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关键点分析.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6790031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关键点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关键点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关键点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关键点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关键点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关键点分析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068350)刘宏光 摘要: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一直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如何实现的基因重组。本文从菌体的生长特性和转化实质角度进行阐述,能有效解决课堂上的困惑。 关键词:感受态因子 转化 实质 一、R型活菌在生长过程中的 “超能力”作为受体菌的R型活肺炎双球菌在其生长后期,即对数期后期大约40分钟内处于“感受态”。此时,R型活肺炎双球菌细胞膜表面有30-80个“感受态因子”位点。感受态因子是一种胞外蛋白,可诱导与感受态有关蛋白的表达,其中包括自溶素,它使细胞表面的DNA结合蛋白和核酸酶裸露出来。正是因为感受态因子的作

2、用,使得R菌在对数期后期吸收外源DNA的能力比其他时期大1000倍。二、R型或菌转化成S型活菌的实质过程在格里菲斯实验中,格里菲斯是用65温度对S型细菌进行加热处理。仅仅使蛋白质变性,而DNA在缓慢降温后仍然可以复性,使单链重新聚合,恢复双螺旋结构(由PCR技术可知,核酸的变性指核酸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作为供体菌的S型肺炎双球菌由于加热(65 左右)处理使其蛋白质外壳因变性而丧失生物活性,从而导致S型细菌“死亡”。蛋白质的“毒素”功能也同时丧失(站在免疫的角度可以理解为抗原决定簇的空间结构改变)。因此,单独注射被杀死的S型细菌对小鼠没有毒性,因而小鼠也就不会死

3、亡。由于加热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的蛋白质外壳结构被破坏,从有秩序而紧密的构造,变为无秩序而松散的构造,导致出现外壳自溶现象,释放出自身的DNA片段(双链结构尚存在,分子量小于1107,约含15个基因),称为“转化因子”。当“转化因子”遇到处于感受态的R型肺炎双球菌时,就有10个左右这样的双链片段被R型肺炎双球菌细胞膜表面的“感受态因子”位点结合。在位点上进一步发生酶促分解,形成平均分子量为4-5106的DNA片段,然后双链拆开,其中一条降解,另一条单链逐步进入细胞。进入细胞的单链DNA片段与R型肺炎双球菌DNA的同源区段配对,并使受体DNA的相应单链片段被切除,从而将其替换,于是形成一个杂种DN

4、A区段(它们间不一定互补,故可呈杂合状态)。随着R型肺炎双球菌的分裂生殖,DNA进行复制,杂合区段分离成两个,其中之一类似供体菌(S型肺炎双球菌),另一类似受体菌(R型肺炎双球菌)。当细胞分裂后,此DNA发生分离,于是就由R型肺炎双球菌产生出了S型肺炎双球菌的后代。这个过程称为原核生物的转化,其实质是基因重组。如图所示:三、R型或菌转化成S型活菌的相关解释 1因为R型与S型的DNA可以同源区段配对,形成杂合细菌,通过分裂生殖形成R型和S型两种后代,不是R型直接变成S型。2无荚膜的R型有非常重要的感受态和感受态时期,保证了S型的DNA在特定的时期可以进入R型菌中。3S型有荚膜,无感受态,因此不能作为受体菌,如果人为除去荚膜,培养出无荚膜的后代,它就同时丧失了毒性,变成R型,同样会有感受态。4发生转化需要有亲缘关系,转化本身只发生在同种菌株间或近缘菌株间。真核生物的细胞膜表面结构与原核生物的大不相同,不会发生转化。5S型肺炎双球菌同样可以变成R型菌。S型细菌:能产生荚膜,由于有黏液物质,菌落表面湿润、有光泽、黏液状,又称光滑型菌。R型细菌:不能产荚膜,由于无黏液物质,菌落表面干燥、粗糙,又称粗糙型菌。自然状态下两者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来完成相互转变,人工方法是利用理化方法诱发突变完成相互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