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ic电路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6790069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epic电路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Sepic电路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Sepic电路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Sepic电路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Sepic电路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epic电路课程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epic电路课程设计说明书.doc(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Sepic电路的建模与仿真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2009级电气(4)班 学 号: 200930213291 姓 名: 禤培正 指导教师: 郭红霞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2013 年 1 月课程设计任务书1 题目Sepic电路建模、仿真2 任务建立Sepic电路的方程,编写算法程序,进行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合理选取电路中的各元件参数。3 要求课程设计说明书采用A4纸打印,装订成本;内容包括建立方程、编写程序、仿真结果分析、生成曲线、电路参数分析、选定。 V1=2040V V2=26VI0=0 1AF=50kHZ指导教

2、师评语: 指导教师: 2013年 月 日目录1 Sepic电路分析11.1 Sepic电路简介11.2 原理分析11.3 电力运行状态分析22 Sepic电路各元件的参数选择72.1 Sepic电路参数初值72.2 电路各元件的参数确定73 控制策略的设定114 Matlab编程仿真124.1根据状态方程编写Matlab子程序124.2 求解算法的基本思路134.3 Matlab求解Sepic电路主程序155 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合理选取电路参数L1,L2,C1,C2185.1参数L1的确定185.2参数L2的确定205.3参数C1的确定215.4参数C2的确定225.5 采用校核后的参数仿真24

3、6 采用Matlab分析Sepic斩波电路的性能246.1 计算电感L2的电流IL2出现断续的次数246.2 纹波系数的计算256.3 电压调整率256.4 负载调整率266.5 电路的扰动分析277 参考文献301 Sepic电路分析1.1 Sepic电路简介 Sepic斩波电路是开关电源六种基本DC/DC变换拓扑之一,是一种允许输出电压大于、小于或者等于输入电压的DC/DC斩波电路。其输出电压由主控开关(三极管或MOS管)的占空比控制。SEPIC变换器是一种四阶非线性系统, 因具有可升降压、同极性输出、输入电流脉动小、输出易于扩展等特点, 而广泛应用于升降压型直流变换电路和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4、。这种电路最大的好处是输入输出同极性。尤其适合于电池供电的应用场合,允许电池电压高于或者小于所需要的输入电压。比如一块锂电池的电压为3V 4.2V,如果负载需要3.3V,那么Sepic电路可以实现这种转换。另外一个好处是输入输出的隔离,通过主回路上的电容C1实现。同时具备完全关断功能,当开关管关闭时,输出电压为0V。1.2 原理分析Sepic斩波电路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由可控开关Q、储能电感L1、L2二极管D、储能电容C1、滤波电容C2、负载电阻R和控制电路等组成。图1、Sepic斩波电路的原理图Sepic斩波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当开关管Q受控制电路的脉冲信号触发而导通时,V1L1Q回路C1

5、QL2回路同时导通,L1和L2储能。V处于断态时,V1L1C1D负载(C2和R)回路及L2D负载回路同时导通,此阶段V1和L1既向负载供电,同时也向C1充电,C1储存的能量在Q处于通态时向L2转移。Sepic斩波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由下式给出: (1) 图2、SPEIC的开关波形(VQ1Q1漏源电压)1.3 电力运行状态分析对于理想情况下的电路分析,储能电感L1、L2足够大,其时间常数远大于开关的周期,流过储能电感的电流IL可近似认为是线性的。电容C1、C2也足够大,能够维持两端电压恒定。此外,开关管Q及二极管都具有理想的开关特性。分析电路图可以得到:1.3.1 Q开通时电路运行分析MOSFET

6、开通时的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图3、Q开通时的等效电路图Q开通时,输入电源V1对L1充电,储能电容C1对L2充电,电容C2维持着负载R的两端电压。此时有 (2)1.3.2 Q关断时电路运行分析 MOSFET关断时的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图4、Q关断时的等效电路图Q关断后,充在电感L1上的电荷对电容C1放电,充在电感L2上的电荷通过二极管D对负载放电。此时有 (3)1.3.3 输入直流电压V1和输出直流电压V2的关系稳态时,一个周期T内电感L两端电压UL对时间的积分为零,即 (4) 当Q处于通态时,电感L1、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当Q处于关断时,电感L1、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将数据代入式4得:

