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诗词鉴赏攻略素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679694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诗词鉴赏攻略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高考:诗词鉴赏攻略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高考:诗词鉴赏攻略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高考:诗词鉴赏攻略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高考:诗词鉴赏攻略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高考:诗词鉴赏攻略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考:诗词鉴赏攻略素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 高考:诗词鉴赏攻略 一、诗歌分类体裁古体诗、近体诗(绝句、律诗)题材内容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表达方式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每句字数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写作风格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柳永)二、常用鉴赏术语表达方式抒情、描写(人、物、景)、叙述、议论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对偶、拟人、用典、化用、铺陈表现手法比喻、起兴、对比、讽刺、正衬、反衬、象征、想象、联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古今对比、以动衬静、动静相衬、以乐写哀、由远及近、远近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生、主客转换、重章叠句、名词叠

2、用、先景后情、先情后景、移步换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绘景角度天地、远近、声色、动静、冷暖、景人、仰俯、里外三、常考意境(主旨)秋思、思乡、征人思归、思家人、思友人、思情人、离别、生命逝去不得重用、报国无门、仕途失意、不遇之感、知音难觅、幽思之情历史兴亡、国运衰亡、借古讽今、讽喻朝政、揭露官治、人民疾苦向往高洁、脱离尘世、厌恶官场、隐逸之志、田园生活、闲情逸趣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志报国、人生得意、深厚友情、甜蜜爱情感悟生命、人生哲理、自然美景、赞叹盛世、点评历史、充满禅意壮美(豪放雄浑阔大、高山大河大战场、激人向上)、优美(小桥流水春花秋月、一人一景一时、玲珑婉约凄恻)意境之大小国家大于个人;

3、悲壮大于悲惨四、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如李白的不少诗作)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如:杜甫春望)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因情造景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 因

4、情造景 ”。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借古讽今、怀古伤情比喻夸张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彩。(李白常用夸张)象征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用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对比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反衬“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以“蝉噪”衬“林静” ,以“ 鸟鸣”衬“山幽” 。与对比相比,不难看出反衬是以相反的一方写另一方,“牺牲” 相反的一方来突出另一方,如以动写

5、静、以乐写悲、以黑写白等;对比却不具备这样的特质,对比双方不存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而是双方都为某一个目标服务。正衬(烘托)是绿叶对牡丹的衬托,是云彩对明月的烘托。如山园小梅的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在这里是虚拟“ 霜禽 ”和“粉蝶” 对梅的喜爱,烘托自己对梅花的喜爱。正衬与反衬的性质一样,只是正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同一“立场”,反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相反 “立场”。化用诗词的诗句是由前人的诗句变化而来。如王实甫牡丹亭长亭送别中的句子“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就是化用了白居易 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借代较普遍的技巧。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

6、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 帆”代“船” ;“朱门” 是朱红色的大门,这里代指权贵豪门之家;“丝竹” ,“丝”本指琴瑟一类的弦乐器, “竹”本批箫笛一类的管乐器,这里“丝竹” 一起代指音乐。通感一种特殊的比喻。“通感”就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白居易 琵琶行)用触觉“ 冰泉冷涩 ”写听觉琴声低沉(“弦凝绝”),传达出琴声的幽愁暗恨。再如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山园小梅)用视觉 “暗”

7、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清淡、时断时续。互文一种特殊的省字法,使诗句更精练。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 出塞),实际是说 “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即古时的明月,古时的关;“秦” 字后省去了“汉”, “汉”字前省去了“ 秦”,不仅语言精练,而且给读者一种时空阔大之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实际上是说“迢迢皎皎牵牛星,皎皎迢迢河汉女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木兰辞),实际上说 “雄兔脚扑朔眼迷离,雌兔眼迷离脚扑朔” ,所以两兔在地上跑时很难分辨出谁雄谁雌。五、诗歌的意象鉴赏 雨愁思,是古典诗歌中雨意象的主要含义。这主要是因为绵绵雨丝常常能引起诗人的情感

8、共鸣,便常用这一意象来写心中的不尽愁思。借助具体雨意象与抽象的心理活动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联系,传达出了诗人的或离别之绪、或思念之情、或厌倦之心、或悔恨之意、或国破家亡之痛。“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 (李端宿淮浦忆司空文明 )但有时,雨意象也传达出一种温润与暖意。“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 苏幕遮)。但总的说,雨意象以表达愁思为主。 水雨意象传达的主要是愁思,水意象传达的主要是被阻隔的无奈。“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

