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戏剧表演中常见问题的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6793234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戏剧表演中常见问题的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幼儿戏剧表演中常见问题的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戏剧表演中常见问题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戏剧表演中常见问题的(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戏剧表演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指导策略(宋体二号加粗)摘要:(仿宋小四号)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当众表演故事情节、显示情境的一种综合艺术。幼儿戏剧则是由3-6岁的幼儿扮演剧本中的角色,用幼儿自身的语言、神态、动作去演绎剧本中的故事。幼儿戏剧表演是幼儿园的常见活动。在幼儿戏剧的排练和表演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幼儿演技、情感不到位、环境代入感不强、表演不够流畅等问题。笔者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从故事选择、剧本编排、环境创设、教师指导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关键词:幼儿戏剧表演;问题;指导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当众表演故事情节、显示情境的一种综合艺术。那么幼儿

2、戏剧就是指由3-6岁的幼儿去扮演剧本中的角色,用幼儿自身的语言、神态、动作去演绎剧本中的故事。幼儿教育五大领域中,戏剧表演属于艺术领域范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提出了“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的目标。而进行幼儿戏剧表演则十分有助于这两个目标的实现。幼儿戏剧是通过声、台、形、表的综合训练,激发孩子对表演的兴趣、愿望和信心;培养孩子良好的欣赏习惯和能力、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合作能力 、参与意识、评价能力、责任感,形成孩子积极、健康的心态,促进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同时在戏剧表演中,也有助于塑造幼儿与众不同的气质和鲜明的个性。这些毫无疑问都是幼儿

3、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而在当下的幼儿戏剧排练和表演的过程中会出现幼儿演技、情感不到位、环境代入感不强、表演不够流畅等问题。笔者将具体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从故事选择、剧本编排、环境创设、教师指导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一、 幼儿戏剧表演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正文大小标题加粗)在幼儿园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会影响整台戏剧表演的质量与效果。下面笔者就结合在理论学习与幼儿园实习期间的实践与心得,总结出几个常见的主要问题。(一)幼儿表演演技、情感不到位 在幼儿园的戏剧表演中,经常会发现孩子们的表演十分生硬、流于表面,简而言之也就是演技的不足。在扮演角色的时候,幼儿能够记住那些事先排练好的动

4、作和台词,却只是十分生硬的背出台词,做出动作。 我曾经观摩过根据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改变的戏剧表演,扮演鼠小弟的幼儿看到苹果树上的大苹果,会说出“哇,好大的苹果,好想吃啊”。这原本应该是一个张力十足的、充满了惊叹与渴望的表演,可是小演员却只是抬起头望着苹果,一边大喊着台词,一边用手机械地在半空中划个大圈。作为观众,我基本无法从中感受到鼠小弟对大苹果的惊叹和鼠小弟对苹果的渴望。 在其他的一些戏剧表演中我也都发现了类似的问题,小演员的台词动作都是机械式的记忆,却没有代入自己的情感表达。这不得不说是戏剧表演中一个十分明显的不足。(二)幼儿表演的环境代入感不强。幼儿戏剧表演的故事常常是童话故事,故事发

5、生的背景地点也是诸如大森林、海洋、小木屋、梦幻岛等充满童趣的场景。可是在幼儿戏剧的表演中,往往会出现环境创设过于简陋导致代入感不强的问题。在观看根据绘本十一只小猫做苦工改编的戏剧表演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多处场景的转换,但是在表演过程中每次切换场景仅仅依靠一句旁白的提示,如“小猫们来到了森林里”,却并没有相应的背景创设。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台上的演员还是台下的观众,都无法很好的及时融入进表演,特别是抽象思维尚未成熟的幼儿,无法融入故事的环境,既影响自身的发挥,也影响了戏剧表演的观赏性和质量。 (三)幼儿戏剧表演不够流畅舞台表演不同于影视作品,所有的场景、所有的剧情都必须在一个舞台上进行呈现。所以

