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6792902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摘要实行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业开放并走向市场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中国的金融改革已进入关键的时期,入世后包括金融市场在内的所有市场逐步向外国人开放。面对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我们在已有改革基础上,必须进一步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才能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自己的实力,参与国际竞争。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及进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关键词: 趋势; 改革; 利率; 必要性 目 录摘要1一 引言2二 利率市场化的定义及内容3 (一)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3 (二)利

2、率的结构应由市场自发选择3 (三)同业拆借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3 (四)政府享有间接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力3三 影响利率市场化的因素3 (一) 充分有效的金融监管4 (二)宏观经济稳定4 (三) 微观基础的完善4四 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5 (一)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要求利率市场化5 (1)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传导变量的理论分析5 (2)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变量的适应性分析5 (二)利率水平合理化要求利率市场化6 (1)对我国现行利率体制的认识6 (2)我国现行利率政策中存在的问题6 (三)加入WTO要求利率市场化7 (1)入世后中国金融环境的变化要求利率市场化8 (2)入世后,

3、中国利率受开放经济因素的影响要求利率市场化9 (3)全球金融自由化要求利率市场化9 (四)进一步深化汇率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11 (1)外币存贷款利率11 (2)人民币贷款利率11五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大势所趋12 (一)利率市场化是优化资源配里的需要12 (二)利率市场化是提升我国银行竞争力的需要13 (三)利率市场化是央行加强宏观调控的需要13六 总结13参考文献14 一 引言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自“二战”以后,大部分都经历了一个从利率管制到市场化的进程。从发达国家看,主要是随着科技和产业结构调整,原有体制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汹涌的金融创新浪潮在规避传统利率管制的同时,自然地否

4、定了旧的利率管制方式。从发展中国家看,为追求经济的超常发展,往往实行低利率管理政策,通过强制储蓄方式集中工业化资金,长此以往,降低了储蓄积极性,同时,又刺激了投资需求,出现了资金紧缺与资金低效使用并存的现象,金融压抑严重制约了金融效率的发挥。正如麦金农肖所言,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改革深化的核心,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改革的大势所趋。 二 利率市场化的定义及内容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的过程。商业银行对存贷款的定价权是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它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一)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 金融交易主体应该有权对其资金交易的规模、价格、偿还期限、担保方式等具体条

5、款进行讨价还价,讨价还价的方式可能是面谈,也可能是资金供求双方在不同客户或者服务提供商之间反复权衡和选择。 (二)利率的结构应由市场自发选择金融交易的双方应该有权就某一项交易的具体数量(或称规模)、期限、风险及其具体利率水平达成协议,从而为整个金融市场合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利率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 (三)同业拆借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同业拆借利率或者长期国债利率是市场上交易量最大、信息披露最充分、最有代表性的市场利率,它们将成为制定其他一切利率水平的基本标准,也是衡量市场利率水平涨跌的基本依据。 (四)政府享有间接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力利率市场化并不是主张放弃政府的金融调控,政府

6、对金融的调控通过间接手段影响利率水平,例如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资金供求格局,或者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影响商业银行资金成本等。在金融调控机制局部失灵的情况下,可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金融行为进行适当方式和程度的指导,但不得干扰金融市场本身的运行秩序。 三 影响利率市场化的因素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是一跋而就的,而是渐进式的,改革的基本顺序已经明晰:先放开外币利率后放开本币利率,先放开贷款利率后放开存款利率,先放开活期存款利率后放开定期存款利率,先放开大额存款利率后放开小额存款利率,先放开对公存款利率后放开个人存款利率另外,利率市场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可以说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就是创造利率市场化条件的

7、过程。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利率市场化要顺利实现,必须尽快完善四个方面的条件。(1) 充分有效的金融监管因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警告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压力,所以我国在近年来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以防范风险为核心的金融监管。相对于前几年的监管而言,当前的监管有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它使利率主体行为更加规范,这对利率市场化来说是具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的。当前,金融监管虽然摆脱了困境,从根本上推进利率市场创造的条件更显必要。因此要实现金融监管的规范化,就要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金融市场监管,按照市场化金融运行的要求,建立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大大的提高我

8、国金融监管水平。 (二)宏观经济稳定 实现利率市场化的一个重要基本条件就是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很多学者认为,利率管制放开后,引起利率水平不稳定的最重要因素是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对利率水平的影响是通过银行和企业来进行的。当宏观经济稳定时,有助于维持银行和企业间稳定的关系。稳定的银企关系,有助于保持市场利率的平稳,降低不稳定性,很好的为利率市场化创造了重要条件。当宏观经济不稳定时,利率一旦放开,在没有完善的监管机制时,银行就会出现道德风险,为追求高收益而提高利率,使借款人容易引起冒险行为,而且宏观经济的不稳定会给企业投资的增加风险,还会引起企业对短期信贷的过度需求,容易导致短期利率上升较快,

