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导学】2012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学业水平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795641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导学】2012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学业水平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同步导学】2012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学业水平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同步导学】2012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学业水平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同步导学】2012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学业水平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同步导学】2012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学业水平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步导学】2012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学业水平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导学】2012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学业水平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学业水平测试题(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基础过关(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朱拓(t) 间或(jin) 负疚(ji) 两颊(ji)B剥豆(b) 驯熟(xn) 咀嚼(j) 炮烙(po lu)C阜盛(f) 敕造(ch) 发髻(j) 绾着(wn)D匙箸(ch) 倭寇(w) 脂肪(zh) 韶光(sho)解析:A颊ji;B.剥bo;D.脂zh。答案:C2下列各组词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啜泣层峦叠嶂嗑碰义愤填膺B辑拿 额手称庆 坍塌 班师回朝C秸秆 大有稗益 赘述 披肝沥胆D摩娑 厝火积薪 巨擘

2、 见风驶舵解析:A嗑磕;B.辑缉;C.稗裨;D.娑挲,驶使。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榴莲是一种很奇特的南方水果,刚开始接触,很多人不喜欢它的气味,但时间长了,耳濡目染,慢慢地就会习惯,甚至嗜好品尝。B黄昏时分,暮色苍茫,朝山海关方向望去,只见一抹如烟似雾的淡影和四野的炊烟暮霭融合在一起,像三春烟雨中的景色一样扑朔迷离。C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战争题材电影南京!南京!仅制作费投入就达8 000万元。影片还没有开拍,已经被各大媒体炒得满城风雨。D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他说出了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无论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

3、结局。解析:A项,“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不合语境。B项,“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使用对象不当。C项,“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一般指坏事。感情色彩不符。D项,“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答案: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今年的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B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面运用了人脸识别系统。人们在进入展览场馆时会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安全人员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各类“危险人物”

4、。C称歌迷为“粉丝”本无恶意,却让人们有意无意地把歌迷当做某种舞台装置似的“物件”,漠视他们也有自己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期盼。D省统计局最近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数与前年相比增加了50万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因而比前年增长14%。解析:A项,“唤起”与“行为”搭配不当;B项,成分残缺,应在“进入展览场馆时”后加上“这种系统”或“人脸识别系统”;D项,逻辑关系混乱,从业人数增加和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因而”使用错误。答案:C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

5、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B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C“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D“啊,”他说,“我照旧是个老头儿。不过我不是赤手空拳罢了。”答案:D二、论述文本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关于儒学的价值观念,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就曾论及:“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这说明儒学与现实人生紧密相关,重视伦理道德教化与政治的关系。政治统治依靠伦理教化的支持,伦理教化的原则规范应力求适应政治的需要。儒学始终对现实人生表示了极大的关注,面对来生来世却不去过问和追求。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6、“未知生,焉知死”,就是这一价值观的表露。孟子提出修身立命说,荀子发展为无神论,宋明时期的儒家学者,都批评了道教的神仙说和佛教的来世说以及无生说。因此,儒学的价值观以治理好人的现实生活为目标,把人生的追求和价值的实现,放在今生,放在当世,而不以彼岸世界为归宿。儒学特别重视伦理教化。孟子把有无伦理教化看做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他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儒家学说认为伦理教化比刑罚还要有效。儒学在伦理教化原则的问题上提出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结构体系。“仁”是“礼”的中心,是“礼”所赖以产生的价值目标;“礼”是“仁”的具体体现,是“仁”产生出来的各种条目。没有“仁”,“

7、礼”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没有“礼”,“仁”就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在“仁”的统率下,儒学提出了忠、孝、节、义等规范,提出了温、良、恭、俭、让等要求,作为对人们实行伦理教化的准则。儒学还特别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把道德需要视为人的一种最为迫切的需要。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义和利的关系上,儒家认为义重于利,强调要“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孟子特别强调道德修养的能动作用,儒家认为,个人的道德修养是社会和谐安定的根本保证,只有达到个人的“诚意”“正心”和“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个人和

