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6797280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给侧改革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供给侧改革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供给侧改革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供给侧改革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供给侧改革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给侧改革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将经济增长与制度配给的长远目标有效地匹配,进一步拓展区域制度供给的创新,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转型升级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确定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主线,体现了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很强,是保持“双中高”即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必然要求和行动指南。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作为切入点,分析了河南省产业结构分布状况,以及各产业结构之间的协调发展,尤其针对新兴崛起的郑东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郑东新区的建设有力带动了郑州市城市形态的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使郑州步入

2、了快速发展的十年,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人力资源支撑,但仍存在不尽协调和不稳定现象。由此引出我国供给侧改革条件下各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深入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建议Abstract:Supply side of the reform of fundamental purpose is to change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institutional ration the long-term goal of matching effectively,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inn

3、ovation of regional system supply, so as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ransformation.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s are identified as much starker choices-and graver consequences-in period in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

4、in line, reflects the distinct problem consciousness and target oriented, strong pertinence and practice guidance, is to keep the double high the rapid growth in the economy, promote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industry towards the high-end level and action guide. The only way to maintain medium-h

5、igh speed of economic growth.Based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enan provinc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henan province,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especially for the emerging of the rise of

6、 the regional economy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of zhengdong new district, powerful driv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zhengdong new district of zhengzhou city in the form of ascension,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social undertakings, the zhengzhou into a de

7、cade of rapid development, provides the important human resources for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ut there are still not the coordination and unstable phenomenon. This leads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upply-side reform in China, a

8、nd probes into the connotation of supply-side reform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s: supply-side reform;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uggestII目 录摘要IAbstractI一、引言1(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二)国内外研究综述2(三)研究内容及方法4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5(一)供给侧改革5(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6三、供给侧改革与区域协调发展现状以河南省为例7(一)河南省供给侧改革现状7(二)河南省区域协调发展状

9、况7四、我国供给侧改革与区域协调发展现状10(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经济背景10(二)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供给侧问题10(三)供给侧改革下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分析11五、促进供给侧改革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12(一)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12(二)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12(三)深化企业体制改革12总结14参考文献15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研究背景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是基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的低增长困境、我国经济增长的持续下行态势、供需结构的失衡与错配,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单纯的需求侧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普遍不理想的经济情形而提出的。主要的经济背景体现为:从国际经济背景来看,2008年

10、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等国采取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试图以单纯的宏观需求调控措施刺激经济复苏。但是,这种单一的需求刺激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_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_市场需求低迷的经济颓势并未得到改善。从供给侧的角度来看,这种全球经济增长缓慢的困境源于主要经济体缺乏内在的结构性改革。我国经济增长依靠要素投入的时代已经过去,保持中高速增长必须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上做文章,依赖于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许多地区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势资源和产业,如果发挥这些地区的辐射作用,那么就会在区域内形成相对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协作。从国内经济背景来看,尽管2009年实施的大规模投资计划有效克服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不

11、利冲击,但是自2016以来国民经济增速持续波动下行,以往的高速增长态势逐步向中低速趋势变化,经济形势呈现新的特点。这主要表现为:国内需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消费需求结构正在加快转型升级,呈现多样化、高端化特征,尤其是服务需求的比重显著上升,同时制造业的发展也对生产服务业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侧供给己经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居多,传统的高能耗产业普遍产能过剩,以及中高端消费品的供给不足;现行体制机制对供给结构调整的束缚和阻滞,迟滞了新产品、新服务供给的增加。此外,我国供给结构的失衡不仅表现在国家宏观层面,还表现为区域经济结构的失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协调机制不健全

12、等结构性问题十分突出。2研究意义本文以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作为切入点,分析了河南省产业结构分布状况,以及各产业结构之间的协调发展,尤其针对新兴崛起的郑东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郑东新区的建设有力带动了郑州市城市形态的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使郑州步入了快速发展的十年。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人力资源支撑,但仍存在不尽协调和不稳定现象。由此引出我国供给侧改革条件下各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深入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供给侧改革的内涵,提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体现的不同层面,如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地区内部之间的经济差距,区域经济政策的碎片化和区域政策的泛化,区域间协调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等层

13、面进行细致的研究,根据不同层面经济失衡的具体表现形式,提出区域经济发展当其冲的是要调整专业结构,构建区域公共治理机制,将好的民间机制创新上升为正式的区域经济制度,同时完善和细化区域经济政策,使之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我国供给侧改革发展中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中体现的不足之处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与方案,进一步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高速发展,是我国的经济迈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中。(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国内研究综述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认为在经济开发区产业创新与转型时期的政策取向分析认为实现供给侧改革,一方面要求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另

14、一方面要求政府在政策引导、监管约束和公共服务等三个方面完善职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李种栽在论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政策选择认为在推进长期的供给侧改革的同时,不要忽略了短期的需求侧的管理。林毅夫提出了“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理论,把国际贸易理论运用到了国家发展和发展战略的理论上,提出发展中国家具有发展的后发优势,可以根据要素察赋形成和发展比较优势产业,进而形成比较优势制度来推动经济发展。贾康等提出了“新供给经济学”概念,提出要加强供给侧的分析和认知,加强经济基本理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加强不同经济主体(市场、政府、非营利组织)功能的优化配置。根据“新供给可以自动创造新需求”的思路,提出“淡化总需求管理

15、”从供给制推改革的政策主张。另外,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李克强总理所说的“在供需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都说明他们清楚地意识到短期的需求侧管理的作用。我国政府应该寻求供给和需求动态平衡,既在短期内稳定我国经济也在长期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何新武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研究一以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中认为开发区管理体制关乎开发区软实力的大小,我国开发区管理体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形成政府主导型管理体制为主,企业主导型管理体制和政企混合型管理体制为辅的具有我国特色的管理体制。但由于受到开发区法律地位和精简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约束,开发区综合

16、实力的提升受到了制约。傅晓在中心城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和提升研究一基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证分析中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需善的过程中,开发区要实现转型和提升。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需要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努力实现功能的提升和产业的提升,让制度创新走在前列,形成以服务型为主的经济结构。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是推动我国经济迈上更高台阶,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所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人手,通过形成新主体、培育新动力、发展新产业等方式,优化要素配置,调整经济结构,以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数量的改革。李种栽在论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政策选择认为在推进长期的供给侧改革的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