6、当场景切换、时间更替、人物上下场时就很容易出现衔接的不流畅。另外,在幼儿的表演过程中也往往会出现忘词、忘记动作等失误,孩子们很容易因此站在台上显得不知所措,甚至紧张、着急而导致哭泣,这都大大的破坏了戏剧表演的连贯性和质量。二、 原因分析 致使幼儿戏剧表演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不仅仅来自幼儿,而是来自其他多方面的,下面我就将幼儿表演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归类分析。 (一)故事剧本不合理1.故事内容的选择不适合幼儿 对于一个剧目来说,优秀的原作故事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只有以优秀的故事为基础才能有效的进行之后的一系列工作。而对于幼儿戏剧而言,优秀的故事,就是适合幼儿的故事。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幼儿园的

7、孩子们都是属于前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内,幼儿早期的信号功能已经出现,同时也有泛灵和自我中心的特点。所谓泛灵,简而言之就是幼儿认为一切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谓自我中心,指的是幼儿完全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的倾向。前运算阶段的幼儿,其思维还具有不可逆性,即不能再心理上反向思考他们见到的行为,不能回想起事物变化前的样子。另外,幼儿的耐力、意志力等都未发展成熟。正因为幼儿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使得对于原作故事的选择额外重要。故事过短,幼儿不能尽兴;故事过长,幼儿会失去耐心;故事过于简单,难以引发幼儿的兴趣,故事过于复杂,幼儿会难以理解

8、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幼儿在理解、排练、表演过程中无法融入故事氛围,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发挥以及整个剧目的效果。 2.故事转化为剧本时的重编不合理优秀的故事的确重要,但是把故事改编、整理成剧本也是不可怠慢的。事实上,故事和剧本是有着明显的差别的。故事,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集中表现主线情节的起点和发展线索。而作为一个剧本则需要将故事结构上的重点一一布设出来,并且遵循故事动力学原理,将一些外部人物对故事的推动也设置出来。简单的说,剧本让故事更加具体、现实,具有可行性。而在这一改编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以下问题。首先是可行性的问题。有些故事本身是天马行空的,场景、人物等都充满了幻想色彩。这样情况下,如何放在舞台上

9、进行表现无疑是一个难题。更加常见的问题就是故事各片段的排列与衔接。这就好比一部电影的剪辑问题。有不少电影拥有一个优秀的原作故事,但是在后期剪辑失当使得逻辑紊乱,使得观众看的一头雾水、不明所以。而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不可逆性等局限性,所以在幼儿戏剧剧本的创作中也必须更加重视这个问题,如果各个片段的顺序编排不当,不仅观众难以理解,演员本身不发理解故事的逻辑,致使难以进入故事氛围,使得排练和表演有问题层出。(二) 环境创设和表演道具不到位 戏剧表演中环境的创设和道具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道具更是在戏剧演出中往往和演员的表演直接相关,起着帮助演员表演的作用。而在幼儿的戏剧表演中,环境创设和道具的使用也存在

10、着一些弊端。1.所创设的环境和道具不能让幼儿身临其境幼儿期的想象为再造性想象,多依靠成人的语言描述,根据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戏剧表演中的环境创设应该去遵从这一想象的特点。否则幼儿很难去进入到故事情境和角色身份。以剧目小青蛙卖泥塘为例,故事中小青蛙想把泥塘卖出去而不断对泥塘进行升级加工改造。那么这样的一个“泥塘”的环境营造就尤为重要。有的小剧组在排练的过程中就简单的用绳子在地上圈了一下来表示泥塘,显得十分随意简陋,而该组的幼儿表演起来也毫无生机可言。2.幼儿对故事环境感到陌生在创设环境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幼儿是否理解环境。幼儿对于环境的不理解也是影响戏剧表演发挥的重要原因。依旧以小青蛙卖泥塘为例,生活

11、在大城市里的孩子们从小没有见过泥塘,不知道泥塘为何物,有什么特点,仅仅从图片中也不能获取充分的信息。这样的情况下幼儿的表演就处于一个非常迷茫和盲目的情境下,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无法去理解,那么其表演就不免生硬和突兀。3.幼儿不能熟练使用道具道具在戏剧表演中是与幼儿的表演直接相关的,起着帮助演员表演的作用。在幼儿日常的角色游戏盒表演游戏中,表征能力已经有所提高。幼儿能够做到“以物代物”,简单道具的使用还是不成问题的。然而在表演中往往会出现新、幼儿陌生的道具。这些道具的熟练使用也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练习,否则不仅难以发挥道具本身的功能,还会干扰戏剧表演的进行。在根据故事小青虫的梦改编的剧目里,增

