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的间接效应综述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6797120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股权激励的间接效应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股权激励的间接效应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股权激励的间接效应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股权激励的间接效应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股权激励的间接效应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股权激励的间接效应综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文献综述2.1 股权激励效应2.1.1 股权激励的直接效应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其产生的目的为促使管理层以股东的身份经营管理企业,提升企业业绩,增加股东财富。在王克敏、陈井勇的文章中,他们二人主张股权激励是对企业有着积极的激励作用,并且,随着企业持有股份额数增多,下面的代理层反之会减少,这对一个企业的盈利而言是增加的。葛文雷、荆虹玮(2008)等人在他们的文章中也坚持了这样的观点,他们也是认为随着管理层持股份额的增加,公司业绩也会相应增加,二者是成一定正比关系的,同时,管理层的持股增加,能够刺激公司在业绩方面的增加。陈文强、贾生华(2015)通过比较激励组和控制组的ROE和托宾Q值

2、后得出,股权激励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价值。刘华、郑军(2010)在其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中,虽然同样肯定了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有着正向的激励作用,但是他们的观点也有些许同上面诸位不同的地方,他们二人认为,管理层的股权增加,一定程度上是会刺激公司业绩的增加,但是对于管理层的持股比重是有一定的范围的,并不是管理层的持股份额越多公司盈利就越多,股权激励的政策需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才有助于企业业绩的提高。2.2.2 股权激励的间接效应2.2.2.1 股权激励与研发投入 作为管理层,他们掌控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们是一个企业存在的关键人物,决定着企业的每一个战略决策。而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激励机制,

3、促使管理层转变身份,以股东的身份经营管理公司,最终做出有利于提升企业业绩以及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决策。在王燕妮(2011)的文章中,她主要研究了股权激励同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她得出的结论是二者之间呈正相比关系,而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这样的关系尤其明显。巩娜(2014)针对的是民营企业对股权激励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最终发现,对于民营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能够使得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这种情况在高科技行业的民营企业里面更加显著。与上面诸位学者不同的是,唐清泉、徐欣、曹媛研究的不仅仅是股权激励同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而是在研究股权激励的基础上,来探究了对此影响到的研发投入如何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

4、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股权激励对于企业的研发投入有积极的影响,这些表现在高新技术企业,是尤为明显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权激励刺激了研发投入的增加,而企业研发投入势必影响到该企业的市场销售情况同该企业的市场盈利。并且研发投入同企业盈利也是呈正相关关系的,这也从另一层面上表明了股权激励对于企业的创新能力产生刺激作用,并且随着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企业的业绩也会跟着提高,从而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毛剑峰(2016)、齐秀辉、王维、武志勇(2016)等几人则针对上述情况作了一个样本分析,主要研究了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即股权激励、研发投入、企业业绩。他们也认为三者之间都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股权激励会促进研发投

5、入的增加,而研发投入会使得企业市场营业能力增强,同时,高层的股权额增加,能够加强研发投入同企业营业能力之间的关系。李刚、薛乔(2016)研究了高管激励在企业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之间的调节效应,认为企业增加的研发投入使企业生产成本以及管理成本下降,从而使得企业的盈利增加,而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股权增加对与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着加强的作用,详细来说,高管的股权激励政策能够导致企业的研发投入增加,而研发投入的增加会使得企业在研发投资中的一些问题迎刃而解,这使得企业在研发中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最终使得企业的财务绩效增加。2.2.2.2股权激励与代理成本现如今,企业分为两权管理,分别是企业的股东与企业的管理层,而

6、这两权分管会导致二者之间出现一些代理上的问题,而股权机制是用于让管理层来分别享用企业的剩余价值,这对于企业的管理层同企业股东之间的矛盾有着缓和的作用。同时,对于企业代理而言也降低了成本,成本的降低也有利于企业业绩的提高,因此,股权激励对于企业而言也是一种长久有效的激励机制。徐宁、徐向艺(2010)认为高管股权激励对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可以有效的降低二者之间的代理成本。王传彬等人在他们的文章中也有写到他们的研究结论,他们在对企业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之后发现,企业实行激励制度要比没有实行激励制度的业绩要好。在贾生华、陈文强(2015)的研究中,认为代理

7、的存在只是发挥着类似中介的作用,他们对于企业业绩而言有着消极的一面,因此他们也认为企业实行了激励制度后能够利于企业降低代理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业绩。在罗付岩和沈中华(2013)等二人研究了股权激励同企业代理成本二者之间的关系,同其他诸位学者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发现,虽然股权激励能够对于企业代理的成本有着降低的作用,但是对于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股权激励与代理成本体现在不同的产权企业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徐宁、任天龙(2014)认为就中小型企业而言,代理成本的降低对于他们业绩的提高更加显著,特别是在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2.2.2.3 股权激励与高管稳定性企业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的目的之一就

8、是面对竞争越来越激励的核心人才市场,企业为了防止人才流失,吸引特定员工以及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肖淑芳、付威(2016)基于再公告的视角研究股权激励是否能保留人才,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股权激励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员工的离职率,进而达到股权激励的预期目的之一,相比于只公告一次股权激励计划的企业而言,那些对股权激励制度进行多次公告的企业,其员工的辞职率更低。宗文龙等人在他们的文章中有写到,在企业控制业绩的情况下,通过股权激励,企业的管理层离职率更低,进行更换的概率更小。同时,学者陈健等人也在经过相关研究后证实了这一点,并且对限制性股票激励模式同股票期权的激励形式进行了对比发现,前者对于控制企业管理层的离职