8、整体、个体和社会的关系上,儒家突出个体为善的主动性,“我欲仁,斯仁至矣”,认为通过艰苦的长期的修养,“人皆可以为尧舜”,“涂之人皆可以为禹”。应当通过个人道德主动性的发挥来完善人格,以达到“君子”“贤人”“圣人”的理想境界。(节选自王平古典小说与古代文化讲演录)6下列对“儒学的价值观”相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班固说儒家是“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指出了儒家学派的作用,也说明了儒学价值观就体现在帮助君主治理社会上。B儒学始终对现实人生表示了极大的关注,“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表现了儒学价值观首先重视的是此生此世的“人”的问题。C孟子、荀子和宋明时期的儒家学者,他们的儒学的

9、价值观还表现在批评道教的神仙说和佛教的来世说以及无生说等方面。D与佛道的以彼岸世界为归宿相反,儒家提倡把人生的追求和价值的实现放在今生今世,以治理好人的现实生活为目标。解析:C项说“他们的儒学的价值观还表现在等方面”不正确,一是说“儒学的价值观还表现在等方面”不符合文意,二是批评道教和佛教的是宋明时期的儒家学者,不是荀子、孟子。答案:C7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孟子从伦理教化的角度认为,人吃饱穿暖生活安逸了而不对他们实施教育,那么人就和禽兽区别不大了。B“忠、孝、节、义”等道德规范,“温、良、恭、俭”等对人们实行伦理教化的行为准则,它们的核心都是“仁”。C孟子的“舍生

10、取义”是让人们在生死关头,为了义要勇于舍生,因为儒家把道德需要视为人的一种最迫切的需要。D儒家认为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并非难事,求仁可以得仁,即使像尧舜禹这样的古代圣人,也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解析:D项“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并非难事”“即使像尧舜禹人人都能做得到的”,理解不当。从原文看,孟子“强调道德修养的能动作用”突出个人为善的主动性”并没有说“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并非难事”,且“人皆可以为尧舜”是有条件的,即“通过艰苦的长期的修养”。答案:D8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伦理教化之所以与政治关系密切,是因为政治统治要依靠伦理教化的支持,而伦理教化也要力求适应政治的需要。B儒家认为伦理教

11、化比刑罚还要有效,这说明儒家治理社会的主张和以刑罚为主来治理社会的主张是有明显不同的。C儒家很重视“礼”,认为没有“礼”,“仁”就不能发挥具体的作用,可见“礼”就是儒学伦理教化所追求的价值目标。D孟子之所以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作用,是因为个体为善关系到社会整体发展,个人的道德修养是社会的和谐安定的根本保证。解析:原文:“仁”是“礼”的中心,是“礼”所赖以产生的价值目标。可见儒学伦理教化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仁”。答案:C三、古代诗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袁随园君墓志铭 (清)姚鼐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

12、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

13、,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

14、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选自四部丛刊本惜抱轩文集)【注】报罢:博学鸿词科每年取一等、二等各若干人,三等、四等落第,称“报罢”。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省叔父于巡抚幕中省:探望B必造随园投诗文 造:造访C再起,发陕西 起:被起用D其考自远来县治 治:治理解析:治:治所。答案:D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解析:A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其:人称代词,自己的/指代词,那些。C.与:动词,结交/动词,给

15、。D.乃:副词,才/副词,竟然。答案:A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写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袁枚文学才能的一组是()(3分)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A BC D解析:办事能力强;称人善,赏识后进者。答案:D12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袁枚的文章出色并有声望,他被排挤外放做知县,因写文著书有才能,始终不愿升迁,刚四十岁,就断绝了做官的念头,尽自己的才学创作诗歌。B“皆能自发其思”是说袁枚散文、骈文有自己的个性特色,“通乎古法”是说他通晓古人的作文之法,因此,他的作品受到世人广泛重视。C文章注意前后照应,如第4段“在江宁尝朝治事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写在江宁的为官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