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地理 考点点拨与精析 考点1 行星地球 新课标.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797375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地理 考点点拨与精析 考点1 行星地球 新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地理 考点点拨与精析 考点1 行星地球 新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地理 考点点拨与精析 考点1 行星地球 新课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地理 考点点拨与精析 考点1 行星地球 新课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地理 考点点拨与精析 考点1 行星地球 新课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地理 考点点拨与精析 考点1 行星地球 新课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考地理 考点点拨与精析 考点1 行星地球 新课标.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1 行星地球(2011江苏地理T34单选4分)表1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表1 时间地点当日次日日出日落日出日落9:0023:008:5823:027:1918:417:2018:405:4018:485:3918:49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2.若地为北京,则此时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突破口是根据日出、日落确定昼长,然后根据连续两天的昼长确定纬度的高低,再根据北京的昼长判定地球运动及相关情况。【精讲精析】1选B,2

2、选C。第1题,根据“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可知,地当日周长为14:00、次日周长为14:04,地当日周长为11:22、次日昼长为11:20,地当日昼长为13:08、次日昼长为13:10。结合“除全球昼夜平分的春秋分日外,昼长越接近12:00,纬度越低”的规律,比较三地最接近12:00是地,其次为地,故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为。第2题,具体思路分析如下所示:(2011江苏地理T1920双选6分)图10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干旱旬数分布图。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相关。据此回答34题。3.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 B.总体上自西向东逐渐减小C.自

3、洛阳向南逐渐减小 D.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4.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该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B.地区干旱程度高于地区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C.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河流影响D.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等值线的判读和对干旱原因的分析,等值线分布要从走向、数值变化、疏密、极值中心等方面分析,干旱与降水、用水量等因素有关。【精讲精析】3选AD,4选AD。第3题,由图中年干旱旬数等值线数值分布可知总体上是自东南向西北增大,并且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而洛阳向南是先升高后降低。第4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选项内容

4、分析A项地区等值线向东北高值凸出,比两侧数值小,主要受熊耳山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年干旱旬数少B项地区处在崤山与熊耳山之间,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数值高C项地区等值线越靠近河流数值越大,显然不是河流影响,而是受地形影响D项图中等值线分布自东南向西北增大主要受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小,等值线出现弯曲、高值(或低值)中心是受地形的影响(2011新课标全国卷T6812分)读图1,完成57题。5、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50m B.55 m C.60 m D.65 m6、图中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A. B. C. D. 7.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

5、坝顶长度约A.15 m B.40 m C.65 m D.90 m【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灵活熟练地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具体如下:(1)把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计算相对高度的方法,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2)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特点,判断地形的陡缓,地形的陡缓决定了水流的流速;(3)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的关系,计算出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精讲精析】5选C,6选C,7选B。第5题,由图看出图中等高距为5米,海拔最高的等高线为80米的等高线,最高海拔为80米H高85米,海拔最低的等高线为25米,最低海拔为20米H低25米,因此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H为:55米H65米,C项正确。第6题,由图看出,、附近,附近的

6、等高线最密集,地形坡度最大,因此河水流速最快,C项正确。第7题,图中、之间的为峡谷,该处的河流上游为洼地,且无聚落分布,因此该地段适宜建坝;若堤高13米,则坝址处大约应穿过4条等高线,根据图中该处等高线的分布及图形的比列尺,可大致估算出坝顶长度约为40米。(2011海南地理T14、156分)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图5示意1961 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8、9题。8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9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植

7、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组的关键要抓住以下几点:(1)能正确理解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含义。(2)结合示意图,明确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3)根据所学知识,了解影响PAR强度的主要因素。【精讲精析】8选D,9选D。第8题,根据PAR强度等值线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可知,我国青藏高原上的PAR强度值最大,四川盆地最小。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当然青藏高原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第9题,影响PAR强度高低的因素很多,如纬度、地势、光照(日照时数)等,但主要因素是光照条件,日照时数越长,PAR强度值越大,反之越小。光照条件取决于天气状况,云雨少的地区,空气稀薄,对大气削

8、弱作用小,PAR强度值大。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气候干燥,晴天多、雨日少,PAR值高;甲地位于四川盆地,雨日多、晴天少,PAR值低。(2011安徽文综T29-308分)图11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完成1011题.10该地可能是A.刚果盆地 B.撒哈拉沙漠南缘C.巴西高原 D.北美洲五大湖地区11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A. B. C. D.【思路点拨】该地房屋的朝向和“冬夏正午”是思考第29题的关键点;正午太阳高度大小与照射屋内光斑大小间的

9、关系是解决30题的关键点。【精讲精析】10选D,11选C。第10题,该地冬夏正午时分太阳在正南方,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排除南半球的刚果盆地、撒哈拉沙漠和巴西高原三个地区。第11题,具体思路分析如下图所示: 这样的窗户、屋檐搭配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冬至到春分,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加,正午时室内日照面积逐渐缩小;春分到夏至,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加,正午屋檐遮阳作用逐渐增强;冬季光照充足可以减少采暖能源消耗,夏季室内光照少可以减少制冷能源消耗。(2011浙江文综T9108分)图6中,M为赤道与某一经线L1的交点,北半球任一纬线L2上两点Q1、Q2分别位于经线L1的东、西两侧。完成1213题

10、。12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则AQ1、Q2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BM、Q1之间连线与地轴相交 CM、Q1、Q2三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DQ1、Q2两点的直立物日影分别朝西、朝东 13若两个不同日期的晨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与L1之间地方时差不等,则Q1、Q2A可能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B可能都位于东半球 C不可能在同一时区D不可能出现在1至6月间【思路点拨】掌握晨昏线的意义、地表两点间的连线特点、影子朝向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是解决第12题的关键;晨线特点和地表上两点的相对位置则是第13题的“钥匙”。【精讲精析】12

11、选A,13选B。第12题,同一条纬线上两点之间经度差最大为180,即处在同一个经线圈上,图中显示Q1、Q2 位于北半球,则过着两点的最短路线一定过北极点;M、Q1之间连线不过极点,无法与地轴相交;图中显示M、Q1、Q2三点经度各不相同,不可能位于同一经线圈上;由Q1、Q2相差180、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1和M、Q2可知,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Q1、Q2 位于刚好出现极夜的纬线上,直立物影子不可能朝西、朝东。第13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选项内容分析AQ1、Q2若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则Q1、Q2与L1之间地方时差相等BQ1、Q2在同一条纬线上,且与L1之间地方时差不等,Q1、Q2不在同一经线圈上,所在纬线劣弧相差经度小于180。两点有可能同时位于20W向东到160E之间CQ1、Q2两点分布于一条经线两侧,若经度差小于15,则有可能位于同一时区D晨线经过M、Q1说明北半球为冬季,晨线经过M、Q2说明北半球为夏季6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