9、对利率市场化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 微观基础的完善 微观基础主要是指经营性金融机构和一般企业。利率作用的传导能否顺利实现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众多经营性金融机构和一般企业对利率变动必须反应灵敏,并迅速作出调整对策,这要求微观基础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从我国看,利率市场化微观基础的构造重点是国有银行商业化和一般企业的真正企业化,由于目前未实现完全的银企企业化,利率市场化就缺乏相应的基础,若强行推行利率市场化,则银行和企业因产权不明晰,用别人的财产去冒险,而不顾利率水平高低,从而发生恶劣后果。考虑到银企的企业化现实.可逐步放开票据贴现利率和扩大贷款利率孚动范围和幅度。 四 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10、利率作为金融产品的价格,是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对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利率体制进行了渐进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逐渐将利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日益明显。 (一)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要求利率市场化 (1)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传导变量的理论分析近些年来,许多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货币当局己经废除了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做法,转而实行利率目标。从理论上说,利率具有可测性和可控性、相关性的特点。就可测性而一言,中央银行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观察到货币市场上的利率水平及其结构,或者可以直接以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管住市场利率,因此直

11、接搜集这些利率资料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就可控性而言,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是由中央银行根据银根松紧而直接调节和控制的;而市场利率尽管中央银行不能直接控制,但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节市场的资金供求,或通过再贴现政策影响市场利率,这样也是可以控制市场利率的。就其与货币政策目标的相关性而言,也是无可厚非的。市场利率作为经济的一个内生因素,总是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而运转的。当经济繁荣出现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时,利率上升,相反,则有下降趋势。 (2)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变量的适应性分析近年来,我国采取了许多理顺利率结构的措施,但就整体而言,利率仍处于压制状态,作为利率体系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即存贷款利

12、率仍没有实现市场化。因此,从根本上说我国仍缺乏形成合理利率结构的市场条件。为了有效发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传导变量的作用,唯一的出路只有实行利率市场化。就利率与实体经济关系而言,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变量,可以实现其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首先,利率与我国居民消费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贷款利率的多次下调促进居民对住房和汽车的购买,是有力的例证。所以,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可行的,市场化的利率水平可以实现对居民消费的有效调节。 其次,利率变动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也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能否实现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进而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就取决于利率对投资的影响。我国固定资产

13、投资与真实利率之间也是高度相关的,多次降低贷款利率,到2002年和2003年,投资已出现了高增长。这说明,实行利率市场化,通过利率的变化可以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二)利率水平合理化要求利率市场化 (1)对我国现行利率体制的认识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现行的利率管理体制具有以下特点: 1、利率决定权高度集中。我国目前利率水平和结构高度集中统一,利率决策主体是政府,作为金融管理部门的中央银行在贯彻国家利率政策中只具备执行权而非决策权。利率调整哪怕是细微的调整都要报国务院备案。 2、利率水平执行过程中的硬性要求。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只能根据人民银行有关规定执行,各行不得根据自身资金实力,客

14、户需求状况等自主决定。 3、严格的利率浮动幅度管制。人民银行规定,人民币贷款执行利率在最低下浮10%和最高上浮30%区间内浮动,不能超出浮动范围,否则,视同违规处罚。 (2)我国现行利率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仍然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并制定了详细的计结息管理办法。在利率逐步市场化和加入WTO的今天,这种管理模式的缺陷越来越明显,表现在:1、利率管制牺牲了社会效益。管制利率被控制在均衡利率水平之下,使得社会经济始终存在超额的资金需求。资金供求失衡,作为调节资金供求手段的利率杠杆又不能自发进行调节,超额的资金需求只能采取局部配合的方式,这种资金分配方式很难符合市场效率原则

15、,因则很难做到合理和有效,往往会导致国民经济畸形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失衡。 2、利率决定权高度集中。我国目前利率水平和结构高度集中统一,利率的决策主体是政府,作为金融管理部门的中央银行在贯彻国家利率政策中已具备执行权而非决策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及商业银行各个档次存贷款利率变动要经过政府批准;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上下浮动权限是由人总行统一规定,具体浮动幅度也要报各级人民银行审批备案;实行利率特殊政策的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也基本上要经过市、县以上人民银行审查、批准。 3、利率传导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实行人民银行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由商业银行执行的利率管理体制。利率水平及其调整是由人民银行根据社会资金供求的状况、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