7、 (5)求解得: (6)稳态时,电容C的电流在一个周期T内的平均值应为零,也就是其对时间的积分为零,即 (7)当Q处于通态时,流过电容C1、C2的电流分别为、,当Q处于关断时,流过电容C1、C2的电流分别为、。将数据代入式7得: (8)求解得: (9)由式6知,所以可通过控制占空比的大小来控制输出电压V2的大小。即当tontoff时,0.5, V2toff时,0.5, V2V1,电路属于升压式。1.3.4 电路的状态方程由图2、3可知,等效电路与开关Q的状态有关,所以Sepic斩波电路可分为Q通态和Q断态两个状态来分析。1)当Q处于通态,系统的微分方程组如下所示 (10)2)当Q处于断态,系统

8、的微分方程组如下所示 (11)3)当Q处于断态时,充在电感L1上的电荷对电容C1放电,充在电感L2上的电荷通过二极管D对负载放电,即此过程有可能会出现电感电流的断续。由于电感L1直接与电源相连,故一般来说L1的电流不会出现断续现象,下面主要讨论电感L2出现断续后,微分方程组的变化。电感L2断续后,即,此时微分方程组如下所示: (12)设,将其代入式10、11,合并后如下:(13)其中,u=1表示Q处于导通状态,u=0表示Q处于关断状态。此外,u=0同时令,即表示Q关断时电感L2的电流出现断续时的状态。2 Sepic电路各元件的参数选择2.1 Sepic电路参数初值 题目中给定,输入电压V1=2

9、040V,输出电压V2=26V,负载电流I0=0 1A,开关管Q的控制端的信号频率F=50kHZ,即周期T=2*10-5s。为了简化电路计算,更好地描述电路运行状态,现作如下假设:(1)电源电压为40V时为最差状态。(2)电路能达到满载电流1A。(3)忽略开关管的正向导通压降和二极管的正向压降。(4)忽略线路电阻和电磁振荡所造成的能量损耗。2.2 电路各元件的参数确定2.2.1 负载电阻RL的确定负载电阻RL按式14确定 (14) 求得负载电阻RL=26.2.2.2 电感L1、L2的确定SPEIC使用两个电感L1和L2,这两个电感可以绕在同一个磁芯上,因为在整个开关周期内加在它们上面的电压是一

10、样的。使用耦合电感比起使用两个独立的电感可以节省PCB的空间并且可以降低成本。确定电感的一个好规则就是,在最小输入电压下,使得纹波电流峰峰值大约等于最大输入电流的40%。在数值相同的电感L1和L2中流动的纹波电流由下面公式算出:电感由15式求得 (15)f为开关频率,max是最小Vin时的占空比。维持电感发挥作用的电感峰值电流还没有饱和,可由下式计算如果L1和L2绕在同一个磁芯上,因为互感作用上式中的电感值就可用2L代替。电感值可这样计算 2.2.3 储能电容C1的确定储能电容C1的选择主要看RMS电流(有效电流),可由下式得出SEPIC电容必须能够承受跟输出功率有关的有效电流。这种特性使SE

11、PIC特别适用于流过电容的有效电流(跟电容技术有关)相对较小的小功率应用。SEPIC电容的电压额定值必须大于最大输入电压。C1的纹波电压的峰峰值可以这样计算 (16)取=0.4V得=28.261uF。满足需要的有效电流的电容在C1上一般不会产生太大的纹波电压,因此峰值电压通常接近输入电压。2.2.4 滤波电容C2的确定在SEPIC中,当电源开关Q1打开时,电感充电,输出电流由输出电容提供。因此输出电容会出现很大的纹波电流。选定的输出电容必须能够提供最大的有效电流。输出电容上的有效电流是图5、输出纹波电压ESR、ESL和大容量的输出电容直接控制输出纹波。如图4所示,假设一半纹波跟ESR有关,另外

12、一半跟容量有关,因此 (17)输出电容必须满足有效电流、ESR和容量的需求。取纹波电压为2%的输出电压2.2.5输出二极体的选择选择能够承受峰值电流和反向电压的二极体。在SPEIC中,二极体的峰值电流跟开关的峰值电流IQ1peak相同。二极体必须承受的最小反向峰值电压是VRD1=Vin+Vout=66V (18)跟升压转换器相似,二极体的平均电流跟输出电流相同。二极体的功耗等于输出电流乘以二极体的正向压降。为了提高效率建议使用肖特基二极体。2.2.6功率MOSFET的选择最小阈值电压Vth(min)、导通电阻RDS(ON)、栅漏电荷QGD和最大漏源电压VDS(max)是选择MOSFET的关键参数。逻辑电平或子逻辑电平阈值MOSFET应该根据栅极电压使用。峰值开关电压等于VinVout。峰值开关电流由下式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