9、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相距并不遥远,但因不可逾越的水的阻隔,只能留下地老天荒般的大遗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阴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无论你怎么努力,眼前的美好,都会因水的阻隔而变得可望不可及。与阻隔的无奈相反,水意象有时又是传达离愁、思念之类情感的媒介。“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李白江夏行)“心逐江水流 ”,茫茫江水正是无限离别之情的生动写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向东滚滚流去的春水正是不尽愁恨的传神写照。 青山青山意象是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无数的诗人对此倾注了自己

10、的深情。大致而言,青山意象有下面几种意义。象征故乡,栖息身心。“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 (齐己送休师归长沙宁觐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司空曙贼平后关人北归 )“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 题稚川山水 )暗示虚无,显示苍凉。“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三国演义临江仙)“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 湘灵鼓瑟 )引为知己,安妥灵魂。“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 落花花很美丽,但这种美丽常常是短

11、暂的,因此在多愁善感的诗人心中,飘零的落花总会引起无限的惆怅。“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甫曲江二首 )漫天飞花是诗人的无边愁苦。“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以落花暗示繁华不再、盛世一去不返。“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杜牧金谷园 )落花变成了坠楼人,传达的是哀怨与愁恨。当然,并非所有的诗人笔下的落花都是感伤、忧郁、衰老、死亡的意象。王维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有诗云:“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这是以落花写澄澈心境。李白少年行有诗云:“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这是李白式的生活不言伤感,只有纵情,落花也能增加游兴。龚自珍有诗云

1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还护花。” 这更一种积极进取、发愤有为精神的写照。 飞鸟像鸟一样自由飞翔是人类自古就有的愿望。表现在诗歌中,飞鸟意象成为了人们心灵自由飞翔的重要凭籍。以鸟的自由飞翔表达实现人生理想的渴望。“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嵇康赠秀才入军 )这是生活在司马氏专权年代的嵇康的精神翱翔。以鸟的翱翔太空表达诗人对超然玄远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王维 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以飞鸟回巢写游子的思乡愁肠。如“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以孤鸟独飞写人的漂泊无定。“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

13、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 咏怀) 钟声钟声意象在古诗中的意义可分两个阶段来看。第一阶段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前,那时的钟声多是作为庆典音乐的体验,带给人们一种欢快、热烈的享受,如诗经开篇关雎中的句子“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第二阶段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这一阶段要比第一阶段复杂。王维的诗中的钟声,多回荡在远离尘嚣的山谷云雾、参天古木之中,传达的是一种隐遁山林、皈依佛门的空寂与恬淡。如“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 过香积寺)还有许多诗人都使用过这种具有佛教色彩的钟声意象。像李白的“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听蜀僧弹琴 )在诗人笔下,钟声还是对时间流逝的警示。如“来是空言

14、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李商隐 无题)有的诗人还借助钟声思考“我向何处去” 的重大命题。如刘禹锡的 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雷雨江湖起卧龙,武陵樵客蹑仙踪。十年楚水枫林下,今夜初闻长乐钟。”革新失败,一贬十载。奉诏还京,百感交集。宿于长安附近的驿站,听到皇宫中隐隐传出钟声,刘禹锡写下了这首诗。钟声有时还传达着离愁。如“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舟船屈原、李白、杜甫,中国三位大诗人都孤寂地死在漂泊的小船上。这或许是巧合。但古典诗歌与舟船的关系却是一种必然。在古代,对于更多的诗人来说,水路比陆路更为方便,因此也更为重要。

15、他们所有的远行,走的几乎都是水路。于是,旅途中借以安身的一叶扁舟便很自然地进入了诗人的笔下,成了他们诗作中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是写诗人的漂泊之感。“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刘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两首诗所用意象极相似,主题也极相似。无论是“月照一孤舟” ,还是“孤舟兼微月”,都是将 “月”与“舟” 两个意象组合起来,再通过声色(猿声、秋声与暝色)的烘托,便很好地传达出了漂泊他乡的孤独沧凉之感。二是写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

16、“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 滁州西涧)读到这些诗句,我们仿佛感到了诗人们急切跳动着的企图摆脱束缚的自由心。六、诗歌的意境鉴赏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中遵从的一个重要概念。可以说,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秀之作,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因为营造意境是诗人表情达意的基本手段,所以解读、辨析诗词中的意境是鉴赏古诗的重要手段。 离别意境离别是古诗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大概是因为人喜聚不喜散,但又不得不散,于是对相聚的留恋、对分别的感伤甚至痛惜,便常常成了诗词歌咏的对象。所以,诗人写离别很少轻松用笔,像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高适的“莫愁前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