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1].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6795286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1].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刿论战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8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2、(选自刘向说苑)注释: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与:亲附,拥护爱戴。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又何间焉 间:_(2)小惠未徧 徧:_(3)战则请从 从:_(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非:_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长跪而谢之曰 D辍耕之垄上11翻译下列句子。(2分)(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12(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2分)(二)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宋公及楚

4、人战于泓1。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6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选自子鱼论战)注释1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2成列:指摆好阵势。3既:尽,全部。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6门官:国君的卫士。7重(chng):重复,再次。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9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神弗福也 福:_ (2)公伤股

5、,门官歼焉 股:_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1)下 视 其 辙 (2)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分)(三)【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6、。”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节选自公羊传)【注释】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期:约定时日。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济:过河。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迨:趁着。既:尽,完了。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分)彼竭

7、我盈,故克之 克: 然后襄公鼓之 鼓: 11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1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1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四)(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

8、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文)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虏人过五千,移文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注释:廉范:廉颇的后代。故事:按旧例。虏:敌人。移文:发文书。传檄:发出紧急公文。交缚:交叉缚扎

9、。热火:点火。星列:象星一样布满。待旦:等到天亮。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望其旗靡( ) 会匈奴大入塞( )范兵不敌( ) 范乃令军中褥食( )21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1分)虏众盛而范兵不敌。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23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 之时,第二次是在 之时(用原文填空)。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用自己的话)24曹刿、廉

10、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 ,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2分)答案:(一)9(1)参与(2)通“遍”,遍及,普遍(3)跟随(4)不是10B 11(1)(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2)百姓如果拥护国君,国家就安定;百姓如果辅助国君,国家就强盛;百姓如果反对国君,国家就危险;百姓如果背弃国君,国家就要灭亡。 12围绕“得民心”“民为贵”“取信于民”等其中一个要点阐述。(二)10、(1)赐福,保佑。(2)大腿。 11(1)下/视其辙(2)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2(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2)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

11、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13(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及其未既济14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三)10(1)战胜(攻破)(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11C(ABD三项均为介出处所,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12(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减(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13示例一:鲁庄公“不鄙”。(1分)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

12、,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因此,鲁庄公“不鄙”。示例二:鲁庄公“鄙”。(1分)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何以取胜。因此,鲁庄公“鄙”。14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答成“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算对)(四)20倒下 正遇上 抵挡 就22(1)第一次击鼓气士气大振,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逝怠尽。(2)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23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分)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2分)24知己知彼或抓住战机。(答出其中一点即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