根据就是它自身如

3、果想从物质世界之外去寻找其存在的根据必然会陷入神秘主义。2真理相对性的含义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它需要进一步扩展。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3二者的辩证关系任何真理都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依存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第三相对真理相绝对真理转化。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P118答1检验真理的含义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2实践具有

4、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只有实践能够判明认识是否正确。6、如何正确认识真理和价值的关系P120-P122答真理与价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是对立的统一。(1)真理与价值的区别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是认识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而价值是之外物对人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2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第一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人们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成功地改造世界以这种实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第二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3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它的功能上。7、如何正确理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的关系P123-P124答1认识世界

5、和改造世界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统一。2认识的目的在于在实践中运用。3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8、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P125-P127答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这是因为第一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第二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第三“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认识论的精髓。第四党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样也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张在实践中发展真理。9、如何理解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

6、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P128-P129答1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从群众中来”就是从实践得到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就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也就是实践、认识、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商品经济是怎样产生的P183答1商品经济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产生、发展和存在的。2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第一个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2、商品的二因素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

7、重性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P183-P184答1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或属性。2商品是通过人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3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3、如何理解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P185答1商品的价值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在生产该商品时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二是在生产该商品时新创造的价值。2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是由活劳动实现的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即活的抽象劳动。4、商品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P186-P188答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时间所决定的。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

8、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3商品价值量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是少量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可以等于多量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复杂劳动还原为加倍的简单劳动是通过市场交换而自发实现的。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5、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P189答1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学习交流参考资料7 / 16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2商品经济中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6、什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

9、盾答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2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性。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之所以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是因为这一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7、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有什么作用P193-P194答1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2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一是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个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

10、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二是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是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8、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怎样产生和形成的P194-195答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两级分化的基础上产生。2商品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3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9、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答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雇佣劳动制度剥削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10、为什么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P197-P198答1作为资本的货币会带来更多的货币发生价值增殖产生剩余价值。其前提必须找

11、到一种商品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2劳动力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它自身更大的价值即创造出剩余价值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1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P199-P200答1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是价值增殖的手段。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的特点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3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从而劳动力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就实现了。12、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

12、意义是什么P200-P201答1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被物的外壳所掩饰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2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生产资料形式和劳动力形式。根据这两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同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第二它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13、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什么P202答1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学习交流参考资料8

13、 / 162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3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劳动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14、如何理解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P204答1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通过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支配不断提高对雇佣劳动力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2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15、资本主义积累的实质、后果、作用和历史趋势是什么P206-P209答1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2资本积累的后果一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二是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三是引起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3资本主义的进步的历史作用可以用两个简短的论点来概括社会劳动力的提高和劳动的社会化。4资本积累导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