12、加了蟋蟀一边唱歌一边演奏打击乐器。打击乐器虽然简单却也有着明显的节奏,在排练过程中,演蟋蟀的幼儿对打击乐器的演奏并不熟悉,所以当乐器无规则的演奏时,对整体效果的破坏是巨大的。(三) 教师指导的不足在整个戏剧表演的过程中,教师作为编排者担任着导演、编剧、选角等多重职责,教师的指导在戏剧表演从排练到成型的过程中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教师的日常指导中,也会存在以下问题。1.忽视表演能力不强的幼儿 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表演能力的体现自然也不尽相同。表演能力较弱的幼儿很难去把角色的应有的神情姿态展现出来。 表演能力不强除了个体先天的差异原因外,也有后天缺乏锻炼所致。在幼儿园中,角色扮演、表演

13、游戏等都涉及到表演能力的锻炼。在自主选择区域时,经常在表演区、扮演区的孩子其表演能力明显较强,而不经常参与这类游戏的孩子,表演能力的锻炼和表演经验的积累就相对较少,在戏剧表演中就会暴露出不足。 为了表演的效果,教师们都会选择表演能力较强的幼儿担任主角或者重要角色。在这期间可能会忽视一些表演能力不强的幼儿。得不到重视会挫败他们对于戏剧表演的兴趣,不利于他们表演能力的培养和表演经验的积累,以此形成恶性循环。 而有些剧目对演员人数有要求,很多表演能力不强的幼儿也不得不走上舞台进行表演,这些平时被忽视的孩子们很可能就会影响整个剧目的表演效果,2.没有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戏剧表演是按照一定的剧本进行的。

14、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了幼儿的自主性。幼儿园的活动都应该坚持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在戏剧表演中同样如此。某些台词,某些动作,与其提前去做设计,还不如让幼儿进行自行发挥。幼儿自主性的缺失会让戏剧表演缺少童趣,难以引起演员和观众的共鸣,对于幼儿戏剧表演而言,这并不可取。3.不重视对幼儿角色意识的培养在幼儿园日常的角色游戏或者表演游戏中,都很容易发现幼儿角色意识不足的现象,而在更为正式的戏剧表演中,这个问题带来的影响会更加严重。在十一只小猫做苦工改编的戏剧表演中,扮演大怪物的孩子在“小猫们”商量对策时,就无所事事的站在一旁,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大怪物的角色身份。扮演树精灵的孩子们在“小猫”载歌

15、载舞时作为背景。有的孩子就开始玩弄自己头上的树木的装饰,忘记了自己还正在扮演着一个角色。而在转场的过程中,有些不需要表演的孩子退场后就会在幕后嬉戏、打闹,甚至大声交谈,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表演结束并不代表着整台剧目的结束,这可能就是幼儿自我中心的一个体现,而幕后这样的情况,非常容易干扰到台上的表演,影响戏剧表演的质量。三、幼儿戏剧表演的具体指导 经过以上对问题以及原因的分析,针对上述提出的种种不足,下文提出一些指导策略。(一)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把握剧本1.故事选择合理化 对于故事选择的重要性前文已经说过。在选择的故事的时候,首先需要关注的是故事的核心思想是不是符合幼儿年龄阶段的理解能力,是不是

16、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所启迪和促进。其次看故事中的场景、角色、道具是不是具有转化为戏剧表演的可行性,如果无法在舞台上得以实现,那么对于这样的故事也需要再做斟酌。2.剧本编排逻辑化 在把故事转换为剧本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故事片段之间的编排逻辑性,特别是要符合幼儿的思维方式,能让幼儿快速理解剧本,进入角色。在有所改编的同时牢牢地把握主线内容和核心思想。3.讲述表演一体化讲故事是幼儿园常见的活动,将故事讲述和戏剧表演结合起来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指导方式。如果能把一个故事绘声绘色的呈现出来,那么在转入到戏剧表演时就减少了许多困难。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一步步将其和表演相结合。比如,可以在讲故事的同时将一些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