9、率更能发挥作用。2.2 股权激励效应的影响因素 虽然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能激励管理层为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提高企业业绩,但是这种正向的激励作用的发挥依赖一定的因素。在这些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股权激励很容易被人用以作为谋取利益的手段,从而不能真正发挥出股权激励所具有的作用。董艳(2016)认为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不同,其拥有的各种资源以及发展能力也不同,实施股权激励后的效果也就不同,也可以说,企业的外部环境影响会对企业的激励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理论界关于股权激励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集中于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公司特征、内部治理结构以及高管特征等,而外部因素则有以下几个方面,包括企业所处的市

10、场的法律环境、企业的经理人市场、资本市场的有效度等,当然,这一宏观环境也是每个实行股权激励政策的所共同面对的,他们同样受外部大环境的影响下,有的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后却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有的企业却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更多的集中于内部影响因素,并且外部因素较难量化,所以本文中所讨论的股权激励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指内部影响因素。第一,一个公司的自身条件诸如一个公司规模的大小、公司的发展前景等等都会影响到该公司实行股权激励的效果。有部分学者就层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例如周建波、孙菊生(2003)就在文中提及,对于一个发展前景较好的公司而言,如果对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政策,那么该公司的盈利就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11、,且这种提升是长期性的。而在娄皎虹(2011)的文中也提出司的成长性是会直接对公司股权激励产生一定影响,而且如果在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公司里面实行管理层股权激励,那么就可以提高管理层主动追求企业长期利益的积极性,减少短期行为的发生,进而带动企业业绩的提高,人力资源成本的降低。王锐(2011)则主要研究了公司价值是如何影响到一个公司的股权激励的,他最后所得出的结论是,公司规模与公司价值之间是一种呈正相关的关系。李秉祥(2013)认为除了股权集中度、高管年龄等影响股权激励的选择之外,高管现金薪酬、企业成长性、企业规模也会对企业是否选择股权激励产生影响。同时,会影响到股权激励效果的因素也包括公司的内部

12、管理机制这一方面,即包括了公司的董事会组成结构、公司的股权结构等等。具体而言,针对股权结构与激励效果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了股权集中度、大股东控制权、产权性质这三个方面。而针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王锐(2011)认为企业产权性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股权激励的实施,而且在民营企业中实行股权激励的效果是明显要优于国有企业的。同时邵帅、周涛、吕长江(2014)三位学者的研究中,他们通过研究了产权性质不同的企业在制定股权激励方面的不同动机,提出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他们更侧重于借此对企业的管理层人士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而国营企业,在实行股权激励的时候更侧重于制定一种福利型的股权激励方案。周仁俊、杨战兵

13、、李礼(2010)等三人通过研究也得出相关结论,对于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其管理层持股份额直接与该企业的业绩挂钩,即二者通常是呈正比的。周仁俊和高开娟(2012)在研究股权激励效果同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的关系中发现,大股东持股对于股权的激励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并且,在潘颖(2009)的文章中也有此方面的研究,她的观点是,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对于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促进的作用,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的大股东所持有股份额越高,那么他们同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就越密切,因此,他们对于借助公司上市想而获取更多的利益意图就更加明显,因此,借助在公司内部实施股权激励便可以充分发挥大股东的监督作用,从

14、而避免了通过股权激励使得管理层为自身谋取利益的可能。进而达到提升企业业绩的激励效果。而在这方面,吴育辉,吴世农(2010)二人通过研究之后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大股东持股对于那些实施了股权激励方案的企业管理层而言,也能够起到一种的制约与监管作用。在董事会方面对股权影响方面的研究也有不少,周建波、孙菊生(2003)二人在研究中发现,对于那些内部管理较为弱化的公司而言,股权激励更容易发展成为管理层用以为自身牟取利益的用具,从而对股权激励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在吕长江等(2009)等人的观点里,对于不同的企业,股权激励也分为不同的类型,有激励性,也有福利型。不同类型的股权激励是由一个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同

15、而导致。比如一个公司如果将董事会同管理层进行高度融合,那么,对于董事会而言,他们的独裁专政权利将会被大大降低,这样的企业结构所实行的股权激励就更偏向于福利型。如果非执行董事在公司中所占比例越高,他们就越不容易被公司高级管理层所束缚,他们在公司的组成也就越加独立,而他们制定出来的股权激励方案也就越加倾向于激励性。在王华、黄之骏(2006)的文中也印证了这点。同时,吴作凤(2014)也有做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她认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实行股权激励对于公司盈利有促进的作用,除此之外,董事会机构越独立,这样的效果也就越加明显,而如果将总经理同董事会高度融合,那么对于这样的股权激励政策就会产生消极的作用,会

16、降低股权激励的施行结果。当然,除了上述几种因素,高管的特点也会影响到股权施行的效果。不言而喻,股权激励主要针对的是公司内部管理层,是让公司内部管理层来共享公司的剩余价值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把管理层同公司股东利益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激发管理层的积极性,进而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更加注重提升企业业绩以及实现企业长远利益,所以,对于不同组成结构的管理层,在对股权激励做出不同反应的时候,也将会导致不同的激励结果。什么是股权激励效应呢?假单来说它是一种经济后果,是在被激励者在对不同的股权激励下所产生的不同的行为结果。其发挥作用是受公司所处的内部环境(公司特征、高管特征以及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等)和外部环境(资本市场、法律环境以及经理市场等)的影响,即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企业所实施的股权激励结果也会变得有所差异。在相同的外部环境条件下,有的企业实行了股权激励,他们能够达到他们所预想的结果,而有的企业却以失败告终,其中的原因更多的是依赖于内部环境的影响,另外由于影响股权激励效果的外部影响因素较难量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